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纽约行记:曼哈顿“中央公园”

24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461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长4公里、宽800米、面积3.41平方公里,6000多棵树木+9000多张长椅+10公里的环园步道——对着市中心喧嚣的112个街口,它就像为高楼林立的曼哈顿,打开一扇“绿色天窗”。。。。。。

 

出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s)沿第五大道往上走一个街区,第90街正对着的,就是纽约中央公园东门。Z说它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是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

走进公园,迎面是一座灰色大理石雕凿的纪念碑,中间浮雕着一位镀金的雕像——约翰·普瑞·米切尔(John Purroy Mitchel),上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长,年轻、英俊、潇洒,两侧镌刻着他当市长的年代1914年-1918年——据说他当市长那年才34岁,是纽约有史以来第二位最年轻的市长,人称“男孩市长”。因为年轻气盛?所以改革市政建设颇有政绩。不过却因此得罪了一些权贵大佬,结果1918年竞选连任时失利而退出官场。以后他加入航空服务,但就在距39岁生日只有13天时,却在一次例行飞行训练中意外坠机身亡——那事故至今仍是个谜。

虽然米切尔只当了四年的市长,但不知为什么却是历史上唯一在中央公园立碑的纽约市长。

米切尔纪念碑后面,是公园内最大的人工湖“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水库”(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Reservoir)——杰奎琳·肯尼迪是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第一夫人”,肯尼迪总统不幸遇刺后,她嫁给了希腊船王阿里·奥纳西斯。奥纳西斯去世后重新回到美国,就住在中央公园旁的第五大道。莫非就因为上世纪80年代,她领导了一场反对在中央公园旁修建摩天大楼的运动。


湖面波光粼粼,隔湖远眺,西城区的高楼大厦犹如海市蜃楼。沿湖漫步,沙石小径两旁树林茂密,草木葱茏,未加修饰的就像走进一个空旷的郊野公园——呵呵,实在难以想象,这是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市中心。

 

据说中央公园始于1850年《纽约邮报》上一位名叫威廉·布莱恩特的新闻记者的倡议,第二年纽约州议会为此专门通过了一部“公园法”。1853年确定了公园大致的位置和规模后,1856年取得购地许可证,1857年完成土地征收和拆迁——当年它还只是纽约北郊一块近于荒芜的空地。

1858年4月28日,著名的园林设计师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和沃克斯(Calvert Vaux),在中央公园奠基那天,以“绿草坪”赢得公园设计规划竞标,奥姆斯特德还成了以后公园建设的负责人——他按当年英国上层颇为流行的“田园主义”来设计它,曲线的道路,不规则的草坪、树林、湖泊,尽管都是人工造园,但却尽量保持天然的田园风光。为了改造地形,他甚至从哈德逊河西岸的新泽西运来超过14000立方米的土,以至于挖湖堆山的费用“比栽树还要贵”。

历时15年,1873年中央公园终于建成了,它占地340万平方米,标准的长方形,被称为是纽约第一个按园林学为设计准则所建立的城市公园。而有意思的是,正是中央公园的建设,催生了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一门新的学科——“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但是,公园很快便面临着如何保护的问题,初建时它还位于纽约北郊,但建好后它已成了市中心——呵呵,如今可以说它就坐落在曼哈顿岛的正中央——南起第59街(59th St.),北抵第110街(110th St.),东面是第5大道(5th Ave.)、西面是公园西街(Central Park West),有人曾统计过,共有112个街口对着公园。

好在建园之初,奥姆斯特德就订立了一个《禁止侵占条例》——在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许做什么”——公园里不许有围墙,不许有城市车辆穿过,不许有万人顶礼的教堂,不许有辉煌庄严的政绩主轴,不许有任何形式的开发项目……。有人说,在这里只有“公”和“园”两个字。


沿着湖边浓荫蔽日的健身步道漫步,经过湖边的南门楼后往南我们首先去到大草坪(The Great Lawn),草坪东面是举世闻名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南面则是戴拉寇特剧院(Delacorte Theater)——据说剧院最有味道的节目是每年6 至 9 月的“仲夏夜的莎士比亚”,游客只要提前一个小时前往索取免费入场券(每人1 张),当晚你就能不花钱地欣赏到一场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莎士比亚戏剧了。


不过对咱这种走马看花的游客来说,这显然不那么现实,因为晚上7点15分入场,6点15分开始发入场卷,但是通常下午 1 点多就有人在门口排队等候了,呵呵。。。所以逛中央公园,最吸引眼球的还是散布在公园里的那些雕塑。

其中年代最早的是一座名叫“老鹰和猎物”(Eagles and Prey)的青铜雕塑,据说它1850年在巴黎铸造,1863年安放在中央公园——那时中央公园还没有建好呢。而美国艺术家在中央公园的第一个雕塑,则是一尊印第安人的雕像,它的名字就叫“印第安猎人”(Indian Hunter)。

另外,你还可以看到席勒、莎士比亚、哥伦布、贝多芬和咱这土老帽不认识的名人雕像。其中立于1884年的贝多芬纪念碑是由当时的德美合唱协会所捐赠;而哥伦布圆环纪念碑则是1892年为纪念哥伦布抵达美洲400周年庆典而立,呵呵,都有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让咱最惊讶的,还是大都会博物馆后面的树丛中,居然有一座古埃及的方尖碑(Obelisk)。

 

“克利奥帕特拉之针”(Cleopatra’s Needle)

方尖碑高约21.2米,由整块淡红色的花岗岩雕凿而成,方柱尖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犹如金字塔尖,基座则呈长方形。有趣的是,在基座上方支撑方尖碑的四个角落,还各镶嵌着一只高20公分、宽60公分的青铜螃蟹。

方尖碑基座上的铭牌写着“Cleopatra’s Needle”——克利奥帕特拉,古罗马托勒密王朝著名的“埃及艳后”Queen Cleopatra VII,莫非这座方尖碑是“埃及艳后”所雕凿的?而它又为何会立在这里呢?

