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黄石公园旅游早鸟

阿拉斯加游记:首府朱诺

126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625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一个没有铁路和公路可以抵达的海港小城,每年却吸引了超过25万的游客。其中大部分就像咱一样来自海上的豪华邮轮——据说最多时小小的码头一天可同时停靠五艘大型邮轮。

7月14日,星期四。

一早6点56分,我们的“名人世纪”号便缓缓驶进了朱诺的海港码头,跟在我们邮轮后面进港的还有一艘“Crystal Symphony”号(“水晶交响乐”?),而走出阳台,原来已有一艘邮轮已先停靠在码头上了,船尾飘着的是一面蓝白红相间的法国三色旗。

三首大型豪华邮轮一字型排在小小的码头,本身就成了一条风景线,而游客一下涌进这座原本宁静的小城,一下就带来了一片欢腾。

噢,站在船舷的阳台上俯瞰,这是一个两座雪山夹着一道宁静海湾的美丽小城,海港旁就耸立着海拔1037米的朱诺山(Mt.Juneau)和海拔1146米的罗伯茨山(Mt.Roberts),山顶雨雾朦胧,山下却一片郁郁葱葱。邮轮脚下的海面低飞着成群的海鸥,有的不时高高飞起掠过阳台,迎着风冲着你叫着,欢迎?哈哈,是要吃的,只要抛撒一点面包,这家伙准能在空中接住。

这时,一架小型的水上飞机也盘旋着降落海面,给平静的海面划上圈圈波澜——呵呵,这就是咱朱诺的第一印象,感觉很不错,唯一的遗憾是天阴阴的,带着淅淅拉拉的小雨和一阵清凉。户外气温摄氏16度。

 

1800-1947的淘金岁月

凭着原来的想象,咱总以为阿拉斯加的首府一定是在本土中哪块冰天雪地的什么地方,来到这里后才知道,原来她竟远离阿拉斯加大陆,而且居然如此草木葱茏——她坐落在阿拉斯加南部内湾狭长的亚历山大半岛(Alexander Archipelago)中一条名叫加斯蒂诺(Gastineau Channel)的海峡旁,起初就像咱前天所去过的胡纳(Hoonah)一样,不过是当地原住民特领吉人(Tlingit)的一个小渔村。只因后来发现了金矿,有钱了,于是取代硅地卡(Sitka)而成为阿拉斯加的首府——她现在的称谓“朱诺”(Juneau),就是当年发现金矿的一个探矿员的名字。


哦,据说这故事发生在131年前的1880年。硅地卡的两个探矿员乔·朱诺(Joe Juneau)和理察·哈里斯(Richard Harris)为了寻找金矿来到这里。他们找到渔村的部落酋长可威(Chief Kowee),以高额悬赏请他带路寻找金矿。

就像大多数印第安人酋长一样,可威也是经不起诱惑的,他带着朱诺和哈里斯来到加斯蒂诺海峡,然后沿着山上流下的一条小溪寻源而上,最终在小溪尽头一个被称为“银弓盆地”(Sliverbow Basin)的地方发现了金砂——小溪因此被称为“黄金溪”(Gold Creek),这座山也从此得名朱诺山(Mt.Juneau)。

呵呵,这也许是一个值得这座小城居民记住的日子,1880年10月18日,这两个发现金砂的探矿员在这里划出了一块0.6平方公里的地盘作为自己的采矿营地,而这块地盘也就成了这座小城的雏形。不过最初她被命名为“哈里斯堡”(Harrisburg),得名于另一个探矿员理察·哈里斯。但是第二年当淘金的矿工们聚会要正式决定“建城”时,却采用了另一个探矿者乔·朱诺的名字——显然朱诺这家伙给了这些淘金客更多的好处?


总之,从那时起朱诺这个名字就一直用到今天,而这座小城也成了美国从俄罗斯手中买下阿拉斯加之后,在这块领土上所建立的第一座像样的城市。

1906年,阿拉斯加原本的首府硅地卡因捕鲸与兽皮交易逐渐下滑而日渐没落,而朱诺却因淘金潮而蒸蒸日上——三座大型金矿,开采的黄金总数超过了8000万美元。一度因“产量高居世界第一”而被有“小旧金山”的美誉,顺理成章,她也取代了硅地卡而成为阿拉斯加的首府。

