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芝加哥印象:“种族歧视”印象

8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53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今天到女儿蔻蔻在UIC校区租住的公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UIC校区与我们入住的华埠宾馆所在的芝加哥华埠区域有着明显的差异,UIC校区是一个处处渗透着美国文化的小区。我留心观察周围的街景,全是美式建筑。在我拍摄的照片中有两个教堂;蔻蔻告诉我,圆顶的是基督教的教堂,尖顶的是天主教的教堂。这个小区还不是芝加哥的富人区,居住者多数是中产阶级。

从芝加哥华埠到UIC校区,我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其间的界限分明。芝加哥是美国的一个缩影,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大城市;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则是难觅踪影的。

从蔻蔻的公寓回到华埠宾馆后,我对芝加哥的华埠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所在的芝加哥的华埠区域的另一种称谓是“芝加哥唐人街”。这里是芝加哥的一个旅游景点,不是芝加哥的贫民区。芝加哥贫民区的居民多数是黑人,华人一般不住在贫民区。我觉得这个区域称“华埠”更为准确,因为芝加哥华埠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条街。

芝加哥华埠大体上分为两个区域:南华埠和北华埠。南华埠是以华埠牌坊为中心、半径为300米~400米的区域内。北华埠则是指穿过W.Cermak Road向北约300米到达的 “S.China Pl.”区域。北华埠主要由一条“美食步行街”和“华埠广场”组成。在这两个区域里,随处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气息。尤其在S.Wentworth Ave.,清晨和晚上在路上行走的全是华人,在超市、食品店里听到的都是粤语,这里的居民几乎全是华人。商店的招牌上大字全是繁体汉字,华埠内数量最多的餐馆是中餐馆。我和夫人方平都觉得,如果仅凭感觉,我们感受不到已经身处美国腹地,而更象是在港、澳、台地区。假设一位完全不懂英语、但会粤语或普通话的中国人来到这里,只要他不离开华埠区域,他在与人沟通和生活方面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芝加哥的华埠已经在芝加哥生存了一百多年。当年来到这里的华人,都有着十分悲惨的经历。我们在清晨或傍晚在街上会遇到的许多华裔老人,他们无论男女,多数人满脸皱纹;有的人弓腰驼背,也有的人步履蹒跚,也有的老人手拄着拐杖艰难地行走。他们的形象使我感受到他们在美国的坎坷人生。

上午我们进入蔻蔻的公寓后,看到有两个工人在窗外进行清理公寓大楼外立墙面的施工。

女婿大明曾对我说:“这两个工人是在美国出生的墨西哥裔的美国公民,看上去象是第二代移民。他们已经在这儿施工好几天了。有一次我曾和他们聊了几句,发现他们都说自己还是墨西哥人,当讲到一些白人时,他们都会说‘他们美国人’之类的话。”

由此可见,这些墨西哥裔的蓝领工人,尽管他们是美国公民,但他们仍认同自己是墨西哥人;而称白人美国公民为“他们美国人”,彼此界线分明。看来这些出生在美国的墨西哥裔美国人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仍然没有找到归属感,在他们的心中美国不是他们的祖国,墨西哥才是他们的祖国。

我由此醒悟到,在美国种族歧视的观念根深蒂固,种族歧视的现象在美国的各个领域广泛存在。尽管美国已经废除种族歧视数十年,在法律层面上“种族歧视”属于违法;但在美国的文化层面,“种族歧视”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尽管这里的华人、墨西哥人等少数族裔在美国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但他们的生存空间是狭小的,发展余地是十分有限的。在“种族歧视”这张无形的网的屏蔽下,他们很难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


从华埠区域与UIC校区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也说明,在美国这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国家里,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沟通和融合是十分困难的,各个阶层、各个族裔之间的分野也是非常清楚的。造成这些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的种族歧视文化,换句话说,种族歧视已经是美国文化的一个固有基因。





大南北     《17蓝天白云下的芝加哥:“种族歧视”是美国文化中的固有基因14》


相关阅读: 芝加哥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07-01上传,共计1530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