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一个人的美国行记(四)

1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230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芝加哥美术馆,到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和史密森学会下的另几个艺术博物馆,到纽约的大都会还有 MOMA,这一路我频频享受艺术大餐,最后深感消化不良,放弃了波士顿美术馆,虽然我知道它与大都会、卢浮宫齐名,同为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


以前听同事说起在卢浮宫的经历。一帮人拿着导游手册专找著名藏品,看一个划一个钩,戏称“踩点”。对这样没文化玩法的自嘲实在令人印象深刻。我自是有些不屑,谁晓得进了博物馆才发现自己原来也好不了多少。除了印象派、后印象派的画家、作品以前就有了解外,其他藏品我也毫无背景知识可言。甚至很多画家的名字都认不出来,因为那些奇奇怪怪的非英语的拼法让我完全无法将单词与中文音译对应起来。


尽管如此,收获还是很丰富的,即便仅就印象派而言。梵高、毕沙罗、莫奈、雷诺阿、修拉、莫里索、西斯莱……多得看不过来。当然,还有我不太喜欢的塞尚和一点儿都不喜欢的高更。


最喜欢的当然是梵高了。短暂生命的燃烧,点缀成画布上涌动的色彩。在 MOMA 我看到了《星夜》。比我想象的要小很多,初看时竟有些怀疑它是否是同主题的另一幅作品。或许我期待的,是一种被铺天盖地而来的色彩包围的感觉吧。仔细看,仔细看,终于确认这就是星夜,我一旦注视就会发呆沉醉的星夜。四年前看着印刷品,我曾写下这样的感受:“扭曲的长线、破碎的短线,交织成流转的星云。深邃的蓝、鲜亮的黄,融在一起,就是让人目眩的夜空。可这样的夜空只属于凡高。那一片村庄,还有近处的那颗柏树都已睡去,万籁俱寂的世界中只有凡高看到了天空的骚动。他始终是一个孤独的人。”看到博物馆藏品说明上摘录的梵高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说:“This morning I saw the country from my window a long time before sunrise, with nothing but the morning star, which looked very big.”终于留意到,那鲜亮的黄,那让人目眩的夜空,那种骚动,原来是因为他把星星画得特别特别大。只有在孤独的时候凝视窗外,才会看到这幺巨大的星星幺?


虽然莫奈应该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富盛名的一个,《日出·印象》和《睡莲》几乎是人尽皆知。但我对他却一直说不上有多喜欢。或许就像我听不懂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一样,莫奈所捕捉住的光影始终不能让我产生共鸣,我只喜欢他的那些比较丰富具体的景物。相比较而言,毕沙罗就深合我口味了。他画笔下的田野花园城市街道,都是那么的细微却又和谐。


再来说说关于人物的画。虽然有人评价说雷诺阿笔下的裸女就是肉的堆砌,饱满得几乎要撑破画框,但他笔下的小女孩实在是很招人喜欢。那宛若凝脂的肌肤,那纯真的表情,那生动的活灵活现的姿态。雷诺阿将小女孩们画得如此可爱,令人几乎要恶意揣测他的洛莉塔情节。而高更给人的则是截然相反的感觉。他的离开家庭去塔希提岛生活的传奇,并不能帮助我理解他画中人物的奇怪形状与多少总存在着的忧郁。我以前并没有看过多少高更的画,可这些天博物馆的熏陶让我最后远远地看一幅画、判断出是高更的,就绝不会走近欣赏。我不喜欢高更,虽然一年前读毛姆以他为原型写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时我曾对他如此好奇。


现在让我们把脚步挪出印象派展厅吧。我很懊恼事前功课做的太少,哪怕将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重读一遍也会好很多啊。我搞不清年代流派、看不明白宗教画作中的故事,更不懂从绘画技巧的角度来分析一幅画,最多只是能辨认出达芬奇、拉斐尔、提香等名字,从没有什么遇到老熟人般的亲切。于是走马观花,徒劳地想把看到的内容印在脑子里回头再查。


不过还是有收获,最大的感触就是:艺术果然是在发展的。我以前一向认为科技是发展的,而艺术只是改变而已。但这次,在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按着年代顺序一个个展厅看去,发现早期除了达芬奇、拉斐尔的几幅作品确实让人敬仰,其余很多还是不那么能令人满意。人物形象不是过于平板就是千篇一律的圆润、风景画更是没有什么能给人深刻印象的。而到了十八十九世纪的展厅,画作就几乎幅幅精彩了。你能明显感觉到绘画技巧的不同,而这不同,我想,应该称之为提高。我开始无比羡慕华盛顿的小孩。这幺多完全免费的博物馆,如果每天放学后来这里耗上半小时,细细琢磨艺术发展之路,该被熏陶出怎样不凡的品味呢。


还应该聊聊毕加索。以前对这个名字总是敬而远之的,因为我不相信自己能够理解三角形的牛以及脸与乳房融为一体的女人。亲眼看见他的众多作品,才知道在漫长的一生里他曾画过那么多不同的东西。不同于莫奈到老了面对印象画派的衰落一脸失落与茫然,他一直在变。在博物馆里我经常会很惊奇:“啊,原来这也是毕加索的啊。”而看他画的畸形的人物,你竟也会觉得这样的扭曲是是真实的有道理的。


比毕加索要难理解得多的,就是某些当代艺术了。Jasper Johns 似乎在美国非常出名,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还看到了他的专题展览,但我实在不明白他的作品到底是真的有艺术价值还是红火与某些炒作高手的恶作剧。和小呆一起逛 MOMA 时我说,我对现代艺术作品的喜好就是,它得有趣,有某些我所能理解的趣味在内。比如有这幺一件作品,用木板搭出的黑乎乎的空房间,只在一堵墙的下方有一个小方洞,里面有暖黄色灯光,背景音乐是《猫和老鼠》里熟悉的配乐,作品标题叫作《等待老鼠》。每个人从这个屋子里出来时都很开心地咧嘴笑着,我甚至看到好些人都趴到地上探头张望看那个洞里到底有没有老鼠。这就是一件有趣的怀旧的作品,虽然极其简单。


不知不觉竟写了两三个小时。看来我得舍弃印第安艺术及很多零零散散的作品了。好希望能有机会再去多耗上些时日,细细品味而不是像这样的大快朵颐。艺术饕餮之旅,虽然酣畅,终有遗憾。

 

相关阅读: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10-27上传,共计2305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