1947年朱诺的金矿终于开采殆尽,矿场关闭,不过人们至今仍在朱诺山的南面斜坡,保存着昔日金矿区的一处遗址供游客参观——呵呵,淘金原本就是那一时期美国西部得以开发的原动力,但是要在阿拉斯加淘金,则有着比美国本土西部更为艰辛的痛楚。有人曾这样描写过朱诺当年的淘金潮:“由于阿拉斯加地处寒带,除了5-9月之外终年为天寒地冻的气候。在这里能活着的条件除了可列举的52项生活必需品外,剩下的就是意志和梦想——意志不够强、梦想不够宏大的人,绝少能逃脱出险恶的自然的无情迫害。”

以后呢?没了淘金支撑的朱诺成了阿拉斯加旅游观光的首选之地,1992年甚至被美国一家旅游及户外杂志票选为全美五大“最适合人居住的城镇”——对此咱多少有点怀疑,小城尽管美丽,但逛一圈也便足矣,真住在这里?眼下毕竟是夏季,寒冷的冬季呢?

噢,据邮轮上的指引介绍,朱诺现在的全部居民也就28000人,“其中75%替政府打工,另外25%从事观光、旅游业及其他相关行业。”每年大约25万的游客,其中大部分来自海上的豪华邮轮——哈哈,如今咱也成了朱诺每年这25万游客中的一个啦。

 

富兰克林街和它最招牌的“红狗沙龙”(Red Dog Saloon)

邮轮上午7点就停靠码头,但我们9点才登岸——着什么急呢?晚上8点回船,一天时间足以让你在这座小城逛个够。我们吃饱了喝足了,又背了一背囊的面包、蛋糕、鸡蛋、苹果、香蕉和水,我还多带了两尊蓝莓酸奶,中午咱就不打算再回船午餐了。

一下邮轮,码头旁就是直上罗伯茨山的缆车,约2000呎高,半山腰便是当年淘金鼎盛时最重要的朱诺金矿场遗址,山顶则建有一座森林博物馆,还陈列着各种原住民工艺品,并可俯瞰整个朱诺山与道格拉斯岛所围成的朱诺谷地。

不过咱没乘缆车上山,雨林对咱似乎没多大吸引力,而是逛街——码头对面就是朱诺最招牌的富兰克林街(Franklin Street),它沿着海港码头,和滨海街(Marine Way)圈成了朱诺最热闹的步行街,两旁挤满了各种观光工艺品商店。

呵呵,咱这从来就不喜欢逛街购物的家伙,想不到也被马路对面的一家“Alaska Shirt Company”吸引了眼球——$9.99一件的长袖T恤、$4.99一件的短袖T恤,外加$19.99一件的牛仔布长袖衬衣。咱一口气买了三件,倒不是贪便宜,而就是冲着那上面“Alaska”的LOGO。

Dumbo,拎着衣服走出商店咱又有点后悔,为啥不等逛完小镇回来再买呢?这倒好,多点负重,想想真笨——码头旁有家访客中心,咨询等于鸡同鸭讲,于是只要了张小镇的旅游图,确认了咱所在的位置后,便迈开双脚,逛起这座阿拉斯加首府的的小镇。


狭窄的马路上,最抢眼的是一种专门搭载游客的当当车(Trolley Car),只要花上21美元就可以在小城转上一整天,并可随意停靠任何一个旅游景点——不过咱还是没舍得花这21美元,而是沿着富兰克林街一路逛去,一家商店门口立着一尊北极熊的标本,而另一家门口则是一只巨大的卡通白头鹰。朱诺淘金时期最知名的酒吧“红狗沙龙”(Red Dog Saloon),就坐落在富兰克林街和滨海街的转角处。


被油漆成鲜红色的两层酒吧,远看就像一座六角形尖顶的谷仓,上下两层,檐上插着美国的星条旗和阿拉斯加蓝色的州旗。中间一圈白底红字的“Red Dog Saloon” LOGO,上方画着一只略带卡通味的红色小哈巴狗——据说它呆在这里,已超过了100年。


走进酒吧,右手边是一条长长的吧台,亮着昏暗的霓虹灯,四周还陈设着一些昔日淘金时期的工具和老式家私,地上故意洒着木屑、砂石及毛皮碎片,以营造当年那股脏兮兮的味道——当年的红狗沙龙,无疑是来朱诺的淘金客们群聚的社交场所,淘金发了财的,在这里销金散财,花天酒地,风流快活;淘不到金的,也会聚到这里喝上两杯闷酒,或是挖一点哪里发现金矿的小道消息,彼此交换一下情报,或是找康康舞女郎打情骂俏发泄一下——如今为了招徕游客,酒吧依旧刻意地保存着当年的那股子味道和感觉。


