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6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必看的美国电影之大战外星人延续了美国大片英雄主义的创作风格。若论情节,其实并不出彩,因爲美国动画片甚至是整个美国电影都并非以情节制胜。引人入胜的依然是两点:第一是创意;第二是制作或者说场景。
制作/场景自不必说,这向来是美国大片的长项,非亚洲电影甚至是欧洲电影所能比。因爲大制作所需要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还要有巨大的投资,而这种投资是以广阔的市场爲基础的。正因爲如此,宏大的制作在中国是不太现实的,因爲缺乏票房的保障。当然,近些年来,随着商业化运作的发展,中国也出现了一些以宏大场面爲特色的所谓“大片”;但与美国大片着眼未来的科幻性质相比,中国“大片”更多是历史题材,比如“黄金甲”是“赤壁”就是其中的代表,其所能带来的视觉和感觉震撼还不能与美国大片同日而语。
当然,并非所有好的电影都以制作取胜,即便在美国也是如此。出彩的创意和富有思想性是美国电影的另外一个特色。动画片大概是美国电影富有创意的最好体现,或陶o一传统从迪斯尼的米老鼠、唐老鸭等经典动画形象就开始了,能够把一个卡通形象做到全世界闻名,恐怕也只有美国人才能做得到。钱段时间看到有关日本动画的文章,说日本动画在中国大有泛滥之势,而其内容却并不适合儿童和青少年观看。其实无论是日本动画,还是韩国和中国的动画片,都延续了一般电视剧的特点,那就是以情节取胜,而无论是在制作技术、还是在思想性和创意方面,与美国动画相比都相去甚远,当然这可以理解爲不同的制作风格。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的创意新奇,并不足以成就美国电影的辉煌。无论是像《星球大战》这样的科幻大片,还是像《肖申克的救赎》这样富有啓发性的经典名作,都有一个共同点特点:富有洞察力和思想性。以前由于技术的局限,很难看到美国大片,那段时间是香港电影一统天下的时候,其中的警匪片和无厘头的搞笑片占据了主流,当时也看得津津有味。但自从接触到一些美国经典电影,我便逐渐地对中国甚至包括日韩电影都失去了兴趣—这或酗]是一些人所忧心如焚的“文化入侵”的一种表现吧。若论打斗的场面实美国电影丝毫不比香港电影差,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这种火爆场面和无厘头搞笑除了能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之外,别无他物。
而通过激烈刺激的场面来表达一种勇敢、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正义战胜邪恶的思想,则是我们的电影所不具备的。当然,你可以说美国大片在这点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也无非是一种落入俗套的表达。的确,经常看美国大片的人会有这种感觉:总会有某个英雄人物突破重重困难,坚持己见,最终使人类得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表现,也不见得会造成观衆的审美疲劳,原因很简单:这种精神和思想并不是影片所要可以表达的,因爲影片吸引人的是它的场景、创意,而其思想性则表现爲观看之后所留给观衆的啓发和思考。这就收到了双重效果:通过制作和创意来吸引观衆,从而达到商业目的;同时又能人给人以啓发和感触,在无形之中宣传了一种勇敢向上的进取精神。此可称之爲电影的“神”,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制作和创意—可称之爲“形”。只有形神兼备的电影,才能够称之爲经典佳作。
当然,美国电影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即便是那些经典也各有特色。《肖申克的救赎》、《绿色奇迹》就是那种富有创意但却是以发人深省的思想行取胜的作品,而《星球大战》虽然属科幻电影,但其中所表达出来的人性之善、友情、爱情却是最能打动人的——虽然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篇章。以事传情,这是中国电影所应该学习的,因爲相比较单纯的谈论描述爱情,前者显得更加丰满, 也更能带给人以感动。
制作/场景、创意、思想性,这是美国电影能够在全世界独树一帜的三大优势,而无论是这三点当中的哪一点,中国电影都还相去甚远;所以,在批判“文化入侵论”之前,中国电影人还是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真正创作出一些优秀的作品来。
文:来源网络
相关链接: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