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加国百姓故事:无车女工

7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59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04年8月,我刚到加拿大一个月,到处去找活儿干。

 

    当时安大略省法定最低工资1小时7加元(现在是10加元),真做普通工人LABOR,一个月千来块加元,折成人民币,差不多是我在国内时自己的日常开销。传媒人士本身就是高消费工种,就算是官报记者也不能天天在外面混吃混喝,交通费通讯费都是以千元计的。当然赚的更多。我不在加拿大做这个苦力也可以,也确实有国内来的移民没打过工的。但打工毕竟是适应当地社会最快捷的方式。

 


    雇工市场时松时紧,缺人时什麽人都是好劳动力,不缺人时,嘿嘿,您得有北美工作经验。移民那来的什麽北美工作经验,有这个我还不是移民了呢。


 
     没办法,把自己推销到了一个档次很低的中介公司。加拿大的劳工市场结构很清晰。多数企业,把招聘普通工人和初步的培训,外包给一些中介公司,中介公司打广告招人,招来的人,属于这家中介公司的雇员。这种临时工的工资比较低,一般干了几个月,有机会被服务的企业聘爲正式工人,工资较高并有比较好的福利待遇,也就脱离了中介公司。中介公司的收入,依临时工的工作时数向企业收取费用。


 
    这中介公司,也分高中低档。俺在高档的,那种每个应聘者面谈时都有独立会谈室的中介公司,吃了两回闭门羮。终于受聘的这一家,嗯,就一办公室,角落里一部小电视。放了卷有关安全和工作纪律、卫生的录像带,就算完成培训。顺便说一下,今天在中国已经淘汰的盒式录像带,还在加拿大广泛使用。


 
    第二天,到一家叫 DC 食品厂(DC FOOD)的速冻食品加工厂上班,就这麽着,俺有了第一份在加拿大的工作。一小时时薪7.25元,仅比当时加拿大安省最低法定工资高0.25元。三年后,这个最低时薪上调到8元,6年后调到10元。


 
    这是家小企业,三个车间三条生産线,三班倒,一班负责清洗食品车间,只有三两个人。另两班是生産,每班四五十人。工人中有大约一半是中介工人,铁打的工厂流水的临时工,走马灯一样换。


 
    中介公司,每天派一个人,早晨八点锺开工前,在工厂管理临时工。领着新来的人认认门看看更衣室卫生间什麽的,叮嘱一下每个人每天的工作位置,发放一下手套等高消耗劳动用品,工人进车间,她就完活儿。这个人,就是林达。


 
    林达是加拿大本地欧裔。举止率性,言谈有趣。三十多岁,一米六十多的身高,一副在中国属于比较“敦实”的身板,在加拿大,也就算是不胖吧。她每天早晨,挤在装满打工者的工业区专线公交车里,随早班工人到工厂上班。


 
    没有私家车,在加拿大属于比较少见的现像,而在俺第一次打工的这家工厂,真的就有一批这样人。加拿大的穷人,是开二手车、租房住的人。那麽没有车的……


 
    我在第三个月被聘爲公司员工,工资涨了百分之十,法定假期开始有带薪假,比如接下来的圣诞节,休息一周,我可以领四天每天八小时工资。林达祝贺我受聘,我告诉她:“现在你不需要每天通知我做什麽了。”她耸耸肩:“那是我的工作。”又过了一个月,拿了圣诞节的带薪工资,我就离开了这家工厂。


 
    最后一次遇到林达是在公交车上。上午十点锺左右,她正好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回家,拿着本厚书在车上看。阅读、音乐和体育,是加拿大人最广泛的传统爱好。那以后,我没有再遇到她,因爲我买了车开,很少坐公交车了。


 
    后来听一起打工的同事说,一年后,林达把自己“聘”到了这家工厂,她说三个月后老板会和她签正式合同,一年后工资能涨到每小时9元。小企业往往拼命在人力资源上节约开支,所以在这家小食品厂打工很讲究干活利索,听说林达身手不错。


    这段工作经历,让我有机会零距离了解食品行业。这家出速冻肉饼炸鸡啥的小企业,冷库和冷藏车直接对接,车间每天清洗8小时天棚,水冲痕迹明显,工人一次性手套头套天天换,服装天天换,洗手池24小时在用。车间里八个大电扇24小时通风,政府卫生部门的检查人员每周都站现场.

 

 

    相关阅读: 加拿大全景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2-03-14上传,共计1599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