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纽约游记:纽约马拉松

14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394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44年前的纽约,127名跑步发烧友一时兴起,齐聚中央公园匆忙起跑,迎接他们的不是井然有序的赛事流程,熙熙攘攘的大批队员,积极热烈的志愿者和围观群衆,而是险仄狭窄的赛道,穿梭前行的自行车队而时不时闯入跑步队伍的“不速之客”——那些滑板爱好者。到达终点时硕果仅存的55名先锋元老充其量也就是把这次所谓的比赛看起一批志同道合者的一时冲动而已,但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年的“一时兴起”结果却变成了每年一度的城市盛典,“六大”的盛名自不必说,“世界城市马拉松精神的引领者”这一毫不爲过的赞誉足以说明它在全球马拉松爱好者心中的特殊地位。如果说之前波马之旅是一次向“精典”朝圣的话,我更愿用一场盛大的“广场舞”这个十分接地气的词儿来形容纽约游记马拉松。就像鲁迅所说,美的享受的特殊性,即在直接性。纽约自由行就是用这种特有的直接性,把我紧紧的包裹其中,沈浸在纽约一百余万观衆特有的激情与浪漫中,和来自世界70余个国家近7万名跑者一起完成了难忘和激情澎湃的人生第15个全程马拉松。

Staten Island-斯塔顿岛、Brooklyn-布鲁克林区,Queen-皇后区,Bronx-布伦克斯区,Manhattan-曼哈顿区、Central Park-中央公园这些大片里常见的场景真真切切的出现在我的步伐下,我早已在不知不觉把自己融入到这个伟大城市里,用心跳融入她的脉搏。它不仅仅是一个体育事件,更像一个节日,一群爱生活、爱健康的人们聚在一起舞蹈的节日。所以,要体会它的魅力,你必须也要学会跳舞,也要有梦,更要有激情。

因爲安保要求,在出发前近五小时我和跑友们一起在天还没亮就被拉到起跑准备区—海岛上,接近零度的气温考验着单薄的跑衣,不管不顾狂扫的冷风肆虐在周围,使得出发前的时光倍感煎熬。有趣的是,和人潮涌进起跑区时,正好遇到丹麦网球女神沃兹尼亚奇——她的赛季在一周前的新加坡刚刚结束,转瞬她就站上了纽约的赛道!(随后,这位当今女子网坛体能最好的球员之一,以3小时26分锺,和我一起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艰难的马拉松比赛之一—纽约马拉松赛)。

进入准备区,实在冷的难忍,于是难民般挤进一个聚集了几百人的四面透风的大帐篷里,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抱团取暖。第一批选手出发时,旁边的日本小伙子把保温薄膜交给我,心里莫名地感动。瑟瑟发抖中终于等到了出发的时刻。一起步,几万人立即遭遇近八级来自大西洋上的大风横切,跑过STATEN ISLAND大铁桥约4公里后,风渐小,整个赛道开始穿行于纽约的各个城区,可以说,一个标准意义的城市马拉松扑面而来。因爲需要来回穿越东河的原因,整个赛道要跑过好几座铁桥。这也是纽约马拉松的一大特色。几千人同时通过大吊桥时连桥身都震动,场面确实非常壮观。跑过QUEENS大桥远眺曼哈顿全景时,我心里确实无限感慨。纽约这座城市,确实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非常特殊。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在国内播出。“如果你爱他,请送他去纽约,因爲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请送他去纽约,因爲那里是地狱……”这段经典台词便出自这部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那时候,正值大学生和国内大城市年轻人的出国热潮,考托福是第一时尚,去美国,获得绿卡是很多人的终极追求,而纽约,犹如梦中天堂。我第一次见识曼哈顿,也是从这个电视剧一开始的那个场景里看到的,当时感受的那种反差,至今难忘。

赛道进入曼哈顿,几乎穿过整个“第五大道”。五大道在19世纪初不过是片空旷的农地,经过扩建后,逐渐变成纽约的高级住宅区及名媛仕绅聚集的场所,高级购物商店也开始出现。进入20世纪后,第五大道变成了摩天大楼“争高”的场所,其中以1931年落成的帝国大厦爲世界最高楼。

“纽约既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是战场!”这句话犹在耳边萦绕!非常感慨,时代变化真快,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即便是住地下室、织毛衣、洗盘子也要在这里待下来,爲绿卡而奋斗终身的在纽约的“北京人”,也被人们羡慕不已,而二十年过去,一群北京人,却用快乐阳光自信的心态,奔跑在这个世界之都的大道上。

