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世界三大瀑布之尼亚加拉大瀑布

6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80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尼亚加拉瀑布由两个瀑布组成:婚纱形的瀑布在美国境内,高55米,岸长328米;马蹄形的瀑布在加拿大境内,顶部宽675米,高54米,最大流量每秒达2830立方米。北美东北部尼亚加拉河上的大瀑布,也是美洲大陆最著名的奇景之一。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交界处。过去数十年,尼亚加拉大瀑布一直吸引人们到此度蜜月、走钢索横越瀑布或者坐木桶漂游瀑布。但美丽独特的自然景观渐渐成爲尼加拉瀑布引人入胜的地方。

 

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中段,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与南美的伊瓜苏瀑布及非洲维多利亚瀑布合称世界三大瀑布。它以宏伟的气势,丰沛而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的游人。从伊利湖滚滚而来的尼亚加拉河水流经此地,突然垂直跌落51米,巨大的水流以银河倾倒之势冲下断崖,声及数里之外,场面震人心魄,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大瀑布。

下游尼加拉峡谷的形成及瀑布规模的维持都有赖于特殊的地质条件。从志留纪(4.38亿~4.08亿年前)开始,尼加拉峡谷的岩层几乎是平的,仅向南每公里下降约4公尺。上层爲坚硬的白云石,其下是页岩。水産生静水压力。并渗入因冰蚀作用和地壳隆起而形成的岩缝之中,缓慢地侵蚀着白云石。随着上层来水继续渗入并侵蚀页岩,白云石块出现倾颓。这一过程不断继续的同时,瀑布亦向上游移动。

瀑布水流无沈积物,清澈的水质爲瀑布增添了秀色。安大略省和纽约州深知这一自然奇景的重要性,因而保留或获得了瀑布毗邻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将这些土地辟爲公园。

近年来发电引走瀑布上游大量的水,已减低了侵蚀的速度。上游各种巧妙设计的控制工程维持了美、加两边瀑布流量的均衡,而瀑布的水帘也未受影响。瀑布上游一大部分水流被引入四条大渠道中,供下游各发电厂使用。因爲担心发生大型岩石坍塌事故,1969年时曾将河水引离美利坚瀑布,对基岩进行加固,并实施了一项广泛的钻孔和采样计划。同年11月,河水再度引回美利坚瀑布。有关方面决定应该对前来参观的公衆实行安全防范措施,而企图阻止自然进程的措施则既耗资巨大又毫无必要。

置身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女王公园、美利坚瀑布边上的展望点及展望点之下300公尺(1000)处横跨峡谷的虹桥之上。人们可以饱览引人入胜的景观。游客可经人行陆桥由美国一侧通往高特岛,再乘坐电梯至瀑布底部,参观水帘后方的风穴。18421905年期间,占河水流量的90%左右的霍斯舒瀑布平均每年向上游移动1.7公尺(5.5)左右。此后由于各种控制工程和引水工程的进行,侵蚀有所减小。

陆上全方位观赏

来到尼亚加拉瀑布处,人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欣赏其风采。那里有着名的前景观望台,巍峨耸立。高达86米。人们只要肯用力攀登,便可将尼亚加拉大瀑布一览无余。如果想仰视大瀑布倾泻的景色,可以沿着山边崎呕小路,前往风岩,那就算站在了大瀑布的脚下。翘首仰望,便会看见大瀑布以铺天盖地的磅礴气势飞流直下,不禁使人心里涌起一股热情,与大自然産生共鸣。游客在此必须穿上雨衣,否则飞珠落玉衣衫尽湿。但是要看大瀑布正面全景,最理想的地方还是站在彩虹桥上。桥跨瀑布下游的尼亚加拉河,在桥上步行五分锺,便可从美国走到加拿大。传说拿破仑的兄弟曾从新奥尔良搭乘驿马车到尼加拉瀑布度蜜月。后来人们纷纷仿效这一做法,每年到这里观光的有不少是新婚燕尔的年轻人,使得尼加拉瀑布蜜月之旅蔚爲潮流,亦成爲这旅游点的一大特色。因而彩虹桥又获得蜜月小径这样一个动听的美称。

另外爲了让游客更好地观看尼亚加拉瀑布的全景,美、加两国的境内错落有致地设有四座高大的了望塔,三个在加拿大境内,一个在美国境内。距离马里瀑布最近的一座是施格林了望塔(Skylon Tower5200 Robinson Street),它的名字里含有天塔的意思,是加拿大CP旅馆系统最高的塔楼,高达百余米。通往塔顶了望台的电梯一半镶着玻璃,可以在电梯升降的同时欣赏风景。塔里设有剧院和游戏场所,最上层是旋转餐厅。不远处的恩淇朗了望塔高达150米,呈锥形,直插云霄。登塔俯瞰,马蹄瀑布犹如一幅巨大的凹弧形银幕,又像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洞穴,三面悬流,波澜壮阔。美国一侧的奥尼达了望塔仅有三分之一高出地面,在河畔擡头正视着美国瀑布。正面望去,美国瀑布像一面白色纱幔,倒悬于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之间,水波层层叠叠,倾注河底,化出一片迷朦。

文:来源网络

相关链接: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5-04-08上传,共计1800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