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大话迪斯尼:长篇动画时代的开啓

1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646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短短十年间,迪斯尼从一家济济无名的小制片厂,发展为闻名世界的动画电影公司。如此迅速的成长,只能用“奇迹”来形容。到1934年,迪斯尼公司已经雇用187名全职员工,其中包括12名剧本编写人、40名卡通画家、45名助理画家、30名上色员,和一支拥有各式乐器的乐队,另外还有摄影员、电器技术员、音响员以及其他技术人员。


   

当然,专业人员的高流动性始终是动画产业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像迪斯尼这样的大牌动画公司,也时常要面临被竞争对手“挖墙脚”的窘况。当时,就曾有一个电影制片人大言不惭地说:“让华特去得奖和训练人员,我来把他们挖走,然后让我赚钱。”但事实却是,即使能聘请到迪斯尼的动画师,也作不出像迪斯尼那样广受欢迎的动画片。因为迪斯尼动画片的真正灵魂是华特·迪斯尼,而他是别人永远都挖不走的那一个。

即便如此,华特仍未放松对下属的培养和训练。1934年,华特·迪斯尼决定将原来的迪斯尼艺术夜校改组为全日制学校,以培训新老两代动画师,达到他所要求的水准。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华特常常要亲执教鞭,给员工讲课。他曾说过:“如果列出—个优秀的动画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就会看到这些技能是多么重要。首先动画家要有绘画的能力,其次还要有把动作形象化的能力,把它画下来,分析运动的方向,然后就可以发现人物行动的能力并从中看出滑稽可笑的成分,由此预见观众看动画片的时候在脑海中的效果和想象的样子。动画师感觉并体会情感的力量以便推动情节及情感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动画师要知道怎样才能使人笑—— 为什么吸引人并使之发笑。我一直认为有一种科学的方法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我们要继续努力直到找出为止。”

华特的心思没有白费,经过精心准备和严格训练的迪斯尼动画制作团队,即将迎来一项前所未有的大挑战。动画电影的历史也将因此而改写。

自卡通动画片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被当作普通电影放映前的余兴节目。不管一部动画片有多么受欢迎,始终都还是影院节目单上的配角。华特·迪斯尼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制作一部与普通电影长度相当的长篇动画电影。要实现这个大胆的计划,华特首先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他曾想用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的著名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Rip van Winkle),但它实在是太古老了,显得有些呆板;《爱丽斯漫游仙境》他在十年前就已经制作过了,缺乏挑战性。思来想去,华特最终决定拍摄《白雪公主》。尽管此前著名动画家弗莱舍兄弟曾用过这个题材,但华特想要制作—个迪斯尼版的《白雪公主》,那将是一部真正的动画长片。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华特曾这样写道:“我拥有最有同情心的小矮人,我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还增加了王子和白雪公主的罗曼史。我想这是个完美的故事。”

1934年的一个晚上,迪斯尼公司的几位主要动画师刚刚吃完晚饭回来,发现华特正在等他们。华特带他们来到录音室,让大家在他面前围成一个半圆坐下。之后,华特给在场的每个人分配角色,让他们按照设想中的情节,表演“白雪公主”的故事。其中一个动画师肯·安德森后来回忆说:“他把我们圈在那里,从8点钟折腾到半夜,我们扮演他设计好的角色,互相对话,甚至唱里面的歌和哼音乐,他呢,对我们扮演的角色作出反应。”当表演结束时,华特·迪斯尼向在场的所有人宣布:“这就是我们将要摄制的第一部动画长片。”

《白雪公主》的剧情大纲在1934年下半年草拟完成。白雪公主的外貌是根据一位十四岁的女孩子的模样描绘的;王子则以一位18岁的男孩儿作模特;皇后是贵妇人和“大坏狼”形象的混合体,她美丽而邪恶,身姿婀娜。当她喝下自己调制的魔液变成一个老巫婆时,又显得举止古怪而夸张。最让华特和他手下的动画师们伤脑筋的是设计七个小矮人的形象——他们既要个性鲜明,同时还要观众感到他们是一个整体。华特开始设计了50多个名字和个性,最后从中挑选了“快乐”、“瞌睡虫”、“博士”、“害羞”、“神经”、“怪人”、“第七个”等作为小矮人们的名字。为了保证制作进度,华特让人腾出自己办公室旁边的一个房间,作为《白雪公主》的专用工作室。

