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你来美国后悔麽?(九)

5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375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小留学生来美国的程序自然不用说了,在国内有很多中介专门做这些的。有一些人觉得在美国有亲戚朋友的,可以省去中介费直接联系学校来美国上学,其实这点钱还是不省的好,在国内的人们觉得出国了的这些人在美国都是神通广大的,觉得美国样样都很规范所以什么事情都很好办,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多数在这边的人接到这样的请求都会婉言谢绝,也有一些人实在觉得张不开嘴回绝,还有的觉得好几万块钱的中介费不值得花应当帮着省下来,尤其一些直系一点的亲属,可是由于这样给自己造成了很多麻烦是小事儿,关键最后家里人还埋怨说联系的学校不理想,人家谁谁谁家的学校如何如何好,结果闹的费力不讨好。

 

在美国生活的人们都有一个感觉就是国内的人好像不信任自己,不管是说什么,不管你做什么,他们相信的就是在国内听说的过的那些事情,不管你怎么解释,他们都坚持:“人家就是这幺说的。”这使得在这边的人特别为难,因为谁也不愿意因为这些事情闹得彼此都不愉快,可是不说明白了矛盾就能得到解决了吗?

 

我有个朋友,姐姐的女儿要来美国读高中,打来电话让他们帮着联系学校,他们建议在国内找中介,家里说要4万块钱的中介费呢,觉得是浪费,朋友没办法说实在不行就他们来花这中介费,因为确实他们也想帮着找学校,可是就怕找的不合适将来落埋怨,亲戚很不高兴,认为在美国呆着找个高中还那么难吗?应当比在国内的中介找的容易,找到的好才对呀。朋友没有办法解释,寄回去了7千美金,让家里当中介费。

 

孩子来到了美国,在他们城市离他们家不是太远的一所高中就读,到美国前说好了的住在学校,因为朋友的两口子都上班,答应的是周末接到家里住,没有多久姐姐的孩子说不想在学校住了,因为跟同学合不来,朋友跟她认真地交流试图劝说她要学会跟同学们交往,结果每周接回来都是哭哭咧咧的,到了星期一就不想去学校。

 

朋友回国的时候见到过这个孩子几次,觉得还可以,由于没有过多的接触,对孩子也不是很了解,孩子到了家里什么事情都不做,想吃什么就要,做好了饭上桌就吃,根本不等大人,吃好了饭就去看电视,既不洗碗收拾,也不跟孩子们说话,朋友自己的孩子看着感觉奇怪,慢慢地也不喜欢姐姐的孩子了,而这个孩子却觉得自己是个客人,他们理应照顾好,她经常说:“昨天我妈妈问我了,在这里是不是习惯,是不是吃得惯这里的饭,包括你们家里的。”朋友给姐姐打电话的时候难免述说孩子的毛病,姐姐一边说让他们好好管教,一边说,孩子还小,自己在外边是多么的不容易,希望他们好好照顾,说要感谢他们一辈子。

 

到了过节的时候这个孩子没经家里允许还把把同学带到家里来住了好几天,走的时候连声谢谢都没有说,到了要放假的时候孩子说,等开学就搬回到家里来住了,要求朋友每天要接送她上学和放学,说他们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可以每天接送,她为什么要住到学校,朋友没有办法就又给家里打电话,她姐姐很不高兴,觉得孩子应当可以住在家里,还说,如果不住在家了也就没有必要去他们那个城市上学了,中介当时给了好几个学校选择呢,可最初说来上学的时候,说的就是住校不给他们添麻烦。

 

像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就不知道这些误会是怎么造成的,很多男方家亲戚的孩子来到美国读书更是,我还有个朋友老公的姐姐的孩子在他们这个城市读高中,也是刚来的时候说好了住校,可是一个学期不到孩子说什么都不肯去学校住了,说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非要住到家里来,他们夫妻两个自己没有孩子,我说那就当自己的孩子接送几年吧,等上大学了不就好了吗?朋友说,那还了得,你没听说吗,如果那样我就成了后妈了。看来这样的事情真的不少,能把这样的角色比做后妈,看来确实难做,现在两口子为了这事儿闹的很不愉快。

 

国内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父母一路照顾,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自立,来到美国你突然要求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困难的,更有很多家长直接跟孩子说,有事情就要找大人,所以孩子们觉得离开了父母就是奔着亲戚来的,亲戚们不但要向父母那样关照自己更要比父母关照的好,因为他们离开了父母,理应有亲戚们照顾。

 

在美国的这些亲戚每天自己要忙工作,要忙自己的孩子,还有家里的一大堆事情,如果亲戚的孩子能像自己孩子一样管教还好一些,关键他们不但不听管教还得不断地给你找麻烦,所以把这边的人们搞的非常为难,说不管呢,那边是自己的家人,说管呢,孩子也不听话,而且国内来的孩子什么都不怕。

 

朋友说,孩子刚来的时候特别可怜,呆在屋里不愿意出来,看见自己的孩子叫妈妈她就掉眼泪,到学校的第一个周末他们去学校接她,孩子见到她就哭了,说想家了,弄得她心情也很不好,后来这个关过去了,就开始变成了前边说的那个样子。

 

国内的人总觉得去了美国就是去了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有人说,我送孩子出国没有想什么将来我要去美国养老,我完全为了孩子着想,我图的就是美国的教育和美国宽松自由的环境,这话我不是听一个人两个人说了,好像过去的四项基本原则之类的说法,人人都知道。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教育和宽松的环境是什么一个概念,美国的教育就是孩子从小要自立,一个高中生来到美国不能自己吃住,不能自己照顾自己,不能自己收拾房间洗衣服甚至吃好了饭连碗都不能洗,还如何能好好地接受这里的教育呢?

