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美国西部农场–农夫市场的复兴与小型农场的发展(上)

34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420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本已衰落的农夫市场由弱渐强迅猛地发展起来。美国西部农场农夫市场的复兴与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阶级的发展相得益彰,一方面,它拓宽了小型农场主的发展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小型农场主通过农夫市场这个平台展现了对于社区、社会以及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而美国农场市场复兴与小型农场发展背后所隐含的理念转变对中国的农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夫市场,小型农场,地方性

美国农夫市场是美国社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国内一些旅美游记类网络文章对美国农夫市场进行过很多感性介绍,而国内学术界对美国农夫市场形成与发展深层次原因的关注与探讨很少。本文拟通过对美国农夫市场兴起、衰落与复兴的历史梳理,讨论美国农夫市场与美国小型家庭农场发展的互动过程。美国早期农夫市场的兴起、衰落与美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小型家庭农场的生存、发展、被边缘化过程息息相关;而其复兴过程则体现了现代化所唤起的对小型家庭农场支撑起来的乡村文化复兴与“绿色运动”的回归,也就是社区中心化过程有关。美国农夫市场的复兴与小农场的发展所隐含的理念对我国小农阶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美国官方的定义,农夫市场是指“任何一个至少有10个农民聚集一起,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他们的农産品,旨在爲消费者提供低价的食品,同时提高农民收入的市场行爲”。①从此定义看,主要强调两个要素,一是销售者是农民,而不是分销商或批发商等;二是强调农民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农産品,这两个理念日后成爲农夫市场定义的核心要素。

在调查中发现,农夫市场的举办方对销售者必须是生産者这一要素十分强调。一位农场主讲道:“印第安纳布鲁明顿的农夫市场,强调销售者一定是生産者或种植者,中间商是绝对不允许在农夫市场从事销售活动的。”所以,目前美国的农夫市场,这种复发的市场形式,强调“在固定的地点,农民在那里通过直接销售的形式将农産品销售给消费者”。

从美国农夫市场的核心要素看,美国农夫市场与中国的农贸市场不同。中国的农贸市场,更多从商品性质进行定义,即满足大衆日常所需的农産品,如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而承担销售职能的主要是零售商人,他们可能多是农民出身,但是销售的産品却非自己生産的産品。而美国的农夫市场强调的核心要素是农民生産者以及其直接销售的市场行爲。

一、农夫市场的産生和衰落

在美国还没有建国之前,由农民直接销售农産品,在殖民地时代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殖民地时期最早的市场记录来自于1634年的波士顿,当初的农夫市场仅是沿街设摊或者是一些结构简单的商业聚集场所。直到17世纪末期,才渐渐出现所谓“市场广场”以及“乡镇大厅”。像乡镇大厅这样的市场,具有官方的性质,不仅爲农民提供交易的场所,而且颁布交易规则,制定集市时间,以确保统一的实施标准。

到了18世纪中期时,一个关键的转变就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民衆对食品需求的增加,创造了更多的农産品市场机会,于是经营农産品的中间商人大量出现,他们适时建立了永久、半永久性的销售场所,而那些由农夫组成的、沿街销售农産品的传统形式,虽然政府也曾试图对他们提供帮助,但是缘于工业化初期的城市居民们,对食品加工质量、储存、流通方式初步具有了现代性要求,这时中间商及杂货铺往往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农夫市场呈现出衰落之势已在所难免。

19世纪,随着铁路和水运的发展,虽然农民参与交易的市场仍是城市居民食品的主要来源,但是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无疑使得民衆对地方性食品的依赖性减少。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化的日益成型,其中两件大事更促进了加工食品在全国的流动:一是1822年威廉姆波士顿罐装工厂的建立,它的建立使得罐装食品在美国大受欢迎;二是1870年,当铁路冷藏车第一次从太平洋到芝加哥,运输蔬菜和新鲜的沙文鱼时,供应就不再局限于应季食品,也不再受限于那些一天销售不出去就会腐烂的食品。[2]这些现代工业化的食品生産、流通要素的逐渐普及,无形中挤压着传统农夫市场进一步走向没落。正如美国作家乔治·略特完成于1876年的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亚当·比德》中,对美国社会工业化发展与乡村变迁的深情回顾,对“那些古老悠闲岁月”流逝的感叹:“悠闲现在是消失了!凡是在纺车消失了的地方,在驮马消失了的地方,在慢吞吞的马车消失了的地方,在那些于风和日丽的下午把生意一直送到顾客门上来的行商小贩消失了的地方,悠闲都消失了……蒸汽机的伟大功德就是替人类创造悠闲。”

可见,美国传统农业社区因爲迅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而面临分崩离析的境地,而依附于传统农业之上的小规模农産品交易方式的农夫市场,似乎也已走入穷途末路。

20世纪初期,现代工业技术发展明显表现出对原始直销方式的挤压,一方面,持续发展的现代运输业增加了食品跨地域流通的能力;另一方面,各种现代化加工机械的应用,尤其在农业生産及农産品加工中的广泛使用,使农産品及食品的生産、品种、质量及价格具有决定性优势,并且打破了农産品季节性供应的传统方式,食品供应的品种不再局限于应季食品;加之现代广告业的同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消费者对现代加工食品消费的取向。

