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纽约行记:“美国的化身”自由女神

8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596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 Send these,the homeless,tempest-tossed to me /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给我,你的疲惫,你的贫穷 / 你那蜷缩而渴望自由呼吸的芸芸众生 / 拥挤彼岸却被可怜拒绝 / 颠簸飘摇、无家可归——都给我吧 /  我高举明灯,迎在黄金大门。”

                                                                         ——(1883)爱玛·拉扎勒斯(Emma Lazarus)

 

呵呵,我试着将自由女神下的这几句诗翻译了一下,感觉的,就像当年经过这座巨大的雕像走进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一个个穷困潦倒的移民——“我母亲把我们推到船舱边,眺望巍然耸立的神奇雕像,哦,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天堂了。”——这是自由女神像国家公园所印发的简介上,一位上世纪20年代德国移民的回忆,据说当年这尊自由女神像被移民们昵称为“放逐者之母”。

不过如今读来,这感觉总好像有点怪怪的,也许就因为The golden door现在的“准入门槛”?

同样,在公园所印发的简介上还写着雕塑这座自由女神像的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的一段话:“建造宏伟的塑像并非单纯地塑造一个巨大的雕像,她应当令观众的心为之感动,不是因为她的庞大,而是因为其体积同她代表的理想和她应当安放的地点相称。”

那么今天呢?“她代表的理想”似乎已诠释成奥巴马成天念叨的那个“美国梦”,而当人们为这位“放逐者之母”125岁生日狂欢时,是否还有人会关注到爱玛·拉扎勒斯这首诗的原意和初衷呢?

 

嗨,咱这是在瞎扳,不过“心为之感动”却始终如一——20多年前当我登上世贸中心110层的天台时远眺自由女神,就曾为之激动,那可是咱第一次走出封闭的国门,来到这个号称世界最自由的国度。

2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一来到曼哈顿岛最南端炮台公园的轮渡码头时,隔着海湾一望到她婷立海面的身影,咱又忍不住立马掏出相机。

“着什么急啊,去到自由岛有得你拍的!”Z催促着我跟紧登船的长队——白色的“MISS NEW YOUK”渡轮每半小时一班,接载着蜂拥而至,近于朝圣般的游客——不去自由岛(Liberty Island),没看自由女神,怎么算到纽约呢?

 

自由岛原名拜德罗岛(Bedloe’s island),是一个位于曼哈顿南面上纽约湾(Upper New york Bay)一个巴掌大的小岛。面积48500多平方米,1811年修筑星形伍德堡而成为守护纽约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60年后当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带着他的自由女神宏伟构思乘船来到纽约经过时,一眼就看中了这个距曼哈顿只有大约一海里的海湾小岛。


1877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接受法国人民所赠送的这尊自由女神像,并批准按奥古斯特·巴托尔迪的意见将她安放在拜德罗岛上——1886年当自由女神像终于在岛上废弃了的伍德堡上竖立起来时,她便成了这个自由国家最伟大的象征。1956年,拜德罗岛正式易名为自由岛,如今和紧邻的艾利斯岛一起被辟为自由女神和艾利斯岛国家纪念公园(Statue of Liberty National Monument and Ellis Island)——哦,这个艾利斯岛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东海岸著名的移民检查站,大约有1200万移民从这里“迈出成为美国人的第一步”,它也因此被称为“走进美国的大门”。呵呵,据说如今这些移民所繁衍的“美国公民”已超过了一亿,而将自由女神像竖立在它前面的自由岛,正好映正了爱玛·拉扎勒斯那句“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大约4、50分钟航程,渡轮抵达自由岛,有意思的是,在曼哈顿时还阴云密布的天空,来到这里竟透出了蓝天。一束阳光打在自由女神像上,让人还真有种神奇的感觉——游客都挤到渡轮的上层甲板,随着渡轮绕岛半周,你可以从海上不同的角度观赏这座神奇的雕像。而咱自然少不了一阵狂拍,就恨咱手里的这部佳能相机性能太差。

轮渡码头位于岛的西南面,下船登岛,一出码头两条路,一条往北,直去是一个直径60米的广场,中央旗杆上飘扬着一面巨大的星条旗,广场转右可去到自由女神像的后面——进入雕像基座博物馆的大门就设在那里。

另一条路是往右沿着海边长堤一直东行,大约2、3分钟吧,也就看见高耸的自由女神像了,太吸引眼球了——从下面仰望,她那庄重典雅的造型和宏大的气势,一下子就抓住了你的心。

