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美国哪里不要钱?

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258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美国,不少新来的大陆客都有这样的感慨:美国才是真正“见钱眼开、钻到钱眼里的国家”。朋友吃饭账算得一清二楚,工人劳动必给小费,平时加班薪酬加倍。“完全不像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嘛,对待‘外宾’爱理不理,缺乏热情和人情”,他们说。

 

在他们眼里,每餐饭七八美元,而算上州税和小费后的十元标准太过离谱。如果在中国,他们恨不得把零头都抹掉。“二十多年前就没看到有一分五分的硬币了,甚至一毛的也不常用。没想到人在美国,还要区分金色的一分、小巧的一毛和各式各样的25分,简直煞费脑筋!”

 

然而,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在尊重劳动成本的同时,也有着被广泛接受的免费文化。作为“老中”,感受最明显的就有以下几处:

 

一.免费高速公路。

林肯纪念碑前密集的公路网




Freeway在英语本身蕴藏着免费的含义。在美国长达10万公里的总高速里程中,收费公路仅占不到2%,且集中在东部和少数大城市。在本人来美两年的驾驶期间,只在休斯敦误打误撞地进入过一次环城高速,收费3美元,不过相比绕小路, 也节省了不少路长和时间成本。

 

然而,就在土生土长的武汉,在我还没有高速公路概念的时候,大桥二桥和机场的收费站就完全抹灭了当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豪言。目前,公路网尚未完善的武汉却在收费方面像模像样,推出ETC系统、年费2100,像其他城市一样出城、入城、过桥、甚至进单位大门,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费。以至于现在只要在国内坐车路过新路,没有兴奋,只有反射性心虚:难道又要在哪收费了幺?试想而大举的公路收费用作何处,据相关消息,武汉每年新添数百个电子眼:花钱的目的还是为了收钱……

 

二.免费运动场所和设施。

 

许多人在美国的一大感触就是车比人多,而路上的人群除了乞丐,也多是跑着的。特别是在清晨或是傍晚的树荫小径,慢跑者更是络绎不绝。足球、篮球、网球场上有人挥汗如雨,而在学校、小区和商业的健身房内,也有不少男女老少使用着跑步机、杠铃、拉伸器等高档器具,看着墙上的电视优哉游哉。在美国,健身是贯穿老百姓生活始终的。健身房的内部器械看似价格不菲,但在自己学校和小区使用都是免费的,即使是私人健身房,也最多收取每月15美元的会费,并随来随用。

 

中国的情况是,遍布大街小巷的“便民设施”是成本极低的小踏板、单双杠等“钢铁侠”,使用者当然以耄耋老人和孕妇为主。而适合年轻群体的健身房要么位置不佳(多数设置在商场写字楼内,逛街累了怎么运动),要么收费太贵(离我家最近的大概要1200年费),去健身房打酱油也只是许多标榜减肥人士搪塞的理由。

 

看看其他户外运动的现状吧:篮球场最优,可溜去大学和中学蹭打;乒乓球10元一小时;羽毛球高峰期25元一小时,需候场;网球场在公交车一站开外,30元一小时,还需预约;台球有路边也有室内,10-30元一局不等;保龄球几乎绝迹,仅有的也要20一局,强制租鞋10元,还必须忍受灰尘满布的用球和陈旧的赛道;足球场免谈,必须打架方可进场,不然只能在大街“打野球”。

 

三.公园和大型活动免费。

 

美国的法律明文规定,每个区域都必须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这其中就包括了大片的公园和绿化,如果再加上水流的点缀,必是踏青、出游、烧烤的好去处。另外,算上美国大好河山精华的五十余座国家公园,也几乎都是免费,只是在入园时收取每辆小车15、营运巴士50余元美元的费用。少数需“人头费”的公园,也以5美元为众。

距我家仅仅3英里的Seneta Creek州立公园,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美景




与之相比,中国的门票涨价潮愈演愈烈。在我记忆里,除了京城的各大景点票价低廉合理,再很难找出性价比高的去处了。各景区票价节节高,仍挡不住“不差钱”中国人民的蜂拥劲儿。记得几年前上云南,随便圈一块地,搭建“民族文化村”,来一场表演,就要收费120元,完全继承了“坑外地人没商量”的优良态度。

 

在奥斯汀这样的小城,任何大型活动都很容易聚集全城的关注。此前亲临拍摄的几十个大型活动,绝大多数不收取任何费用。小到学校的观影、四十英亩节,大到市中心大音乐节,都完全免费。除了部分室内(如酒吧)场合,其余时刻盖上手戳,或者带上腕环,就可以“合法”地出入。如果留心,这些场合偶尔会提供免费的礼品和食物,全凭运气拿。

大华府刚刚结束的亚洲节




中国的活动为了防止“闲杂人员混入”,基本都有相应的门票准入。小时候兜里连10元零花都没有时,就被保安赶出了讲座、灯笼会、服装节和cosplay大会等数次,留下遗憾种种。

 

美国难道各个活动都亏钱吗?当然不是,来的人多了,自然产生更多经济效益,也能向广告商和赞助商提价了。

 

四.服务免费。

 

美国的服务费不是高得惊人吗?也对也不对。遍布各地的志愿者和宗教机构使得你荷包空空,也能继续生存。

 

中国的各项组织,大都需要交所谓的“会费”或是“年费”(如D组织),但大家都清楚,这样的款项大多会作为请客开销或进入会长的私人账户。钱是先要收齐的,办不办事则倒是其次的。美国的社会组织,特别是基金会和非盈利性组织,都必须做到账目公开,杜绝了诈捐和“方舟子的安保费”这样疑点重重的案例。

 

美国最遍布的宗教组织是免费的天堂,许多华人都竞相“分一杯羹”。他们了解只要“假惺惺地”参与,就能蹭吃喝、蹭车、上英语班,甚至得到一份政治避难的证明。享用完整套服务,撂下一句“老美真是很傻很天真啊”。

 

美国鼓励志愿者工作。从小做义工的经历会影响大学录取,甚至工作。70岁退休后,依然精力十足,没有儿孙之忧的美国老人也常常投身于图书馆、艺术馆等相对轻松的领域。而年轻人,则在大型活动中挥洒汗水。这一点,中国近年兴起的老年“志愿执法员”和“交通管理员”体系也建立得不错。

 

当然,在中国习以为常的免费文化业不能与美国对等,请看以下例子:

 

中国一切涉及版权的物品都几乎免费。电子产物的盛行,使音乐、电影、直至书籍都几乎免费,省下当下青少年不少银子。美国人通常的做法是:花1美元下载苹果歌曲,花3至5美元去租碟或10至30美元买碟;花几十美元买又重又厚的正版书籍。据统计,每个美国人一年在这些精神物品上的花费约为1000美元。在我们物质文明无比发达的年代,精神文明却如此廉价,这三个产业,除了玩票性质的电影尚存,其他两个都在挣扎前行,且几乎消亡。一个世界强国,只创造口水歌和网络文学,只会令人酸楚。





小宇全美行      《美国的免费文化》


相关阅读: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06-30上传,共计2587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