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初到美国:初访自由市场

1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276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来美国住下几天后开始不满足只逛校园,提出让儿子星期天领我们逛逛这小城的市中心。儿子说这里的市中心也没有国内那样的商业街,没什么可逛的。GRAND剧场门前那条步行街就算是市中心吧,也没有几家国内那样的商店,而且双休日时和市政厅一样关门停业。只有星期六上午那条步行街是个自由市场,很热闹的,到时候去看看可以的。没想到周五晚上儿子回来后说周六上午他要参加学校的义务劳动,给校园里一段刚修好的水泥马路崖子涂油漆,问我们能否等下个星期六再去。妻子和我都不愿再等,于是商定这样一个方案,他早晨用车送我们到那里,然后回校义务劳动,上午11点半再来接我们。儿子是有点不放心,那天在指给我们公共厕所和喷水饮水位置后回校劳动去了。


   

我们到那里时时间还早,前来买东西的商贩还有一些没有摆好摊,逛市场的人也不多。一眼望去这段街也不太长,我们从街这边写着ROAD CLOSED(道路关闭)的牌子一直走过去,估计没有超过一千米,那一头是一个圆形街心广场,广场的一边有一座比附近小房要高的楼房,我看那楼上的英文(挺长的两行字,记不全了)该是市政厅了。这楼看起来很现代的,挺漂亮的,但不用走过去看了,在这边以他为背景拍两张照片就可以了。就在我开始支起三角架要自拍和妻子的合影时,听到几声狗叫。我循声一看,原来离我十几米处已经摆好了二三十个里面装着狗的铁笼子,看来这自由市场这一段是宠物狗交易市场。狗是圈在笼子里的,叫得再凶也无碍我这边拍照的安全。不过我心里可开始琢磨了,这美国确实和我们不一样,自由市场哪能离市政厅这幺近,而且还允许那些狗就这幺直对着市政厅叫,要是有公务员前来加班,一定会影响人家办公的,真不知道他们这里的市场管理者是怎么想的。但那天上午在市场走了好几个来回儿,也没看见有大盖帽或带红袖箍的管理者摸样的管理人员。顺便说一下,也没看到收摊位费的,但一排排井然有序的尖顶方帐篷可是很有秩序的摸样。

   

我们再往回逛时,市场开始热闹起来了。最先吸引我的是一个蹦苞米花的摊棚前竟排起了二十来人的队伍,原来美国也有排队买东西的事儿啊!而且就是为了买点只能是零食小吃的苞米花。我仔细一想也不奇怪,在逛他们的大超市时确实没见着有苞米花。有需求就有供给的,看来再大的超市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想吃苞米花的只好到这里来排队了,所以美国也需要有小的自由市场。但这个自由市场卖吃的还真不多,只有三四个卖零散蔬菜的小摊,还有两个小货车卖苹果和南瓜的,再就是一些卖瓶装蜂蜜、调料和现榨果汁的,完全不像我们那样以吃为主的农贸市场。这个自由市场以买什么为主真不好说,也记不全都是卖什么的了,但好像都是自己生产或制造的产品。记得有珠子串成的项链、彩绘的木器、儿童玩具……真是记不全了,最大的门类是艺术品或工艺品,各种画像、雕刻、照片等等,记得一个卖镶了镜框的油画的,画的内容全是我在网上看到过的本市风光。我是绘画艺术盲,不会欣赏油画当然不会购买这些油画,当时甚至杞人忧天地替卖画人担心,就这幺个10万人的小城市,而且不是什么旅游城市,能有几个人买你这没有什么名气的小街小教堂的画呢?当然我后来慢慢地想到的是,可能不该以我们的欣赏艺术水平和消费能力来评估这里的市场,要把这里的艺术品摊位几种起来摆放,估计能占到这条街的一半左右,和这里有卖苞米花的一样,人家这个小城一定是有相应的购买艺术品的需求和购买力,不然怎么能有这幺些艺术品出售呢!记得儿子说过他的导师的夫人的爱好是逛珠宝店,乍听时我也曾有点不解,那么贵重的珠宝怎么能经常买呢?但想想那位导师在这里不便说得具体的收入时,谁都不会觉得奇怪了,挣那么多钱不买奢侈品就怪了。


   

那天我们在这里只是闲逛,是观光,什么也没买。当然也不是什么都买不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会说英语,难以就摊位上的东西与摊主交流,这一点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只凭眼睛体会周围没有中国人的异域风味,暂当哑巴美国市场走一回。没想到想当哑巴是当不成的,你不想说话都得不停地说话。以前去日本时见日本人是不停地鞠躬,而在这美国的自由市场上人们是不停地说着morning(早)和 thank(谢谢)。那些摊主只要视线和我们相交,基本都要说一声morning或 thank,我们当然也一直不停地在回应着了,弄得我们更尽量不接近摊床,当然也是礼貌地离远一点拍些纪实照片。但就是这样也是躲不开的。就在摆弄相机准备和妻子互相以一伙街头音乐演奏者背景拍照时,忽然妻子有点紧张地喊我,一位金发披肩的中年女士笑着对她说着什么,而妻子目前的英语水平估计难以应对。当然我比妻子也强不了不少,不过是来美国前临阵磨枪地死记硬背了一些句子。我连忙过去用英语说,对不起,我不会讲太多的英语,你……。还好,她完全听懂了我的这句英语,便不再说话而是和我比划起手语了,后来加上我们不约而同地憋出了“照相”(take a picture)这个短句,终于互相明白了意思。她是看我和妻子要互相拍照,主动过来要帮我们拍一张二人合影。这当然太好了,而后我不会说别的,一连说了好几个后面加上“非常”(werv)的“谢谢”(thank),但她笑着回答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听懂。离开几步后回头发现,她就是近前一个摊位摊主,已经有在不停地和走过摊床的人们打着招呼了。


   

这些天来妻子说了好几次“其实美国人对我们挺好的”,我也表示了同感,我知道如果以此为题能写好长但不是散文的文章。因为来前在网上查资料得知,这个小城的10万人口中,华人和黑人一样各占百分之一,估计是很难见到中国人的。当时即为因此能置身外国人中之而新奇,也多少担心身为少数会感孤立。但从芝加哥转机飞来这里时周围就全是我分不清种族的外国人了,但并没有人为黄色面孔而专门注视我们,打招呼时都是那么热情。但那天在自由市场上我看到的一幕场景,是我知道人家同胞之间的关系更亲更深。那是在一个卖服装的摊床前,摊主是一位白胡子遮住脸和下巴的老者,俨然是艺术家的形象。他卖的服装衣服商店里是没见过的,稍远一点看去就像一团五彩绢花。我对妻子说了自己的猜测,一定是老人自己配制燃料手工染出的工艺品。这幺仍是有距离地看着这个老者和摊床时,来了一堆夫妇,背影看着还算年轻。男人高大粗壮却留着小辫子;女的当然矮一点却穿着少见的长裙子。他们这样的背影和大胡子老者拿起服装交易起来,当时这一特色画面促使我可能有点不礼貌地端起了相机。现在我的电脑影集里第一次有了几张纪实连拍照片:共赏艺术品的真诚交流,女士买得后欣喜竟拥抱老艺术家,毕竟是还要继续逛街,夫妇二人离去。我的记忆比照片更美好,我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市场经济阶段完全可以有更相亲相爱的关系。儿子来接我们时,我几乎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什么也没想买的自由市场。




瓦基米一世     《逛一次美国小城的自由市场》


相关阅读: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11-26上传,共计2767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