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航飞的故事

1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438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我喜欢旧金山,但畏惧从美国东岸到西岸的空中旅行。在上海办航空的朋友曾经精辟地概括说,如今的客机越来越像灰狗—廉价长途公共汽车,我在美国的旅行经验一次次证明着他的这个类比。整个旅途中最难过的时光永远是在飞机上,到西海岸出差尤其如此。从华盛顿飞过去需要横穿美国大陆,单程即相当于北京到广州往返一趟的距离,飞行时间超过5个小时。频繁旅行多年,我早已失去对机场的建筑特色、飞机的型号、空嫂的皱纹多少这类事情的好奇心,上飞机就翻翻随身带的杂志,争取尽快进入打盹的状态。

      

最近一次去旧金山的机票订得很晚,只剩下中间的座位,11B。等我拖着行李走到座位跟前的时候,11B已经被一位年轻姑娘占据,白人。一位中年女子坐在靠过道的11C,也是白人。我微笑着指了指中间座位。中年女子开口跟我商量,“不知怎仄d的,我和女儿竟然一个靠窗,一个靠走道。如果你不介意,我们希望跟你调换一下,你可以选择靠窗,也可以靠过道。”如果我选择过道的座位,母亲将挪到中间跟我挨着,女儿靠窗。没什丹n犹豫的,我果断地选择了靠窗的11A。她俩保持目前的格局不变,女儿11B,母亲11C。

坐下来喘过一口气以后,我才注意到这架飞机跟其他的灰狗不大一样。机舱里布置的灯光泛着幽幽的蓝色,很雅致。有那中@瞬间,经济舱疑似升格为头等舱。我抬头看了看机舱前端的头等舱,嗯,不错,灯光设计基本一致。透过舷窗可以看到相邻的另一架维京美国航空(Virgin America)的班机,红色基调的装饰很亮眼。我长期保持着的政治直觉立即苏醒。共和党人一眼就能找到代表他们的红色,民主党人可以暂时忍受外观的刺眼色彩,进到机舱里就能找到他们喜欢的蓝色,所有的美国人都能跟维京认同。我看到空姐的红色制服以后,更加欣喜,立即大胆预测空哥肯定穿蓝色制服。我错了,政治神经过于敏感。空哥穿黑色制服。

“维京美国”是英国传奇商人理查德·布兰森创办的低价航空公司。他由维京唱片公司起家,目前聚集的个人财富已经达到25亿美元,而且还获得英国爵士的头衔。布兰森爵士非常有个性,仅从他为自传起的名字就能看出来。维京的英文Virgin有处女、童男的意思,布兰森的自传叫Losing My Virginity(《失去处子之身》)。

飞机起飞不久,布兰森的动画形象出现在我眼前的液晶显示屏上,招牌式的金色头发和络腮胡非常突出。他在推销航班上提供的无线互联网服务Gogo,13.95美元可以一直从华盛顿上空用到旧金山上空。“维京美国”是第一家提供Wi-Fi服务的航空公司。液晶显示屏尺寸比较大,应该在9寸以上。我稍加探索以后发现,它不仅用来做广告,其实也是一个电脑触摸屏,乘客可以从中获得从订嬷�娱乐的全套服务。

非常新奇…我要为这件事情写篇博客!掏出笔记本,我开始记录显示屏上的主要内容。电视节目共提供CNN、CNBC、MSNBC、FOX等20多个频道,全部免费。你也可以点播电视剧,《性与城市》每集3美元,《老友记》2美元,《CSI》2美元。

“你是个作家?”邻座的11B问我,她也在琢磨液晶显示屏。这个问题特别简单,只有四个英文单词,或者翻译成五个汉字,但让我欣喜万分。猜中我是记者的陌生人不少,将我当成作家的,11B是历史上的第一位。多�聪明的姑娘!我从来没有成型过、仍然很遥远的梦想,怎仁钶Q她一语中的?好在我的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完全能掩饰住内心的激动。另外,强烈的自尊心也将阻止我告诉她真相,其实做笔记只是为写博客。