一路跑进曾经多次走过的中央公园,这个城市独特的魅力、比赛壮观的氛围以及塞满赛道两旁的令人不可思议的观衆的确让人无可抗拒。孩子们、父母们、妻子们举着鼓励自己父母、孩子、爱侣的标语、照片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看见我跑过,观衆里时时发出“CHINA!CHINA!”加油声。有一说,世界各大城市的居民,数纽约人对自己的城市满意度最高。又似乎,纽约公认是最脏、最乱、最不安全的城市之一,也有人说那里的冷漠、芜杂和破烂,也都让人瞠目结舌,甚至,耐心,对于纽约人来说都是稀罕的。其实,如果你用奔跑感受、和他们交流,你才会懂,在纽约人看来,纽约的“乱”正代表着它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至于冷漠——是因爲纽约人尊重个体的隐私,也相信你的独立能力,因爲纽约人习惯于靠自己。纽约其实一点也不排外,它在不动声色地包容一切中建构者自己的性格与自信。一个旅行者在博客中这样记载印象中的纽约:“我记得有次我乘坐地铁,左边是一个韩国大妈在看当地的韩文报纸;右边是两个日本大婶唧唧喳喳用家乡语说闲话;对面是一个年轻的法国学生,他戴着耳机,手里捧着一本法英教材,专心学习;他旁边则是一个妙龄的德国女郎,津津有味看着一本德文小说。再远一些,就是全美国随处可见的老墨(墨西哥人)了。他们非常年轻,打扮前卫,用流利的西班牙语嘻嘻哈哈。整个车厢里,非英文爲母语的人都挺自在!”这就是性格鲜明的纽约。

站在终点在线的那一刻我更加感受了纽约马拉松的魅力所在:摄像机对准每一个到达终点的人,观衆报以如潮的掌声,路两侧插满各参加国的国旗,一名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激动地给我挂上纪念奖牌,大风中志愿者帮助每一个跑者披上精致的防风袍……貌似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但却井井有条!无论你用多长时间跑完,即使过了关门时间,如果你还在坚持,人们就还是在路旁热烈加油,到达终点也会给你挂上奖牌……我相信每一个参与者都会感到,这一天,纽约以她无与伦比的激情感染着你,以她炫丽缤纷的光彩诱惑着你,她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着你,她以她风驰电掣的速度激励着你,她让每一个参与者都体味着她独一无二的文化,她让每一个草根平民都肆意挥洒着自己激情,她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勇于怀揣自己的梦想并去努力实现!能赋予人梦想的城市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纽约当如是吧。

无独有偶,在纽约马拉松的同一天,上世纪30年代被誉爲“东方巴黎”的中国上海市的民也获得了“路权”,这一切都拜上海人民的新“三大难”之一“马拉松”(春运、拍车牌以及上海马拉松的报名)所赐。从一百多万报名者中竞争到名额的3万多名跑手,在大洋彼岸也享受着挥洒汗水的快乐。如果说,之前人们对中国“马拉松热”、“跑步热”仅停留在媒体报道的抽象概念中的话,那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无数跑友如地下教徒般集体浮出水面,环绕在你的周围,这种具象的冲击还是令人始料未及——中国什麽时候积累了这麽多跑步爱好者。其实也不难理解,奔跑是人类自发的身体需求,而跑步也是所有运动中最经济、最个人、最易于实施和最平民化的体育项目。它从珊磢疡擉|科目演变成时尚符号,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变迁。跑步成爲当下中国都市人缓解糟糕的空气环境、残酷的工作竞争、急速的生活节奏和日益疏离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巨大压力,对抗人们的精神世界焦虑、不安、迷茫的重要抒发出口。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跑步是城市主流人群的运动,其本质是对现代化工业城市生活的反制。有了钗h奔跑着的个体,于是又有了聚的需求。这两年兴起的社交类的跑步软件在消解了地理边界的同时也消解了跑者巨大的孤独感,在社交圈中调动起浓郁的“跑起来”的气氛。城市马拉松赛,则爲大量在线好友提供了一个线下相聚的机会,马拉松正逐步成爲城市追逐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们的“广场舞”。而这些,正在默默修正着快速发展下形成的浅薄、浮躁的中国城市氛围。

1897年,波士顿马拉松赛迈出了世界城市马拉松的第一步。20世纪70年代,更多国家的大城市追随着波士顿的脚步,造成一波波跑“马”浪潮。当它波及中国,恰是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体育注脚。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达51.3%,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10年,中国共举办了12场马拉松赛,2011年增长到了22场,2012年爲33场,2013年44场,2014年预计达到70场。诚然,各地举办马拉松赛事,目的之一在于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软实力,增进全民健身意识、城市活力,凝聚市民精神,塑造城市文化和性格,长远来看,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各城市在千篇一律追求赛事影响力与规模,在大跃进式的发展之中,往往忽略了马拉松背后的城市精神和它所承载的深刻城市文化内涵。这种精神与内涵,需要每个城市的最广大的群衆群体真正的参与进来,这个过程中,每个草根,都有自己张扬个性,尽情演绎的最佳舞台。而舞台之外的每一名观衆,都自发的被吸引过来,参与其中,与台上的舞者形成最直接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与交融中,重塑中国都市的风貌与个性。这会是对三十年来“千城一面”的有效反制与修正,这也酗]就是广场舞拆除舞台,褪去专业限制,与环境、观衆融爲一体的初衷吧。

跑友王德源说,马拉松是城市人从物质追求转向精神追求之后的自然衍生品,是城市文化形态中的一个美好的仪式。这不是什麽高大上的理论总结,更是跑者感同身受的体会。

感谢纽约,让我作爲百万分之一,在大风低温与激情热烈中,参与了这样一场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舞”。真希望更多的人,沐浴着和平的阳光,也参加到这个平民文化的“广场舞”里来,他的魅力,你跑了,就一定会懂得。

2015年7月23日

文:毛大庆

相关链接:纽约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5-07-23上传,共计3945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