 

再说做父母的应当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从小开始的,从小这里的孩子就都是教育要自立,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我曾经在一个快餐店里看到过一个美国孩子也就3岁,他爸爸带着他吃早餐,爸爸自己要了自己想要的,就低头问孩子要什么,我看那孩子很认真地看了看玻璃柜子,指给他爸爸看他要的一种面包,他爸爸什么都没说就给他要了,我想这孩子能知道这个好不好吃吗?也许这就是锻炼孩子自立,这次不好吃,下次就不要了。而我们的孩子现在已经是高中了还不能自己管理自己,怎么能适应美国的教育呢?

 

至于环境,想想那么小的孩子来到美国,从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帮着办的一个孩子突然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他们能享受到什么宽松的环境,也许国内的父母指的是今后他们读完了书能留在美国?可是孩子这幺小要承受的在国外的生活呢,父母有没有想过他们能不能承受得了这里的压力?把孩子从一个那样的溺爱的环境里扔到自己都忙活不过来自己的亲属家里,指望着亲属能像自己那么照顾自己的孩子,实在是太不现实了,更不用说一些人还把孩子交给了朋友,等到孩子不满意这里亲人朋友的照顾时,他们又不高兴。

 

说到这里就想到,现在国内很多的农民工到大城市里工作,我想他们的父母有一些也是这样的初衷,他们并不是单纯说让孩子到大城市里去锻炼一下,赚一些钱回来,而是希望孩子有一天像城里人一样能有一份固定的工作,能买房子买车,自己将来是不是能去城里那就是今后的事情了。当然确实有一些人成功了,他们在城里奋斗的结果正向父母期待的那样,可是更多的人还是在城里生活的挺受罪的,他们不敢跟父母说他们不能生活在城市里,他们甚至不能说他们不想在城市里生活了,想回家了,因为父母的期望就是让他们要在城里扎根,而且父母想象的和听说的周围的在城里同样打工的孩子似乎都很出息。

 

在美国同样是这样的问题,尤其我们生活在海外这些华人总是喜欢报喜不报忧,一些人怕家里人惦记,还有一些人怕家里人说自己混的不好,结果给国内人的印象就是在美国的人个个都生活的那么滋润。有一些家人总是说自己的孩子在美国赚的不入别人家孩子的钱多,房子没有别人家孩子的大,回来的时候给自己家人带的东西没有别人家的好也没有别人家的多。

 

有人问我,在美国生活,美国人欺负华人不?什么叫欺负呢,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本事,你总是感到自己不如美国人,那么你就会感觉到人家在欺负你,其实在美国生活的这幺多年里,我没有感觉到美国人欺负我们,只要我们自己做的好,他们为什么要欺负我们呢?当然由于文化的不同,由于交流上的一些障碍,很多理解上的误会不是没有的,这也是互相的,再说那种歧视和欺生在哪里都存在,就在我们国内这样的现象不也遍地都是吗?所以,我们在看待一个国家,在看自己是不是适合生活在哪里的时候,尤其是要为自己和自己的子女找另外一条出路或想换一种方式生活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想到的不是别人会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不能想到的是那里有亲戚朋友,他们会好好照顾我们的。

 

我们想到美国去,不要想美国人欢迎不欢迎我们,是要看我们自己是不是有条件去那里,是不是有能力在那里生存,来美国的首先要会说英语,很多人觉得到了美国有了语言环境就可以很快会说英语了,不是那样的,很多人移民过来了几十年在美国都不会说英文,很多人说,我去过美国,看到很多人生活在中国城,根本不用说英文,我只能告诉你,你没有住下来,没有在这里生活上一段时间,如果你像他们一样住下来就会知道,在美国不会说英文是不行的,就像在国内不会说中文一样。

 

再就是要看你有没有能力在美国生活,你说小孩子不过是念高中,有亲戚朋友呢,我说的就是生活能力,不能把自己的全心全意对孩子那一套拿来要求生活在美国的亲戚和朋友,他们有些人根本没有条件那么做,也根本做不到。你也许说,那有什么可难的,这幺大的孩子又不用背也不用抱,住在家里也就是多双筷子多个碗的,能送自己孩子上学怎么就不能送我孩子上学吗,不都是上班顺路的事儿吗?再说这不是亲戚和朋友吗。

 

那么在美国的人都在怎么生活呢?




小小青青草     《你来美国后悔吗?(9)》


相关阅读: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2-11-05上传,共计3757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