       

“不。我是个记者。”我回答。

       

“很有趣的工作。”11B说。

我告诉她,这份工作很辛苦,体力和脑力的双重支出相当不容易。年龄越大,挑战越艰巨。第一轮对话到此为止。她扭过头,继续探索液晶显示屏,我不失时机地快速扫描过她的侧面。11B是个精致的女孩,从脸部到脖子,轮廓非常柔和,裸露着的前臂上能看到细细的绒毛。非常细,应该是触感特别微妙的那种。象安妮·弗兰克,真象!那个天才般的犹太小姑娘。没人能在她那丹~轻的时候,为20世纪的文学和历史留下一座丰碑。11B能将我当成作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啊。

安妮·弗兰克在纳粹集中营中遇难的时候才15岁,11B看着应该有25岁左右。凭直觉,我判断她十有八九是犹太人,跟安妮·弗兰克一样。我继续探索液晶显示屏,乘客有机会免费听到200位音乐家的作品。可以按照音乐类别搜索曲目,但按照音乐家的名字更有趣。那些在我脑子里从来不沾边的人现在却紧密排列在一起,仅仅因为姓名的英文拼法比较靠近:巴赫跟蓝调歌手B.B.King,勃拉姆斯跟鲍勃·迪伦,肖邦和席琳·迪翁。

飞机上提供两种药,止痛药4美元一份,催眠药也是同样的价格。我习惯坐很早的班机,希望到采访地以后,多一些时间熟悉需要拍摄的人和事。这趟去旧金山,航班离开华盛顿的时间是早上7点半,我4点半就要起床,所以不需要催眠,看看杂志就能睡着。

我带着8月3日的《纽约客》杂志,封面上是俄罗斯乡村中一座列宁的雕像,一头牛蹲在前景。作家Ian Frazier的长篇游记《在西伯利亚旅行》是这期杂志的封面故事,连地图带照片,总共占据14页,而且这只是整篇文章的第一部分。2001年夏天,靠着两个俄罗斯人的帮助,Ian Frazier坐着一辆小型旅行车展开了横穿俄罗斯的长征。一种特殊的纽带将作者和我连结在一起:我在横穿美国大陆的飞机上读他坐汽车横穿俄罗斯的文章。我想象力再丰富,也无法进一步分析这种联系究竟有什�实际意义,但我的确兴奋起来,困倦彻底消失。我开始认真读这篇长文。


列宁去过西伯利亚两次,第一次是被沙皇流放,当时他才25岁。流放期间,他每月领取12卢布的津贴。除住宿和伙食以外,这笔钱还够他买书。他读了很多书,革命思想很多都在那个时候形成。显而易见,与列宁和他的同事们建立苏维埃以后相比较,沙皇时期流放西伯利亚并不算特别恐怖的处罚。列宁第二次去西伯利亚的时候,他已经去世17年。1941年冬天、纳粹军队兵临莫斯科城下前夕,苏联政府决定将列宁和他的水晶棺疏散至西伯利亚,以防不测。

西伯利亚只有铁路横穿,没有高速公路。Ian Frazier一路颠簸,遭了不少罪,当然也因此而获得深入观察了解西伯利亚的良机。他比我超前太多。我一直琢磨着什么时候能开车横穿一次美国,但从未如愿。西伯利亚的神奇、广袤、苍凉、贫穷,美国大陆样样都比不上。Ian Frazier引用了一首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的作品来描述感受:Russia cannot be understood with the mind,/She cannot be measured by ordinary measure:/She has her own particular stance—-/All you can do is believe in her.

