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90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闲而无事,突然想到一个与时局联系不是很紧密但又与很多人的生活很相关的问题,即城市里的停车问题。这些年快速的经济成长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使得我们国家路上街上跑的车几乎曾几何级数增加了。我们面临的已解决或正在解决或很难解决的就学难、入托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几难”的问题,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难题:停车难。美国交通文化之停车难有什麽解决的办法?
能够想到这个问题,也是缘于我这几年几次跑美国。美国解决市民停车有一些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全国3亿人,有2.4亿辆私家车。成年人基本上一人一车。有的还有几辆车。有车就得开,而且开的频率还很高。上下班要开,买菜购物要开,周末和家人一起到周边游玩要开,假期外出旅游有的也要开。尽管这样,美国的交通还是有次序,比较畅通,少有拥堵。这应该得益于美国长期持续建设的庞大的公路交通网络且绝大多数高速公路不收费,还有科学的交通管理办法,以及人们普遍的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等等。当然,开车在外能够及时方便地找到停车位也是确保交通畅通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老是找不到停车位被迫开着车转悠且不使道路更加拥堵!那麽美国人的车都是停在哪里的呢?
我去过美国东西海岸很多个州,至少我在居住的得克萨斯州的几个城市看到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居住的独立屋。房子的一层都布置有一个可以停2辆车的停车库。豪华一点的人家就单独建有多间的停车库。有的四五个甚至更多。这些独立屋前后都有宽敞的坪地。车库再不够用就停在房前屋后的空地里。在小区很少看到把车随意停在马路上的现象。
租住公寓的人的停车也没有问题。美国供出租的公寓小区一般控制在200户左右的规模。每栋楼规模不大,楼层1至3层不等,容积率很低。在每栋楼周围宽敞的平地上,都用粗白红线条画出了很多的停车位(平均每户至少有2个),供租户免费停车。也有个别的公寓对有棚子的停车位适当收取停车费。
有人调侃,美国城市就像一个大农村。这个比喻一定也不假。美国地广人稀,城市除了市中心几栋孤零零的几栋高楼外,其余的建筑都是稀稀拉拉地摊薄饼。我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城市扁平化。城市的摊薄,自然降低了车辆的密度。即使这样,美国也非常重视公共场所的停车场地的建设。不同地区不同城市都制定有不同的停车位的建设标准。并且还规定了残疾人停车位所占的比例。所以,各地在规划公共主体建筑时,首先就要考虑停车场地的问题。反过来说,没有足够的停车场地也不可能成爲公共场所。那也没有人去。比如学校、医院、大型商业区和游乐场地,一般都有数倍于主体建筑的停车场的面积。假如周边空地多,停车场就规划在平地里。如果用地紧张,那就只能修建多层的停车库了。
当然也有不泛将停车场建在地下的。由于地下建停车场易受规模的限制,且造价较高,管理不易,故很多单位都在它的主体建筑的旁边建有一栋或几栋大型停车库。
足够多的停车位,给美国人的开车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即使是参加大型的公共场所的节庆娱乐活动,比如看球赛,参加节庆游行等,几万人十几万人的聚集活动结束后一般都能及时疏散车辆,不会发生交通的拥堵。
美国的停车场也分不收费和收费两种。学校、医院、商业区等场所停车场一般不收费。商业区不收费,主要是爲了方便和吸引大家购物。这也是商家的一种经营策略。出售门票的游乐区比如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场、体育馆的停车场不收费。道理也和前面的一样。
在美国,收费的停车场一般都是设在市中心或者是人群容易集聚但又需要控制规模的地方。那里车多,交通拥挤,实施有偿停车收费不仅是一种市场行爲,也是一个调节行爲。这些停车场一般都是采用电子自助缴费系统。平地的停车场进出口没有栏杆,缴费全凭自觉。建在地下或地上的停车库进出口设有栏杆,车子开进去后,不缴费栏杆就不打开。
停车收费一般都不贵。在德州的达拉斯市市中心停车,一般也就几美元到10美元不等。不过也有个别地方停车按时段收费的。比如机场就是采取这样的收费形式。因爲有人外出旅游或出差,他们把车开在机场停车场后一停就是好几天,如果不按时间收费就有点不合理。
对于我们来说,美国人解决市民停车的办法并不新鲜。即使有些好的做法因国情不同,也不一定适合我们。写以上这点东西也只是想我们国家的有关规划决策部门从中受到啓发,树立忧患意识,早做思考,早做规划,不要等城市停车问题成了一锅粥再亡羊补牢,那时候显然就迟了。比如城市的市中心即使地价再贵也不能搞砖头运动。而是有意识地让一部分建筑自行老化退去历史舞台,把城市中心整平一点,腾出的地块多建停车场。如果其中一处是历史遗迹建筑那又另当别论了。这里就牵涉到一个规划甚至立法的问题。
文:风帆
相关链接: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