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7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温哥华枫树岭东部有一处森林遮蔽的峡谷,名爲卡内加溪谷(Kanaka Creek),从山谷的外面看,参天的大树遮天蔽日,光线昏暗无法一窥谷内究竟,只闻滔滔的水声,沿着蜿蜒的小径步入森林,循着水声小心前行,终于豁然开朗来到一片林中空地,山谷之中急流奔腾,崖壁上瀑布飞溅。
卡内加溪谷(Kanaka Creek)已被辟爲生态保护区,是枫树岭的一个郊野公园,绵延长达11公里,河水自东向西奔流而下,直至汇入宽阔的菲莎河(Fraser River)。
本人考证了一番卡内加溪谷(Kanaka Creek)地名的含义,北美大陆多峡谷溪流,美国、加拿大有钗h城市都用溪谷命名,但以Kanaka冠名者,则显得颇爲独特,卡内加(Kanaka)本指生活在夏威夷群岛的毛利土著人,并非是生活在北美大陆的印第安人土著居民。
早在英国人殖民美洲大陆时,卑诗沿海一带完全由哈德逊湾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控制,爲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哈德逊公司曾经从夏威夷群岛招募大批毛利青壮年男子作爲外劳,该公司爲一个新疆生産建设兵团式的组织,在菲莎河南岸筑城设立兰里堡(Fort Langley),将这些毛利Kanaka劳工的营地驻扎在河北岸的一片山谷里。
卡内加溪谷(Kanaka Creek)水量丰沛,冬季山谷落下的大量雨水,夏季枫树岭金穗山(Golden Ears Mountain)上融化的雪水,使溪谷之中波涛汹涌,生活取水颇爲方便。每当秋冬季节,大量的三文鱼沿着菲莎河溯流而上,来到这里産卵,爲毛利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美食。
当初选定这一带安置毛利劳工居住,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山谷之中没有可供开垦的农地,不适合安置迁来的移民家庭。早年的移民生活是非常艰难的,粮食必须自给自足,没有可以耕作的土地,是无法养活一家人的,所以白人家庭大都选择山外平坦的地方定居。
卡内加溪谷(Kanaka Creek)原本有一些印第安人居住,他们属于北美沿海地区撒利希人(Coast Salish)的一个分支——昆特兰人部落(Kwantlen),这个部落的人以捕鱼爲生,毛利小伙们身材高大,很受昆特兰姑娘们追捧,他们便娶当地部落女爲妻,并从此落地生根。
早年我曾在新西兰北岛的鲁特鲁瓦(Rotorua)毛利博物馆考证过毛利人的历史,数百年前,毛利人从太平洋深处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出发,一支向南迁徙到达新西兰,另一支则向东迁徙到达夏威夷,毛利人的祖先甚至可以上溯到亚洲大陆的东南沿海地区。北美的印第安人祖先也是从亚洲大陆北部,经过白令海峡的欧亚大陆桥迁徙而来,这两批来自亚洲大陆南北不同地区的人,经历了跨越大半个地球的漫长迁徙旅程,在枫树岭这个山谷里撞在了一起。
加拿大卑诗省的气候温暖多雨,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温带雨林,地球上另一处温带雨林则在南半球的新西兰,两者的植被特点非常相似。
卡内加溪谷(Kanaka Creek)平时游人不多,每次进入森林时总有些心头发紧,莫不会在某棵大树后面窜出一头熊或是一只狼吧?有时甯愿跟着遛狗的人一起走,觉得傍着一条大狗才会安全。专家告诫说,在森林里把狗放开,主人跟在后面走反倒不安全,因爲狗往往好奇而乱跑,一旦遇到熊会恐惧得向主人跑,熊怕人而不怕狗,结果狗把熊引见给了自己主人。
卡内加溪谷(Kanaka Creek)有完善的公园设施,但人工的痕迹不多,除了木桥和行人攀爬的小径,没有中国人喜欢搞的那些亭台楼阁,完全是郊野景色。
不过,林中的一片不大的空地上,却有不错的野应]施,既有供游人烧烤的炉台,也有露天岳遄B懂龰A夏天是一个烧烤的好地方。中国的公园喜欢貍苳l,中国人往往把房子当作风景,这个楼、那个阁,文人骚客经常对着舞文弄墨吟诗作赋;西方人崇尚自然,尽可能保持原始的自然风光,公园里仅设置最低限度的人工建筑,这也闭O东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差别吧?
相关嬝炕G 温哥华热门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