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维多利亚游记:皇家卑诗省博物馆(二)

16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245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三楼的前部是第一民族历史展厅。加拿大的土著民族包括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和梅第人。因纽特人很久以前就居住在加拿大的北极圈附近及阿拉斯加,梅第人是欧洲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印第安人分爲有身份的和无身份的两部分,有身份的印第安人是指按1876年颁布的《印第安法案》在官方登记处注册,并接受管理的印第安人,他们自称爲“第一民族”,以表明自己是最早居住在美洲大陆的主人。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来看,有身份的印第安人和无身份的印第安人没有区别,人们通常用“第一民族”泛指所有的印第安人,偶尔也用“第一民族”泛指所有的土著民族。

印第安人酋长

印第安人遍布南北美洲,是美洲大陆最早的原住民,但至今爲止,在美洲大陆上还没有找到任何代表人类进化的猿人化石,考古资料证明,在美洲只有猴类而没有猿类。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遗传科学的迅速发展,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印第安人的祖先是由亚洲跨越白令海峡来到美洲的,基因研究证明,亚洲蒙古人种与印第安人存在遗传上有渊源关系。更多的证据表明,至少有一部分的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商代后裔,美洲文明很可能起源于青铜时代的商朝。

印第安土著民

在欧洲人来到之前,美洲土著民族的生産力水平十分低下,他们的服装基本上以兽皮缝制的爲主,也有用植物纤维编织的,但远未达到纺织品生産的程度。生産劳动则以渔猎爲主,印第安人在农业上的最大贡献是成它a培育了玉米,此外他们还种植山药和木薯。

展厅的玻璃橱中有土著民族的各种服饰和用贝壳或玉石打磨的佩饰;有各种神灵或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塑像;还有用玉石镶嵌的烟嘴和木制的器皿;各种生産工具和渔猎用的弓弩和梭镖。我注意到在展厅的一面墙上,挂满了各种印第安人在祭祀时佩戴的木制面具,这些面具与我记忆中傩戏使用的面具非常相似。
 
祭祀用的木制面具

傩戏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在商代(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魔的祭祀仪式,到先秦时期这种祭祀仪式演化爲娱神娱人的巫歌傩舞。更晚些时候,傩戏在湘西地区形成,后由沅水入长江,流传于四川、贵州以及安徽的贵池、青阳等地。如果印第安人是中国商代的后裔,那麽印第安人的祭祀仪式与中国商代的傩戏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必然的传承关系。

土著民制作的工艺品

在展厅中有一座印第安人的坑屋模型,所谓坑屋是一种半地下的原始建筑,他们在地下挖掘的土坑上用圆木斜撑,形成一个圆锥,人从圆锥中心留下的缺口里进出,这种建筑形式与蒙古包有些相似,不过蒙古包圆顶中心用来走烟的地方在坑屋里是用来走人的。另有一间夸夸嘉夸族的大屋,这是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公共空间,大屋用木材建造,需要很高的工艺技术和木工工具,与坑屋显然不可能存在于一个历史层面。大屋中陈列着钗h博物馆收集的精美的图腾柱,这里的每一根图腾柱都在讲述着一个印第安人的神话故事。

夸夸嘉夸族大屋内的图腾柱

印第安人移民美洲,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白令海峡也不可能是唯一的途径。根据传说,另有部分印第安人是通过南太平洋上的岛屿漂流到美洲的。由于印第安人抵达美洲的时间跨度很大,生存环境不同,因此族群间的文化差异很大,语言非常复杂,仅加拿大的印第安人就有100多个部落,10种语群。而且除了玛雅人这一分支外,印第安人没有文字,即便是流传下来的玛雅文字,至今仍有大部分无法破译。印第安人出现在美洲虽然已经超过一万年,但没有一部完整的历史,博物馆爲我们提供的也只能是一些历史碎片。

土著民的坑屋

三楼后部是卑诗省的历史展厅,这里讲述的历史实际上也就是一部卑诗省的殖民史。这里有淘金时期的工作场景,有开矿、伐木的工具和机械,甚至布置了一个罐头生産车间来说明早期的工业发展。玻璃橱柜中陈列着人们使用过的老式电话机、手摇唱机和无线电收音机,还有钗h当时的服饰和日常生活用品,展厅的一角搭建了一个旧城区,用来展现十九世纪欧洲移民的生活方式。在展厅的出口处还有一艘军舰模型,这是詹姆斯·温哥华于1789年受命在努特卡湾附近海岸进行勘测,以宣示英国的领土主权而乘坐的发现号军舰。

欧洲移民的生活用品

卑诗省的历史实际上是西方移民国家历史的延续,它的文化也是这些国家文化的移植。加拿大的文明来自欧洲,它的文化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罗马和古希腊

在加拿大,一个很深的印象是土著民族的文化色彩很浓。在城市的街道、花园、重要建筑物附近都会看到以壁画、雕塑或图腾表现的土著民族的文化元素。政府在社会福利、教育和就业等方面对土著民族也有优惠。但实际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领域,土著民与欧洲移民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和隔阂,他们基本上还处在社会的边缘。至今爲止加拿大土著民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这种现状是加拿大政府在历史上长期忽视土著群体的基本权益所造成的。

十九世纪的移民服饰

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西方殖民者接踵而至,在争夺土地和资源的斗争中,印第安人不断遭受杀戮、驱逐、隔离和歧视,与西方殖民者的“美洲开发史”并行的是土著民族的黑暗时代,这段残酷的历史在殖民地国家的博物馆中很少被提及。

博物馆布置的十九世纪街区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加拿大政府对土著民实行强制同化的政策,试图摧毁其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土著民孩子从五岁起就被迫离开父母,前往远离土著保留地的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寄宿学校由教会开办,受到政府资助。在寄宿学校土著儿童不能讲本民族的语言,他们受到的教育将他们同自己的家庭割裂开来,让他们爲自己的土著身份感到“羞耻”。加拿大的强制同化政策执行了100年,使15万土著儿童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2008年,时任加拿大总理的斯蒂芬·哈珀代表加拿大政府向土著民族正式道歉。

博物馆大厅

民族同化是一个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自然同化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终极指向就是孙中山先生说的世界大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共産主义社会。自然同化和强制同化是人类社会完全不同性质的进化过程,横隔在它们中间的是不可逾越的过程正义。

子昂    《加拿大行之五》

相关: 加拿大全景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4-05-16上传,共计2454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