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温哥华印象:华埠唐人街

1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378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有人说,温哥华的唐人街是仅次于美国旧金山的北美第二大华埠唐人街。

 

7月1日,星期五

今天主要的目的地是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温哥华老一代华人多称其为“卑诗大学”,那是粤语的音译,而新一代的华人则和当地人一样读作UBC——她位于温哥华的西面,而我们住的素里(Surrey)则位于温哥华的东面。

一早阿雄开车,经过Downtown时正好穿过唐人街。因为去得早,没堵车,路边又找到一个不花钱的停车位,“怎么?先去唐人街转转?”

 

从“咸水埠”,到华埠唐人街

温哥华唐人街的历史,一直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所修筑的加拿大太平洋大铁路,当时联邦政府为了“诱惑”BC省(不列颠哥伦比亚)加入加拿大,决定凿通落基山脉将铁路从班芙一直修到太平洋西海岸——这是工程最艰难的一段,为此招募了大批吃苦耐劳而又廉价的华工。1885年铁路竣工,1886年温哥华建市,一些因铁路竣工而失业的华工也便聚居在片打街(Pender St.)——哦,它就位于有“温哥华开埠之地”之称的盖士镇(Gastown)旁,隔着两个街区,人称“咸水埠”,呵呵,那正是咱广东珠三角的乡下话——洗衣、裁缝、送货、开餐馆,据1887年统计资料显示,那年大约有90多华人住在这里了。

其实华人最初来到加拿大太平洋西岸的落脚点并不在温哥华(那时温哥华还是一个只有一家沙龙酒吧的内湾渔村),而是在维多利亚市(现在BC省府所在地)——当时人称“新金山”,也许是相对于美国旧金山的“旧金山”来说吧——后来由于太平洋铁路西海岸的总站设在这里,深水海港,交通便利,再加上1898年维多利亚唐人街(二埠)遭遇一场大火而被烧毁,于是不少华人迁居到“咸水埠”——1901年达到2900人;1904年在片打街以南兴建了两排相对楼宇,形成了一个中国庭院式的“广东巷”,1907年又创刊发行了加拿大最早的中文报纸《大汉公报》。尽管这年出现了“排亚联盟”发动暴乱的排华事件,但是到1911年,咸水埠的华人还是增加到3559人,成了加拿大华人聚居最多的城市——当“Chinatown”出现在温哥华的主流报章上时,“咸水埠”也演绎成了“华埠”唐人街。

1923年加拿大曾通过《华人移民法案》,严禁华人进入加拿大,但是当1947年该法案被推翻后,温哥华的华埠又得到进一步扩展——从最初的片打街扩展到周边的喜士定街(Hastings St.)、缅街(Main St.)、奇化街(Keefer St.)和歌雅大道(Gore Ave.),1950年代末已成为温哥华Downtown东部较大的社区,1971年和紧邻的盖士镇一起,被BC省列为温哥华“历史城区”。


阿雄说,如今奇化街、缅街和歌雅街已成为唐人街“华埠夜市”最热闹的地方,每年六月至九月每逢周末晚上,夜市可以一直开到晚上11、2点,“很有点像香港旺角的庙街和西洋菜街。”

呵呵,我们一早去,自然看不到“华埠夜市”的热闹景象,但是由于车就停在距缅街不远的街边,所以一转进唐人街,已见不少店铺早早开门营业了,那场景就像咱乡下的街市。两家刚开张的店铺门口,立着大大的招牌,什么猪颈骨、煲汤有骨猪腱、鹌鹑等等,其中一块上写着“有顺龙岗鸡,原价$11.99一只,特价$9.99”——莫非是出自深圳的龙岗鸡?在一家咸杂铺,一箱箱的咸菜杂货就这幺敞开着摆在街边,其中最有味道的,居然有咱新会荷塘的大头菜,S1.15元一磅;另外还有惠州梅菜皇,上面插着的标签上写着“本周特价$1.3元一磅”;再就是上海宁波榨菜$0.84元一磅。哦,大都是散装的,让咱看的实在眼热——掏出相机拍了几张,阿雄好奇地说,“这也拍?”——哈哈,别说在美国了,就是在广州街边也难得见到这幺原汁原味的“裸妆”咸菜啦。

 

唐人街标志性的“千禧门”

从缅街(Main St.)转进片打街(Pender St.),一路西行穿过哥伦比亚街(Columbia St.),远远就看见横跨大街的“千禧门”了,而街的南侧还坐落着一座“中华门”——阿雄说,这两座门楼如今已成为温哥华唐人街的标志。

先说“千禧门”吧,它的英文名是Vancouver Chinatown Millennium Gate Archway,顾名思义,建于本世纪初的“千禧年”——由华裔建筑师韦业祖,仿明清时期北京东四牌楼所设计,2001年2月18日动工,2002年8月1日落成,耗资106万加元,据说剪彩时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Jean Chretien)也曾亲临现场。

如今,高约15米的牌楼坐东朝西横跨片打街——四柱三门,彩绘横梁,上覆黄色琉璃瓦,正面悬挂着“千禧门”横匾,蓝底金字,十分抢眼,门柱两侧还立着一对2米多高的汉白玉石狮子,据说是当年国务院侨办所赠送的。


