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美国地铁:从地铁看芝加哥的交通系统

1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78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来到美国三个多月了,外出行走,大都是坐女婿的私家车,没有乘过一次公交或大巴。多次坐地铁出行,感受美国地铁风情,那只是在去芝加哥城里的时候。

先说芝加哥城的地铁,芝城的地铁,从城中心向南、北、西三个方向扇形展开,多达十七条线路之多。地铁的钱路车次多,又分快、慢线,且间隔时间短。我从艾文斯顿市乘地铁向城里去,从住处走五分锺的路程,就到了地铁的入口处。从入口处进站,不是往地下走,而是顺着阶梯往高处行,所谓的地铁,在这里实际上是地面上的高架线,就是我们国内说的“城铁”了。坐上车后,列车会在高架在线行驶过相当长的一段路程,在快行驶到芝加哥市区的时候,才进入到地下的隧洞式的窄小的空间内,那才是真正的地铁了。

我多次所乘坐的从艾文斯顿市到芝加哥市区地铁,坐慢线车的时候多,因此,对乘坐这一段线路有一番特别感受。那是因爲这一段地铁实在是太古老和太破旧了。说它古老,因爲它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老态胧肿”的,可说是世界上地铁史上的“爷爷”辈了。说不定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几十万铁路工人,爲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就是因修建此段铁路而引发的。也因此,世界上才有了著名的“五一国际劳动节”。说它破旧,是说沿途的大部分车站,都是由三角铁和石棉瓦构建的,且规模都不大,每一个车站,低矮而窄狭,在裸露的水泥墙壁和没有任何装饰的站内,列车停靠站的位置,最长也超不过百米,因此,列车也只挂三四节车箱。站台全是露天的,除了有一段遮阳和避雨棚外,站台的每一边,各有三、四条能坐四、五人的长靠椅子,就再没有什麽了。然而,就是这破旧而又简陋的车站,又显出一些奢华,也更爲人性化。简陋中最奢华的是:站内设有相当于我们的家庭浴覇一类的露天取暖设备,天一冷,乘客可以随手打开“灯”,强大的暖光照在人的身上,使人感到暖烘烘的。车一来,乘客无需“关灯”,因爲这种灯式取暖设备有感应装置,人走“灯”就灭了,十分人性化。更爲人性化的是,站上有供盲人、残疾人、小孩子和老人们的无障碍通道,还有两部升降电梯,供行动不方便和带小孩子进、出站用,电梯会把他们从地面的售票处直接送上站台,或从站台上直接下送到出站口处。

在车上,基本每一位乘客都有坐位,很少见到有人买的是“站票”站立在哪儿的。站立的东西也有,那就是在列车箱里,偶尔“站立”着一辆或几辆“免费乘车”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坐在车上,看着铁路两旁的景色,全都是不太高的楼房、公寓和别墅。沿线全然没有中国式的扑天诮a的广告宣传栏和宣传牌,且在不少公寓十分清洁的房顶上,到处架设有“天线”和金属盘式的“电视接收器”。

芝城的地铁是国营的。不论是站内的售票员,还是列车上的司机,全都是由黑人们在运作。据说,这是政府爲黑人开辟的一条就业门路,而且,由于地铁带有福利性质,政府每年还要对地铁的营运成本,予以巨大的财政补贴。就是这样,地铁的工人们,也经常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光大“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革命精神”,常常地闹事和举行罢工。

在芝加哥,还有另一条爲黑人开辟的就业门路和被黑人所垄断的行业,那就是邮政部门。

再说说公共汽车,我观察:在大街上,在早上或傍晚,在比较固定的时间段,常看到一辆辆接送学生的“黄色校车”开过外,在白天的时间,大街上公交车是不多见的,间隔一二十分锺,才有一辆公交或大巴在街上驶去,且街上的停车站台也不多,标志也不明显,乘车的人更少。但我却发现,开过去的公交车的前方,会经常挂着一辆或两辆自行车,那是乘车出行的人自带的代步工具。每班公交车最多可带两辆,如若自带车的人多了,只能先上去两位,后面的人,只好自觉排队,等待下一辆班车了。由于没有坐过公交车,因此,我不知公交车的价格是多少,也不知芝加哥城的公交车有多少路,以及每路的班次和早、晚发、收车的时间。总之,在芝城乘公交车出门,是很不方便的事,远没有坐地铁方便、快捷。有人曾说,在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的城市上空,每一分锺进出港的航班,要比在城市地上跑的公共汽车的车次多的多。据我观察,此言一点也没有夸张的成分在内。

芝加哥城在公交方面, 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出租车是很少的,偶然看到一辆“的士”开过,倒觉得非常新奇。我不禁要问,美国人人都有私家车,又有这麽多方便、快捷的地铁,有谁去坐出租车呢?可出租车司机又是怎样挣钱去养家糊口呢?

另眼相看美国  《芝加哥的公交与地铁》

相关: 芝加哥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4-10-03上传,共计1787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