到了1935年,繁重的工作再次让华特的情绪陷入低谷。在罗伊的提议下,迪斯尼兄弟和他们的妻子,前往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欧洲四国旅行。在法国期间,华特·迪斯尼应邀前往巴黎(Paris),接受“国际联盟” (League of Nations)为米老鼠颁发的奖章。

从海外旅行归来之后,华特再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白雪公主》的制作当中。1936年初,华特的小女儿休伦(Sharon)出生。此时,恰逢《白雪公主》的摄制进入关键阶段,华特认为这是个好兆头,常常称小女儿是可爱的“小公主”。

不过,华特的热情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他对这部动画片期望甚重,制作上自然精益求精,再加上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动画长片,预算超支也就再所难免。《白雪公主》的制作费用最初预计为25万美元。可到了1936年末,迪斯尼公司已经为制作这部动画片花费了75万美元。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把拍摄《白雪公主》称作“迪斯尼的蠢事”。终于,为迪斯尼公司提供贷款的银行家们也坐不住了。他们希望能看看影片的进展情况,以确定是否有必要继续支持这个项目。主管公司财务的罗伊接受了他们要求,准备安排主管迪斯尼公司贷款的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董事局副主席约瑟夫·罗森伯格观看《白雪公主》的片段。华特对罗伊擅自作主非常不满,他说:“我拿不出计划书,所有的钱都是一点点花出去的,我从来不让别人在影片还没完成的时候就看,因为那样太危险。”罗依则反驳道:“我们能获得更多财力的惟一方式就是给他们看到他们借出来的钱都做出了些什么东西。”这下子,华特便无话可说了,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六下午,华特坐在自己工作室“甜蜜盒子”里,为银行家约瑟夫·罗森伯格先生放映《白雪公主》的片段,由于后期制作尚未完成,华特只得亲自在空缺处唱歌和对话,制造效果。罗森伯格在观看影片时,始终面无表情。等到他将要上车离开的时候,突然转身对华特说了一句话:“这个东西将给你带来一大笔钱。”这意味着,投资人认可了他们的工作,华特和他的伙伴们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对《白雪公主》的信心。

虽然得到了投资人的支持,但当《白雪公主》的制作进入最后阶段时,迪斯尼公司与联美影业的发行合同也已到期。在续约谈判中,联美影业公司提出:迪斯尼公司必须放弃对所有影片的所有权,并同意将这些影片交由“商业电视”频道播出。华特当然不会接受这样的条件,于是便终止了与联美影业的合作关系。这时候,RKO公司表示有意成为迪斯尼动画片的新发行商,而且还开出了非常优厚的合作条件。最后,迪斯尼公司选择与RKO公司签约,而他们合作的第一部动画片就是《白雪公主》。

1937年12月21日,由迪斯尼公司历时3年,花费近200万美元全力打造的全球首部动画长片(剧场动画)《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在美国洛杉矶哥特圆环(Cathay Circle)戏院上映。首映当天,好莱坞的大人物们悉数到场,为华特·迪斯尼助阵造势。观众们为影片美轮美奂的画面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所折服,大家为小矮人“笨瓜”的滑稽动作而大笑不已,为白雪公主的“死”而悲伤哭泣。在长达84分钟的影片放映结束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上映后仅六个月,《白雪公主》就帮助迪斯尼公司还清了全部债务。首轮发行总共获得800万美元的收入。要知道,当时每张影院门票的价格仅为0.27美元,儿童票仅售10美分。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票房成绩,堪称奇迹!《白雪公主》还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这是动画影片首次获得这一奖项。主办方还特意准备了一尊极具象征意义的奖杯——一个大金像上带有七个小金像,用以表彰华特·迪斯尼为动画电影作出的创造性贡献。“迪斯尼蠢事”最终帮助华特·迪斯尼迈上了事业的巅峰。