简直太棒了。

哦,她从地面到火炬顶端高92.99米,其中下面的星形伍德古堡和花岗岩砌筑的基座高46.94米,上面铜绿色的女神雕像高46.05米——她穿着古希腊式的长袍,戴着光芒四射的冠冕,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巨大火炬,左手则捧着一本刻有罗马数字“JULY 4 ⅠⅦⅦⅥ”(1776年7月4日)字样的法典,象征美国的《独立宣言》,而脚下打碎的锁链,则寓意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获得自由——她的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

真的,直到今天她仍是那么迷人。

有人说她出自奥古斯特·巴托尔迪的妻子让娜,也有人认为她典雅的面容更像巴托尔迪的母亲。那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

 

公园印发的简介上这样介绍说,“自由女神这个最地道的美国人,本身就是一位移民”——呵呵,据说那故事一直要追溯到1865年。

当时一个名叫爱德华·德·拉博拉耶的法国学者,“为了抗议在自己国家所看到的政治压迫,决定赠送一件象征性的礼物给美国,以彰显自由和解放的理想。”他找到年轻的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创作一尊自由女神像,而其创意,就出自他们亲眼目睹的法国大革命时,一群共和党人在反抗拿破仑·波拿巴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巷战中,一位年轻姑娘手持火炬高呼“前进”冲向敌人的形象。

1871年,巴托尔迪来到纽约为自由女神像选址,他看中了拜德罗岛。

1874年,他们开始在法国为雕像募捐,而当奥古斯特·巴托尔迪挑选模特时邂逅了一位名叫让娜的美丽姑娘——呵呵,就像所有浪漫故事所演绎的那样,雕像完成了,让娜也成了巴托尔迪的妻子。

1875年,自由女神像的模型第一次呈现在法美联合会在巴黎举行的宴会上,尽管这时法国人正在纷纷慷慨解囊,但是美国人却对此没有多大兴趣。

1876年,为了引起美国的关注,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带着他所创作的自由女神像巨大的手臂和火炬来到费城参加美国建国100周年博览会。

1877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批准总统提出接受自由女神像的请求,同时确定拜德罗岛为建立女神像的地点。美国报业大王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也在《世界报》上发动了一场为修建自由女神像基座的大规模募捐活动。

1879年,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古斯塔夫·埃菲尔(Alexandre Gustave Eiffel)为自由女神像设计建造内部钢结构。  

1881年,自由女神像开始在巴黎组装。

1883年,爱玛·拉扎勒斯创作了著名的自由女神诗《新巨人》(The New Colossus)。

1884年7月6日,组装后的自由女神像被正式“赠送给美国”;8月6日,雕像基座也同时在纽约拜德罗岛上动工,它由理查德·莫里斯·亨特所设计。

1885年,总重达200多吨的自由女神像被分解装箱从巴黎运抵纽约。

1886年在拜德罗岛上重新组装——75名工人用30多万只铆钉,将200块铜饰组件安装到内部4根巨大的钢架支柱上——10月竣工,自由女神像成了世界上最高的雕塑。

1886年10月28日,自由女神像终于隆重揭幕——主持揭幕仪式的是当时的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1924年,自由女神像被宣布为美国国家纪念碑,198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就是自由女神全部的“移民故事”,到2011年10月28日,她已125岁了。.

 

基座草坪前一块铭牌上,镶嵌着爱玛·拉扎勒斯年轻的照片,以及她1883年所创作的那首《新巨人》诗The New Colossus: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sed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呵,咱没那才,不翻译了,只是感觉到诗中的自由女神,更像一位宽厚的母亲。而不像一位年轻时髦的模特,尤其是当我站在铭牌前透过300的镜头仔细端详自由女神时,她那端庄丰盈的体态上,微蹙的眉头、忧郁的眼神、紧抿的嘴唇,完全是一副庄重典雅、神态刚毅的表情;如果再联想到当年因宗教信仰而逃离欧洲的那些惶惶不安的新教徒,你越发会感觉到她就像一位举着火炬守候在家门口而让人砰然心动的母亲——“放逐者之母”,不仅爱玛·拉扎勒斯,就连当年奥古斯特·巴托尔迪本人也是这幺称呼的,也许正因为如此吧,所以人们更愿意相信,她的面容出自巴托尔迪的母亲,而她头上所戴冠冕的七道尖芒,则被解释为象征自由之光照耀着世界七大洲。。。

吸引眼球的,还有她那高高举起的那支火炬,金光闪闪,Z说它表面镀了一层24K金——不过如今所见的火炬,已经不是她最初的那支火炬了,1986年维修时它被替换,现在陈列在基座下面的展览馆内——1876年它首次在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上亮相后曾引起轰动,后来留在纽约麦迪逊广场展示了近5年,直到1881年自由女神像组装时才运回巴黎,装配到自由女神像上。

