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喜欢鲍勃·迪伦

8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09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每次到达一个新的城市,我第一件要找的,总是这个城市的打口碟市场,而在每个打口碟小摊,我总会要求老板把鲍勃·迪伦的所有唱片都翻出来,让我慢慢挑──其实我现在已经很少花时间去听迪伦的唱片了,但只要看到一张自己没有的,我还是一定要把它买回家(只要买得起),并且至少听上一遍。

我不知道在中国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喜欢鲍勃·迪伦,但是我猜想,他们大概和我差不多,都是老帮菜──“老”,大概已经成为鲍勃·迪伦的标签了,连我们这些听他唱片的人也同样如此。1997年,《看不见的共和国:鲍勃·迪伦的地下录音带世界》在美国出版,很快,书评们在各大媒体纷纷出炉,有点儿让人觉得意外的是,几乎所有的书评都把焦点放到了书中一个章节的标题上:古老而奇异的美国。于是这本书再版的时候,干脆就改成了这个名字,直到现在有了中文版,《老美国志异》。

《老美国志异》不是标准的鲍勃·迪伦传记,但我们却能从书中读到鲍勃·迪伦桀骜不驯的灵魂,同样,《老美国志异》也不是美国民谣时代的挽歌,但在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里,我们很难不感慨:往事还没有开始,就已经不可追了。

打开书,我们回到1967年。那时候鲍勃·迪伦和朋友们刚刚在地下室里录下了一批歌曲,一开始,这只是个游戏。但在不经意间,这些声音流传到公共世界之后,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就像过去两年鲍勃·迪伦在横跨美国和欧洲的巡回演唱会上遇到的争议一样。之前,鲍勃·迪伦是民谣英雄,是青年们的领头人和偶像,但他却几乎在一夜之间颠覆了自己的公众形象,用当时听起来充满噪音而今天听上去却温柔无比的音乐。

如今,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为什么鲍勃·迪伦在民谣艺术节上以摇滚取代民谣演唱会激起人们那么大的仇恨,甚至在欧洲,人们都把他称为骗子──如果他运气不够好的话,向约翰·列农一样死在歌迷的枪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格雷尔·马库斯笔下,鲍勃·迪伦是有些疯狂的,为了激情不顾一切。作为当代美国最走红的乐评人之一,马库斯显然理解鲍勃·迪伦,他重构了鲍勃·迪伦充满对抗的巡回演唱之旅,并在如今流传于地下的各种不同现场录音版本里面,寻找当时对鲍勃·迪伦的嘘声。

都是往事了。很多当年对着鲍勃·迪伦发出嘘声的歌迷,在记忆里已经把自己当时的行为修正为对迪伦新歌的赞美,就像鲍勃·迪伦的摇滚乐,也已经在经历了引导社会、风靡全球的日子之后,慢慢归于只有少数人还在回顾的大师经典一样。如今我们读着马库斯的书,回味着那个“古老而奇异的美国”之时,当然免不了要回忆起我们自己的青春岁月,那些捧着“对话摇滚乐”在打口碟摊上的洋垃圾里细细翻腾的日子。这些日子,只是在某一天心血来潮往唱机里放一张鲍勃·迪伦的唱片之时,才会发出些微的反光。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09-07-02上传,共计1092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