我拿着笔,用下划线来标注这首诗。笔尖顺利划过She has her own,但没能一气到达句子结束的particular stance。11B的左臂撞击了我的右臂两下,笔在杂志上画出几道凌乱的线条。她正在玩液晶显示屏中的游戏,很简单的扔炸弹、躲炸弹那种动作游戏。11C座位上,她妈妈也玩得兴高采烈。我的那一点点懊恼瞬间消失,唉,总比被她妈妈撞几下要好。

“你们在玩联机对战吧?”我问。11B回答,“没有,我们各自在玩。我妈妈不可能是我的对手。”

“当然不可能是。”我立即肯定她的判断。妈妈玩电脑怎么可能跟女儿竞争?

“谢谢你!”11B笑出了声。

我离开阅读,继续探索航班上的娱乐系统,电影点播中存着不少比较新的电影,Gran Torino, 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价格一样,8美元。11B正在看《米尔克》(Milk),一个关于旧金山同性恋政治家的故事。

“这部电影选得好。你喜欢旧金山?”我问。

“好地方。”她按了暂停键。看点播电影的时候,乘客可以随意暂停、快进、倒退。

“对同性恋来说尤其好?”我接着问。

“宽容的地方总是好地方。”

“你喜欢这个电影?”

“我听说是部好电影,一直想看,现在是个好机会。”

“你选择这部电影是因为故事发生在旧金山,而你正在飞去旧金山?”

“哈哈哈,我想想看。”她稍微停顿了一会,“你给我的提示比我的答案要好。我本来是觉得这部电影很长才选它,可以打发更多时间。但如果再有人问我,我肯定会告诉他你给我的答案,我是因为在去旧金山的航班上才看关于旧金山的电影。你给我的答案有趣多了。”

“维京美国”航空公司的总部就在旧金山湾区。通过液晶显示屏,每一个乘客都可以触摸到这家公司寻求与地方融合的热情。系统里存储着旧金山的旅游资讯,细致到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和De Young博物馆新近开设的展览项目。维京自称是一家加州的企业,它希望为地方多做贡献。顺着菜单继续摸索下去,捐款的页面很快就会来到。乘客可以为加州的278个州立公园捐出1美元,或者捐出5美元来抵消你这次航班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

碳足迹的概念近几年特别时髦,它主要用来测量从个人到公司、机构乃至整个国家在日常活动中排放出的温室气体数量。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碳足迹最大的两个国家。在我印象中,美国小资必须经常谈论这个新词才能在练瑜伽的朋友圈中站稳脚跟,或者在星巴克赢得苗条女子的亲睐。

这趟由华盛顿到旧金山的航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为440公斤。440公斤二氧化碳?地球的温度会不会因此上升0.0000001度?这趟本来应该很有趣的旧金山之旅因此而笼罩在阴影中。幸运的是我有办法重见天日。如果捐出5美元给carbonfund.org这个组织,我个人这趟旅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将得以消除,整个过程叫做“抵消你的碳足迹”(offset your carbon footprint)。

 “这5美元可以干什么?”我问11B。她看着就象个美国小资。

“开发可再生能源,象太阳能和风能,保护热带雨林,植树。”果然是行家。她已经用信用卡完成了捐款过程。

“我感觉如果不捐5美元,我在旧金山的这段时间一定会很内疚。” 为消除内疚,我掏出信用卡付了5美元。屏幕上有提示,如果希望抵消往返一趟的碳足迹,你可以一次捐10美元。

“你订的往返机票吧?”11B问。她们也是往返机票,但我没问11B捐了多少。

“对,我住在马里兰。我返程的时候如果还能跟你们全家在一块,我会再捐5美元。”环保意识极为重要,我希望逐步增强,稳妥为好,不愿意一次走太远。
      

她们一家三口住在马里兰的贝塞斯塔,果然是一个犹太人家庭。但她们在旧金山只呆3天,参加亲戚的婚礼,我的行程有6天,不可能再相遇。飞机顺利到达以后,11B跟我告别,“真高兴,能跟你坐在一起很愉快。”我当然也很愉快。问个名字、留下电话?我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为什么?告诉她我将来要写的一篇博客跟她有关?还是省点事算了。




易速利     《在华盛顿飞往旧金山的空中灰狗上(1、2)》


相关阅读: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07-09上传,共计4389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