牌楼的背面上方悬挂着“继往开来”的蓝底金字横匾,两侧石柱上则镌刻着一对长长的楹联——“珠玑门巷金碧楼台杰构纪千禧永慕前贤功最伟,枫叶流丹梅花竞秀英才符众望广开胜境乐何如”——呵呵,读来十分有趣,上联居然追溯到岭南人出自南雄珠玑巷的故事,可见唐人街多咱广东人;而下联则以枫叶和梅花来寓意着这个美丽国家和华裔的渊源。。。

哦,温哥华Downtown主要在唐人街的西面,所以自西朝东,经过盖士镇后一跨过“千禧门”,就意味着走进了唐人街。呵呵,街边还看见“北京大厦”和咱老家的“台山会馆”呢。

 


“中华门”和中山公园

紧邻“千禧门”, 片打街的南面还立有一座云石雕凿的“中华门”牌坊。它虽没有“千禧门”高,也没有“千禧门”来得色彩斑斓,但是质朴的原石显得更加厚重而古色古香、简洁雅致——四柱三门,宽大的门匾雕凿着龙鸟、凤凰等中国古文化中的吉祥图案,中间镌刻着“中华门”三个金字,四根石柱的顶端,还各蹲着一尊造型奇特的“坐龙”。

“中华门”原是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上中国馆前广场上的一座木牌楼,世博会结束后,由中国政府赠给温哥华市,再由温哥华市政府转送给华埠社区,1988年5月重新安放在这里。后来由于时间久了,木牌楼日有损坏,于是与温哥华结为“姊妹城市”的广州市政府便重新赠送了这座新的云石雕凿的“中华门”牌坊,于2005年10月22日原址重置立在这里。

中华门后面是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它建立于1980年,两层中国式的阁楼,后面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庭院,门口过道的墙上镶嵌着一幅“加拿大华裔退伍军人芳名录”——纪念的都是因参加二战,而得以归化为加拿大公民的华裔老兵。


庭院两旁的厅堂、展室多用于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以在华埠“弘扬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呵呵,我们去到时一班长者正在兴致勃勃地布置着什么活动,手里拉着“温哥华中华会馆联合各界,热烈庆祝加拿大国庆”的大红横幅——我这才知道,原来这天7月1日,正好是加拿大的国庆日。

这些长者多说粤语,听起来还带有咱乡下的四邑口音,哈哈,只是咱没敢造次,再指着鼻哥说自己是台山人啦。。。

庭院中央立着一尊孙中山的铜像,铜像后面是一个圆形门洞,上方镶嵌着宋庆龄手书的“中山公园”石匾,探头望去,竟是一座小巧而满是山水画意的中国园林——呵呵,它的英文名叫Dr. Sun Yat-Sen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据说这座园林也是应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而修建的,当时专门从苏州请了56位建筑工匠参与修造,仅一年便峻工。

整座公园因此而带有苏州林园的风格,其中主体建筑华枫堂前后三进,内堂由四根楠木香柱支撑,以中国传统的接榫法嵌合,未使用任何铁钉,窗棂屏风也是精雕细琢,建材与装饰材料也都是从中国运来,包括太湖石。


中华文化中心的东面还建有一座讲诉温哥华华人历史的文物馆,出文物馆沿着哥伦比亚街(Columbia St.)往南去到奇化街(Keefer St.),还有一座“加华丰碑”的雕塑,它立于2004年,以纪念参加一战和二战的加拿大华裔老兵。

 

华埠的“后唐人街时代”

这也许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因为新一代的华人移民,现在大多已经不再聚集在唐人街上了——就像阿雄,10多年前移民温哥华,就一直住在温哥华市郊的新城区,用他的话说,现在温哥华的华埠早已进入“后唐人街时代”。


唐人街的形成是由于昔日华人地位低,为了自保而必须结团、结社,相互扶持才能在异域生存。20世纪中后期,随着华人在社区中的地位日渐提高,行动上的制肘相对减小,使得部分人开始选择华埠以外置业。尤其是1980年代起华人移民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准和经济实力,衣食住行不再限于华埠唐人街,而日益融入城郊西人新的高档社区——如阿雄家所在的素里(Surrey),以及目前华人较多的列治文(Richmond)和本拿比(Burnaby)。

在素里,那里的华人超市“大统华”规模之大让我即惊讶又羡慕,各种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各种农副产品、美味小吃几乎应有尽有。而列治文的“八佰伴中心”,几乎就是一个小香港,一间接一间的食街大排档充满了美食诱惑,而满眼都是中国字的招牌和挤挤嚷嚷的华人,充耳所闻也都是普通话、广东话、闽南话(台语)——在这里,如果你说英语似乎反倒成了“另类”,而旁边的“大统华”超市比素里的规模还要大。



阿雄说,如今海峡两岸还在那里争议什么“统独”,在温哥华早就“大统华”了——呵呵,40万华人,占了温哥华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呢。








途人   《温哥华(Vancouver)2——华埠唐人街(Chinatown)   》


相关阅读: 温哥华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05-23上传,共计3789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