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芝加哥香港东莞

1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42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回流三城记:芝加哥香港东莞  入夜,姚望在尖沙嘴一家酒楼里悠闲地和朋友吃饭聊天,忽然接到太太从美国芝加哥打来的电话。在与香港有12小时时差的芝加哥,姚太太刚刚起床,而在香港,姚望已经忙碌了一整天,刚从东莞的工厂赶回来。   香港─东莞,是姚望现在的生活轨迹;芝加哥曾是他的第二个“家”,现在则很少回去了。借着香港重新出发,背靠中国内陆腹地发展,这些回流的移民们都相信,现在正是香港最好的时光。   芝加哥─香港─东莞,这三个城市对于姚望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芝加哥是早年移民之地,香港是故乡,而东莞是再次创业的希望。当年姚望是香港人口中的“航天员”──那种移民到国外,后来长期在香港工作,却因为家人在海外而需要经常坐飞机两地跑的人。   “像我这样的香港人很多,当年跑出去的,现在都回来香港定居了,而且还在内地工作。”姚望的每一次选择都印证了香港人善于变通的性格。近年,香港人移民返港发展已成为大趋势,目前约有30多万回流人士,而且以资讯科技、金融行业吸收的回流港人为数最多,香港社会把这种现象称为“凤还巢”。   他们的三城记   一次与老同学的偶遇,成了姚望人生中的一个转折。   上世纪80年代,姚望还在一家电子公司负责质量检测工作,每年都到芝加哥参加产品博览会。1986年,他在芝加哥碰到了一位中学同学,在老同学的劝说之下,决定移民北美。1988年,他们全家达到芝加哥。“当时移民只是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姚望说,幸亏有老朋友帮忙,新移民的异国生活还算顺利。   不过,在异乡重新开始事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姚望也不想放弃原来在香港的高薪厚禄,于是和太太一起,开始了“航天员”的生活。“碰上大的节日比如复活节、圣诞节,会有长假,我就会飞回芝加哥看望一对儿女,这么多年,也习惯了。”   姚望属于香港第一次海外移民潮中的一员。1983年中英谈判《中英联合声明》之后,香港出现了第一批移民潮。这一时期移民的人当中,自己做生意的或者高级打工族占多数。而1990年-1995年则是另一个移民高峰,统计数据显示,在1992年至1997年,约有30万港人移民加拿大、美国、英国、澳洲、新西兰等地。当时移民的人大部分觉得前景不明,因为希望下一代能有更好的成长环境而决定远走他乡。   1992年移民澳大利亚而后来选择回流的香港人陈升是一名专业会计师,他说,在第二波移民潮中,受薪一族往往会卖掉所有东西移民,但是原来在香港做生意的人未必会卖掉物业,大部分选择维持在香港的生意,只是家人到国外生活。   当时移民加拿大的人,大部分是生意人,选择投资移民。而且当时在香港做生意,特别是做贸易生意的商人,和北美地区的联系比较多。而选择移民到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大部分是专业人士和打工族,陈升说,因为澳大利亚对于专业人士的移民要求比较宽松,不少人就选择了技术移民。   然而十年之后回首,一切的怀疑都烟消云散,当年的移民者,多数已经回家。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已经有不少人回流香港,因为在国外生意难做,而1990年代初的香港,因为经济形势不错,也吸引了大批北美地区的移民回香港发展。“2003年之后,大家看到香港经济有转机,回来的人很多。但我觉得,其实回流的人看重的不是香港本土的商机,更多是看到中国内地的商机。特别是专业人士和当年移民的第二代,都看好内地的发展前景,所以选择北上工作。”陈升估计,回流之后选择北上的人比在香港的更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和会计等专业人士。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09-10-27上传,共计1420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