自然最招牌的是那印着红狗LOGO的黑麦朱诺啤酒了(Juneau Ale),一杯3美金,而我们进去后居然找不到位——怎么也没想到,这幺早酒吧里就挤满了游客。据说沙龙每天还有淘金故事的脱口秀与风琴演奏,回味的就是那100年前的淘金时代。

 

州立博物馆(Alaska State Museum)和朱诺的第一位中国移民“乔”

离开红狗沙龙,咱没继续逛街购物了,而是按旅游图的指引转左,沿着滨海街一路寻去。去找这座首府对阿拉斯加最有权威的脚注,州立博物馆,首先看见的是被称为“百年厅”(Centennial Hall)的会展中心(Convention Center),占地面积挺大,门口立着一支高高的印第安图腾柱。只是也许没有会展活动吧,冷冷清清的看不到一个游客。继续前行是朱诺文化和艺术中心(Juneau Arts & Culture Center),门口是一尊鲸鱼雕塑——不过不是通常所见的黑白相间的杀人鲸,而是太平洋中体型最大的巨无霸“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免费参观,最抢眼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幅印第安原住民的大幅图腾画,或熊、或狗(狼?)、或鹰,充满了丰富、夸张的想象力(看咱相册里的照片吧)。

从朱诺文化和艺术中心再绕过一个街口,就是始建于1900年的阿拉斯加州博物馆了,不过这次不免费,要5美金的门票。

走进博物馆,迎面便是一幅巨大的阿拉斯加原住民的图腾画,色彩斑斓,造型奇特、古怪而充满魅力。博物馆内上下两层,下层是原住民的土著历史文化展,陈列着不少图腾柱、面具、木雕首饰、以及插着鹰翎的衣冠服饰,另外还有独木舟、狩猎的刀具、工具和生活用品等,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

原来阿拉斯加的土著除了爱斯基摩人外,还有阿留申人、阿萨巴斯卡人、特领吉人和海达人等印第安人。有意思的是,原来“爱斯基摩”(Eskimos)一词最初竟是出自印第安人对他们的称谓,那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呵呵,似乎多少带有一些贬意。所以据说爱斯基摩人并不喜欢这一称谓,他们将自己称为“因纽特人”(Inuit)——在爱斯基摩语中,那可是“真正的人”的意思——这让我想起在温哥华的滑雪胜地威士拿(Whistler)所看见的2010年冬奥会的标志,那座巨大的石头人“因纽素克”(Inukshuk)——原来就出自“因纽特人”。

哦,不论是爱斯基摩人还是印第安人,从展示的图片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几乎都是和咱差不多的黄种人——个子不高、黄皮肤、黑头发(据说近年的基因研究,爱斯基摩人更接近咱中国的西藏人)。有意思的是在展厅咱还看见一双小脚女人鞋,呵呵,怎么看都和咱中国昔日的小脚女人鞋一样,实在让人不能不相信,这爱斯基摩人或印第安人,就是N千年前横渡白令海峡进入阿拉斯加乃至北美大陆的中国人(抑或蒙古人?亚裔人?)。

楼上是阿拉斯加自然和历史博物馆,除了生活在阿拉斯加这块广袤冰原上的北极熊、北极狐、棕熊、麋鹿、大角羊和白头鹰等动物标本外,还展示了阿拉斯加从俄罗斯时期到美国时期,从采矿淘金到航海等历史故事。

不过最吸引咱眼球的,是一张中国人的黑白照片——哦,这自然不再是对爱斯基摩人抑或印第安人的探讨,而是一位实实在在的中国移民。

据照片说明介绍,他叫“China Joe”(中国乔),1881年在朱诺开了第一家面包店——1880年朱诺才发现金矿,也就是说这老兄第二年便来到朱诺。想象一下吧,这家伙一听说朱诺发现了金矿,便随着淘金潮涌到了这里。只是他并没有下井去淘金,而是做起了面包生意,开了朱诺第一家面包店,并在这里生活了36年直到去世——哦,除了这张照片,博物馆没有更多的关于他的资料了,是不是咱广东人呢?他当年的面包店还在不在呢?据说他去世后就葬在朱诺,碑文也是和老外一样用英文撰写的,那么如今还在吗?在哪里呢?但是不管怎样,这位“中国乔”显然是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阿拉斯加中国移民了。

