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5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六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天空晴好,大地锦绣,在车无几人无踪的周六,我们寻找廊桥。
汽车拐下92号公路,在标志着我们居住城市“AMES”字样的蓝色水塔前转弯,走上了麦迪逊郡的乡间公路。车行惊动了火鸡,它们摇晃着肥大的身躯,扇动着翅膀飞走了;齐膝深的玉米田油绿油绿。田野四寂,寻不到一个劳作的农人。
正是南艾奥瓦最好的时候。平原无边无际地伸展着,间或有白色、红色的小木屋出现在眼前。我们也盼望着一次迷路,那样,弗朗西斯卡也许会款款向我们走来。
《廊桥遗梦》太过经典,若干年前差不多人手一本捧着它看。语言是优美的,故事是简单的,一个45岁风韵犹存的农妇外遇了53岁的摄影师,而因缘际会的媒介,便是寂寞乡间这座麦迪逊桥。
廊桥出现在眼前时开始很小。像一个去掉了底和盖的紫红色柜子,横卧在那里,短短的两排白栏杆静静牵引着它。桥下泥土颜色的水非常混浊,慢慢流向开阔的远方。桥的对面,早没了路,荒草凄凄中摇曳着紫、黄、白各色的野花。据载,廊桥桥长107英尺,合32米,是全艾奥瓦19座廊桥中的一座,建成于1863年。而今,它是幸存的5座桥之一,业己荒弃为历史遗迹。
要不是有这样一个故事——梅丽尔·斯特里普与伊斯特伍德银幕再度演绎——这座桥恐怕寂寂无名。本来也无甚稀奇,木柜般的桥身,粗大的桥檩,行人踩踏己很光滑的木制桥面。桥内交叉钉着的粗木板上,遍布涂鸦,都是些上帝一看就发笑的尘世誓言。让人想起当初弗朗希斯卡犹豫再三,在桥壁上用图钉按下的那张字条——由此,她约会了3天的快乐和满布余生的痛苦。
爱情不再是青年人的专利,中年人也能碰撞出火热的激情——这也许是《廊桥遗梦》一纸风行的主要原因。“道德是文化的,外遇是人性的”,保不准每个中年人心中都有一座麦迪逊桥。
想象着当年桥上弗朗西斯卡的倩影,那早己不年轻却仍然丰满有活力的身躯,吸引了摄影师的目光。谁的心目中都有这样一个影子,苦苦等了许久,他(她)才姗姗来迟。
你也认出了他。你为他穿上粉红色的晚装,为他煮菜斟酒,焕发出储存一生的美丽。然而爱情到底是一场狂欢,责任才是每个人的宿命。分手是必然的,痛苦用来给欢乐买单。于是,我们看到了那最伤人的一幕——弗朗西斯卡坐在驾车的丈夫旁边,脸上泗泪滂沱,摄影师的身影,正在远方逝去——而就在前一刻,她拒绝了他招唤的手臂,也拒绝了她有可能重新开始的幸福生活。
丈夫就在身边。我惊诧于他的完全没有看见。其实他只要头略偏一偏,就会看到妻子在万分痛苦,看到一场艰难的抉择正在身边进行。可是他终于没有转头,就好像他对妻子的喜怒哀乐己经完全熟悉,什么叫咫尺天涯,最近的人有时恰恰离得最远。
故事是传统的,回到了道德的主题。女主人公留了下来,从此抱憾终生。她再没有见到她所爱的人,后来也只有在悲伤与遗憾中离世。天空蓝蓝,大地悠悠,遗梦唏嘘,装点着这一马平川、毫无故事的艾奥瓦。
旁边有卖纪念品的小木屋。台阶,游廊,都是电影中女主角家的式样。游廊下一对简旧的沙发,几上一只壶里不知道装的是不是冰茶。纪念品中入眼的只有一幅画:红色的廊桥在夕阳中迸射出火热的光和色——但还是不会买,在家里挂一幅廊桥,是在纪念着什么?还是有所牵挂?想去都有些尴尬。于是空手而归,告别了风中诉说的血色廊桥。
阿建 《廊桥:奇情到底一场梦》
相关阅读: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