《白雪公主》的成功,使华特意识到:尽管短片仍有市场,但长片的前景更为广阔,迪斯尼公司必须把握住这个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华特动用十万美元在加州伯班克(Burbank)市购买了51英亩土地,建立大型卡通电影制片厂,以便能实现多部动画片的同时摄制。

由于公众对“七个小矮人”印象深刻,发行商希望华特能够多做几部矮人题材的动画片。但华特本人不愿再重复自己,于是又创作了三部内容和风格完全不同的动画长片。

第一部是《木偶奇遇记》(Pinocchio)。这部动画片改编自意大利作家卡尔·卡罗迪(Carlo Collodi)于1880年撰写的一个寓言童话故事。为了使这部动画片在艺术水平上超越《白雪公主》,华特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首先,他们去除了原著中木偶男孩儿恣意妄为的性格,而把它塑造成一个单纯顽皮淘气的小孩子。为了让匹诺曹的样子变得更可爱些,华特还多次修改原画,使他的行动看上去更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木偶。即使对“蚱蜢”这样的小角色,华特也不厌其烦得反复推敲,最终把它塑造成了一个道德说教士,并成为影片的叙述者。在进行场景设计的时候,华特还时常告诫手下的动画家们说:“要画得看上去山都能爬上去,房子看上去好像可以从前门进去,并能在厨房中找到吃的东西,画鲸鱼的时候,大海就一定要画得非常像,又冷又深,还是咸的。作为背景,还应该给观众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波涛荡漾的感觉。”正是在如此严格的要求之下,《木偶奇遇记》成为了一部高水平的动画长片。

《木偶奇遇记》于1940年2月7日上映,片长约88分钟,总耗资达260万美元。该片在纽约首映时,华特·迪斯尼还专门雇佣了十一个侏儒装扮成匹诺曹的样子,在影院门口表演节目,以招揽观众。影片上映后,绝大多数影评家都给予该片极高的评价。《先驱报》认为:“匹诺曹是想象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是美丽和优雅的完美结合,只有伟大的作品才能做到这一点”。《新共和》(New Republic)周刊评论道:“看《木偶奇遇记》是一大乐事,它会使你打吃一惊……动画片的境界被开拓的十分广阔。”《纽约邮报》(NewYork Post)则把它描述为“非常令人开心,好极了,真是一部十足的天才作品”。《时代周刊》干脆称:“这是迪斯尼先生最好的作品”。该片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原著配乐奖和奥斯卡最佳歌曲奖,是迪斯尼公司第一部得到两项奥斯卡音乐大奖的动画电影。在票房方面,《木偶奇遇记》的放映收入居于年度第二名,仅次于好莱坞经典巨片《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然而,由于制作成本过高,《木偶奇遇记》并没有给迪斯尼公司带来预期中的高回报。

 

与前两部长片相比,《幻想曲》(Fantasia)称得上是一部“另类作品”。它的前身是1938年开始拍摄的米老鼠动画片《魔法师的徒弟》(The Sorcerer’s Apprentice)。在这部动画中,米老鼠扮演一名见习魔法师,因为用错了魔法而导致灾难。全片没有一句对话,由法国作曲家保罗·杜卡斯(Paul Dukas)根据大诗人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同名长诗谱写而成的交响乐作品贯穿始终。华特原本打算把这部耗资12.5万美元的“中等长度”动画片放在两部长片之间推出,以做调剂之用。更为重要的是,华特希望通过这部动画片来延续米老鼠的“银幕生命”。尽管这个卡通形象已有近十年历史,在当时动画业界算得上是“老寿星”。但随着岁月流逝,电影院里的卡通新星不断涌现,米奇逐渐失去了人们的宠爱。华特希望通过这部动画片让这只对迪斯尼公司和他本人都有着特殊意义的“老鼠”再度焕发生机。

然而,在与费城交响乐队指挥、音乐家司徒卡斯堡相识后,华特有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他另外选取了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曲》(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The Nutcracker Suite)、俄裔芭蕾舞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Pastoral Symphony)、意大利作曲家阿米尔卡里·庞契埃利的《时间之舞》(Dance of the hours)、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Night on Bald Mountain)和舒伯特的《圣母颂》(Ave Maria)等七部乐曲,与原来的《魔术师的徒弟》组合在一起,摄制完成了全球首部立体声交响乐动画片。起初,它被命名为《音乐会》,后改名为《幻想曲》。