离开州立博物馆,旅游图上显示联邦大厦还有一个土著文化展(Federal Building and Native Cultural Exhibit),于是继续寻去——哦,朱诺最高的9层玻璃大楼就是联邦大厦了。

进入大厦可谓戒备森严,除了要查验护照外还要通过X光机的安检,就像美国机场一样,就连鞋、皮带也都要脱下来过X光机。不过设在底层大厅里的土著文化展却小的可怜,十多平方米的几个展柜,简直太小儿科了——内容与州立博物馆大同小异,W抱怨说早知也不过安检这幺折腾了,呵呵。。。

 

“小白宫”州长官邸(ALASIKA GOVERNOR’S MANSION)

离开联邦大厦,便一路打听朱诺的“小白宫”州长官邸,它建在朱诺山的半山腰,第8街和卡尔霍恩街(Calhoun Ave)的交汇口,想不到小街小巷,竟然挤在一大片居民区中。不过依山面海,前后花园,长着一排雪松和几株高大的古树,自然风光无限。

官邸远远望去,立面两层侧面三层,面海的一侧竖立着六根白色的罗马柱。我们从第8街去到大门,官邸正在维修,一侧用巨大的篷布遮着,几个工人正在从车上装卸着脚手架。门口不见警卫,也不见保安,于是咱径直去到门口,正在维修的工人友善地打着招呼,看见咱要拍照片,还有意停下手里的工作,为咱腾出位置。

门前的花圃立着一块铭牌,上方镶嵌着阿拉斯加的州徽——三座雪山前是一个印第安图腾柱和一面州旗,上圈镌刻着“ALASIKA CENTENNIAL”(阿拉斯加百年纪念),下圈则是“1867-1967”。

州徽下的铭文写道,州长官邸始建于1912年,是根据“1910年施工的公共建筑法授权”,花了$40000美元所修建的。1913年1月1日。瓦尔特D.克拉克(WALTER D.CLARK)成了入主这座官邸的第一位州长——呵呵,这幺看来这座如今修缮一新,洁白漂亮的州长官邸,也即将迎来它的百岁寿辰啦。

白色的门廊下,镶嵌着窗花玻璃的大门拉着白色的穿花窗帘,透过窗帘可以隐隐约约看见里面宽敞的客厅,铺着地毯,亮着吊灯,显得美轮美奂,只是不见一个人影——据说庭前的旗杆上州旗升起时表示州长在家,而此时不见有州旗,莫非这州长不在?


呵呵,写到这里我不禁又想起阿拉斯加那位曾经的美女州长佩林,一位爱斯基摩人的老公加上五个孩子,就曾住在这里。而最大的儿子就是从这座官邸应征入伍开往伊拉克的。只是后来她搭档麦凯恩参加与奥巴马的总统竞选后便离开了这座官邸,如今据说已经不住在朱诺了。

官邸的大门上镶嵌着一块铜牌,上面写着“州长官邸,私人住宅”(GOVERNOR’S HOUSE PRIVATE RESIDENCE),显然那意思是不希望游人打扰的,但是要旅游参观呢?门上还是留着联系电话:465-3500。

呵呵,咱就不打扰了,拍了几张照片后便沿着官邸前的卡尔霍恩街一路下山,回到热闹的小镇,并顺路游览了市博物馆(City Museum)、州议会大厦(Alaska State Capitol)和富兰克林街上那座据说象征小镇历史意义的大钟“Downtown Clock”,它就立在街头,可惜停了,总是指着12点的位置。

哦,在钟对面的小邮局,咱一下寄了6张明信片,多少带有一点炫耀的心理吧——呵呵,咱这土老帽,也来到了阿拉斯加的首府朱诺。

 

相关链接:朱诺的棉田豪冰河(Mendenhall Glacier)

棉田豪冰河是朱诺最具代表性的冰川,它距朱诺市区大约六英哩,冰川宽一英哩、长六英哩,是一条正在逐渐“退却”的冰川。冰川前缘的棉田湖是冰川雪溶化所形成的,右侧还有一个由冰川雪融所形成的瀑布。如果搭乘水上飞机或直升机,还可俯瞰朱诺冰原(Juneau Ice Field),包括棉田豪冰河及塔库冰河,自然这都是要另外掏钱的,而且价格不菲,咱孤寒小气,没再舍得花钱啦。





途人    《我的阿拉斯加(Alaska)5——首府朱诺(Juneau)  》


相关阅读: 美国全景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点击添加福利官
$200 出行大礼包
post-qrcode
环游新西兰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06-01上传,共计6252字。
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