1879年,美国人詹姆斯·利迪和约翰·利迪兄弟发明的机械式收款机促使美国超市系统的快速发展,各种装修明亮的大型超级市场及连锁的食品杂货店的兴起,成了民衆购物的首选之地。有数据显示,连锁食品杂货店在19121915年快速发展,“据说A&P公司每三天就新开一家商店。”这种大型连锁超市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人们在那里不仅可以买到日常用品,更能买到新鲜、经过食品工厂或经销商处理过的干净蔬菜,在这种现代超级市场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不要说城市居民倾向于到商品更加丰富的超级市场购物,就是郊区农民家庭日常食品自给自足的比例也在迅速下降。根据俄亥俄州农业实验中心192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郊区农民家庭从运营服务商那里购买超过一半以上的水果和高达四分之一的蔬菜。因此,新兴的购物形式及现代食品加工业的普及,无疑对传统的集市(农夫市场)这种直接销售农産品的销售模式造成直接冲击。这种状况直到二战后期都没有发生逆转,随着现代高速公路的发展,爲数不多的农夫市场因汽车的广泛使用而进一步被挤进了死胡同,人们明显地感受到一种新的现代经济的进程正朝向自己驶来。

1928年,联邦资助公路法案的颁布,使得跨州高速公路系统在1944年投入使用,公共运力的提高支持了美国食品的现代加工及分销模式,改变了民衆对食品生産工业的认知,并进一步摧毁了传统市场对地方性、季节性産品的优势。家用汽车在普通民衆中的普及,使住在城市的人们渐渐分散到郊区,而农夫市场本缘于城市聚集人口的现实需要,却由于郊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旧有的农夫市场作用锐减。到1970年,美国全国仅存340个农夫市场,而且大多爲零售商人所爲,并非小农场主直接参与市场活动,且大部分农夫市场处于濒临倒闭的境地。

综上可见,农夫市场的衰落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科技的发展,如冷藏食品技术、超市收银技术等推动了新型的、现代化集中销售模式;二是高速公路及冷藏运输业的发展,加大了食品的长途流动性,使食品供应不再局限于本地生産的农産品;三是人们居住形式与理念的变化,即郊区化后,在居住空间上分散化,使农夫市场这一原本以城市社区爲主的销售形式再受冲击,同时消费者认爲未经现代産品流水线加工处理过的农産品并不符合卫生标准。可见,社会进程中的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在初显现代经济社会有组织的城市与工业市场中,所发生的可见变化悄然击中传统小规模农産品交易形式,亦是在所有综合性因素中促使传统农夫市场于20世纪70年代初衰落的最主要原因。

二、美国农夫市场的复兴与小农场发展

随着美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的中后期,传统农夫市场又有复兴之势,即是说在美国现代化发展所主导的社会消费方式之外,在美国各县域之内的某个特定社区的生活之中,人们对往昔传统农业及农産品交易方式似乎总是念念不忘,并且渴望恢复其历史的连续性。

以美国权威统计数据看,尽管在1970年全美仅有340家农夫市场,但是到了1976年,来自美国36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的农夫市场就已恢复到542个。发展到1994年已有1755个、2000年全美共有2863个,截止到20128月,农夫市场的总数已经达到了7864个,平均每个州(以全美50个州计)约有157个农夫市场,计每县(以每个州90个县计算)约有近2个农夫市场。

农夫市场的兴起是与美国小型家庭农场的发展与生存策略密不可分。

第一,美国政府于1976年颁布的《农民一消费者直接销售法案》(简称直销法案),就是专门爲小农场的发展而设立的。法案颁布的目的,基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合适的方法推动和扩大农民向消费者直接销售农産品,以增加小农场的经济收入。爲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农业部以法案所规定的条款向各州农业部拔款,以帮助小农场主直接销售他们的农産品。这项法案通过确立食品安全协议,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爲农夫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直销法案》的颁布无疑推动了农夫市场在随后岁月的发展,并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复兴,如Farmer stands(指一个永久或临时性的、沿街或高速路摆放零售的农産品)Farm shop(通常指的是农夫在自己的农场附近开设的一个永久性的零售店)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美国农夫市场所倡导的农民与消费者的直接销售模式,只适合于小型农场主的参与。美国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市场化的发展,美国农场一直处于激烈的兼并与组合过程中。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复杂兼并,到本世纪的2007年,美国的大型农场虽然仅占全国农场总数的12%,但是却生産出美国84%的农産品。很明显,现代化大型农场在美国第一産业中发挥了绝对主导作用。

在与大型农场的竞争中,小农场明显处于劣势,他们因规模有限并不具有明显的边际效益,又很难拿到大型超市和食品公司的定单生意,更无法得到政府的大宗商品的补贴。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他们依靠较多的劳力投入生産应季的蔬菜和水果等经济作物;另一方面,在市场销售渠道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农夫市场爲他们提供了销售的平台,免去了中间商的份额,既增加了收入,又给他们提供了社区交流交往的平台,爲他们倡导的“绿色运动”打开了渠道。

文:来源网络

相关链接: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5-02-13上传,共计4203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