摄制工作虽然顺利完成,但新的问题却又接踵而至。RKO公司拒绝为迪斯尼发行这部影片,因为当时的美国观众从未看过类似的古典音乐动画片,运营风险过大。华特·迪斯尼不得不专门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负责向各地的影剧院推销这部动画片。

《幻想曲》于1941年11月13日在纽约百老汇(Broadway)戏院 首映,片长约120分钟,制作成本达到228万美元。该片赢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音乐表现以及杰出贡献特别奖等两项大奖。只是,《幻想曲》的票房成绩始终不理想,部分原因是美国观众已经习惯了剧情动画片,《幻想曲》对他们来说过于前卫和另类。当然,二战导致欧洲电影市场的迅速萎缩,也是《幻想曲》未能从海外市场获得更多收益的重要原因。

相对于此前的两部动画长片,《小鹿斑比》(Bambi)的摄制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当时,迪斯尼公司在制作长片的同时,还要兼顾定期发的行短片,赫伯龙制片厂虽然经过扩建,但仍然不堪重负。华特只好为《小鹿斑比》的制作小组另租了一处工作场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38年8月,伯班克制片厂正式竣工后,方告结束。因而,《小鹿斑比》也是第一部在赫伯龙制片厂以外制作的迪斯尼动画长片。

《小鹿班比》是一部完全由动物卡通角色出演的森林童话故事片。为了能把这个故事完美的展现出来。华特·迪斯尼带着摄影师专程前往美国东北部的缅因(Maine)州采景,拍摄了那里的森林景色、雪景、暴风雨、蜘蛛网,以及光线和季节的变化等,以便给卡通画家们提供创作灵感。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华特从缅因州发展局弄到了许可证,将野生的兔子、鸭子、臭鼬鼠、猫头鹰等动物作为模特带了回来,一时间制片厂变成了小型动物园。

由于《木偶奇遇记》和《幻想曲》的票房成绩都不理想,迪斯尼公司的负债达到了450万美元,作为主要债权人的美国银行对迪斯尼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愈发担心,最终冻结了所有贷款项目。《小鹿班比》的摄制计划被迫暂停。

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经营,迪斯尼兄弟在认真考虑后,决定发行股票。不久后,迪斯尼公司要发行股票的消息传到了华尔街,几乎所有的股票经纪人都看好这次发行活动。果然,通过发行股票,迪斯尼公司共筹集了350万美元的巨额资金。在华尔街,迪斯尼的股票价格迅速攀升到每股25美元,迪斯尼兄弟也因而跻身富豪行列。但是,为了保证对公司的控制权华特把背叛者和他认为不忠诚的人都排除在股东名单之外。他让公司法律顾问冈瑟·雷辛负责劳工部,要他把那些因担心公司变动,危及自身利益的员工们重新安抚回生产线。

在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后,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摄制工作得以恢复。1942年8月13日,根据费 利克斯·萨顿(Felix Salten)同名小说改编的动画长片《小鹿班比》上映,片长约70分钟。虽然几乎所有的影评人都认为这是一部有趣的作品,但美国已经卷入二战的事实,使民众无暇再理会迪斯尼的童话世界。可爱的“斑比”生不逢时,票房惨败在所难免。

三部特色各异的长片,叫好不叫座的相似结局。作为“长片时代” 的先驱,华特·迪斯尼和他的动画片终究无法孤立于“大历史”之外——二战无疑是迪斯尼公司最大的梦魇。尽管如此,华特·迪斯尼还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动画片不仅仅是娱乐大众的“小把戏”,而是现代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电影可以像普通电影一样创造票房佳绩。卡通角色也可以如电影演员般受到人们的喜爱。总之,是华特·迪斯尼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固有看法,让动画片成为娱乐产业的宠儿。





天艺老刘     《大话迪斯尼(四):白雪公主开启长片时代》


相关阅读: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06-20上传,共计6466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