在原设计中,游客还可以沿着手臂内部的旋梯一直登上火炬边沿的平台,最多时可以站12个人。围栏四周雕饰着烟草、箭头和玉米图案,据说是为了向印第安土著表达对友好。可惜后来由于火炬漏雨导致自由女神像腐蚀,所以平台关闭,1986年维修时又换上了现在这个镶金的“新”火炬。

 

自由女神像基座下设有展览馆,中央大厅就陈列着1984年自由女神像维修时所替换下来的这支火炬,二楼还陈列着关自由女神像的设计、与雕像原物一样大小的面部复制品,以及建设过程的展示、样品和图片。登上基座的顶层,从打开的顶窗还可以看到它内部的钢结构,以及向上爬升的旋梯,只是如今并不开放。

有意思的是,展览馆入口旁浓荫密布的小花园里,还陈列着4尊略带抽象韵味的铁铸小雕像:创作和雕塑自由女神像的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设计构建雕像内部钢结构的法国著名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创作《新巨人》的美国女诗人爱玛·拉扎勒斯;以及为修建自由女神像基座《世界报》上发动募捐的纽约报业大王约瑟夫·普利策。

呵呵,前面三位咱已经唠叨得太多了,这里就只聊聊这位普利策先生吧。

1884年,当自由女神像被法国人正式赠送给美国驻巴黎大使后,联邦政府面临着如何将她运回并安装在拜德罗岛上——国会拒绝拨款,纽约州财政又没钱,尽管一家公共福利基金会筹集了15万美元,但修筑雕像巨大的基座仍是一个难题。

对此,普利策的《世界报》发表了一篇社论:女神像的无法安身,“对纽约市,对我们的共和国来说简直是一种难以洗刷的耻辱!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能够拯救女神,那就是必然尽快筹款——我们不要期待百万富翁出这笔钱,自由女神不是法国百万富翁送给美国百万富翁的礼物,而是全体法国人民送给全体美国人民的礼物。”最后,普利策通过《世界报》发动了一场募捐活动,12万人参与,从5分钱到250美元,当1885年自由女神像从法国运抵纽约时,普利策也筹集到修筑基座所需要的10.109万美元。

自由女神像揭幕后,这位报业大王被邀请参加各种庆典活动,每每看到参加庆典,而当初又不愿掏钱的富翁时,这家伙仍不忘利用他的《世界报》挖苦一番:“当需要捐款时,纽约那些吝啬的百万富翁们却对自由女神漫不经心,紧紧扣上自己的口袋。如果这基座的大理石有他们心肠的一半硬,即堪称头等的大理石了。”

 

当我们随着挤挤囔囔的游客上船要离开自由岛时,我突然又想起自己前面所“瞎扳”的那个话题——如果说自由女神最初的形象是一位庄重典雅的“放逐者之母”,那么如今呢,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这座美国象征的雕像究竟意味着什么?

有意思的是,公园印发的简介里恰恰回答了我这一疑问,上面是这样写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移民人数骤减,自由女神的作用因而改变,她在光亮的海报上望着大家,规劝公民购买战争债券或是从戎——自由女神成为美国的化身。”

哈哈,好一个“美国的化身”,多有味道啊,“以后的年代里她不断的变换着角色,或被用来领导政治运动,讽刺国政;或销售柠檬;或点缀起居室;或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她的象征意义这些年来在世界各地一再变化,因而身临其境,更显奇妙无比。”而在美国那些个科幻小说和好莱坞的大片里,因为外星人、海怪的攻击,自由女神像更是几乎成了“世界上最惨的建筑”。

看来,咱一开始的话题并不是“瞎扳”哦。。。

 

相关链接:自由女神像125岁生日

“自由女神像一直代表着自由和梦想,她将继续鼓舞着世界各地为梦想而奋斗的人们。”——2011年10月28日,纽约市举行盛大仪式庆祝自由女神像落成125周年,上千民众聚集在自由女神像所在的自由岛参加庆祝典礼,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在庆典致辞中如是表示。不过最有意思的也许当属来自40多个国家的125位移民在自由女神像下宣誓成为美国公民。当晚绚烂的焰火点亮纽约上空。

庆典结束后自由女神像也就此关闭,开始为期一年、耗费2725万美元的维修工程。





途人    《纽约行(12)——“美国的化身”自由女神(Statue of Liberty) 》


相关阅读: 纽约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05-22上传,共计5964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