原来这座方尖碑比“埃及艳后”所在的托勒密王朝,还要早上1500多年呢——公元前1600年,埃及第18王朝法老王,有“古埃及拿破仑”之称的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为了宣扬远征苏丹、叙利亚的“辉煌胜利”,庆祝自己统治埃及30年的“第三个银禧年”,特意雕凿了一对方尖碑,竖立在尼罗河上的圣城赫利奥波利斯(Heliopolis)太阳神殿大门前两侧。公元前12年,罗马人将它们搬到亚历山大城,重新竖立在克利奥帕特拉女王为其爱子托勒密十五世所修建的神庙前——“克利奥帕特拉之针”因而得名。

呵呵,如同金字塔和太阳神庙,方尖碑无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咱以前在意大利罗马、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和巴黎的协和广场,都曾见过埃及的方尖碑,想当然,那自然是西方人对埃及文明的掠夺,如今意大利罗马的10多座方尖碑,不就是罗马帝国统治埃及时那些皇帝们从埃及劫来的?然而让咱大跌眼镜的是,眼前这座“克利奥帕特拉之针”,居然是埃及“送”给纽约的,想想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哦,那故事要追溯到200多年前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Mehemet Ali),据说他为了抗衡奥斯曼而向英、法、美三国“示好”,决定各“赠送”一座方尖碑。

1836年,法国佬率先将一座“赠送给法国皇帝的礼物”方尖碑运回巴黎,竖立在协和广场上,使它成为与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遥相呼应的巴黎最重要标志之一。1878年,紧随其后的英国佬花了1万多英镑,将“属于自己的那座方尖碑”运到伦敦,并把它立在了泰晤士河畔——这下不甘落后的美国佬有点坐不住了,1881年,《纽约先驱报》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声称“一个没有埃及方尖碑的城市想让其居民感到自豪和快乐简直是笑话,罗马、君士坦丁堡、巴黎和伦敦都拥有方尖碑,而且缺不了这个东西”——呵呵,也就在这一年,一位名叫威廉·H·范德比尔特(William H. Vanderbilt.)的“铁路大王”终于捐助出高昂的运费,将这座“克利奥帕特拉之针”运到了纽约,而为了从哈德逊河的码头运到中央公园,还特意修建了一条铁轨,花了4个月时间。

1881年2月22日,“克利奥帕特拉之针”终于被竖立在中央公园——而这,就是咱眼前这座方尖碑了。为了表示感谢吧,这位当年捐助运费的威廉·H·范德比尔特的大名,至今仍镌刻在方尖碑基座的铭牌上。

不过有意思的是,2010年埃及古代博物馆的馆长曾专门致信中央公园,公开指责中央公园未能维护好克利奥帕特拉之针,“我有责任保护所有的埃及文物,无论它们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如果纽约中央公园管理处或者纽约市不能妥善地保护方尖碑,我将采取必要措施将这宝贵的遗产带回埃及,将它从毁坏中拯救出来”。


可不,谁不想将自己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收回呢?可惜祖上竟出了这样一位“昏君”。异曲同工,就在方尖碑前面的大都会博物馆里还有一座原版的公元前15世纪的埃及太阳神庙——想不到也是埃及政府送的——1965年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美国帮助迁建,而作为回报埃及政府赠送了这座神庙,如今已成了大都会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

 

纪念“披头士”列侬的草莓园(Strawberry Fields)

从方尖碑继续往南,经过毕士达喷泉(Bethesda Fountain)往西,便来到中央公园颇为知名的草莓园——它是为纪念上世纪英国著名的摇滚乐队“披头士”(The Beatles,也译做“甲壳虫”)的约翰·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所修建的——1980 年,他在街对面的达科塔公寓(The Dakota)遇刺身亡,他的遗孀小野洋子为怀念他,专门修建了这座园中园。

小野洋子之所以将它称为“草莓园”,是因为列侬1967年曾创作了一首著名的摇滚乐《永远的草莓园》(Strawberry Field Forever),而由于花园中遍植世界各国捐赠的花草树木,所以它又被称为“国际和平园”(International garden of peace)。不过遗憾的是路边岩石铭牌上所列的120多个国家中,居然没咱“China”,想想实在是不无遗憾——那时的中国,也许与西方文明还隔着一道鸿沟?

哦,“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是列侬1971年所发行的、最受欢迎的《想象》(Imagine)中的一句歌词,那意思是“想象中,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和平里”——也就是这一年,这位摇滚歌星从英国移民来到纽约,就住在中央公园旁的达科塔公寓。

达科塔公寓建于1884年,是纽约一些知名的富人和名人的居所。自然,最知名的就属这位摇滚明星了,他移民美国后一直生活在这里。1976年他一度隐退,4年后当他带着全新的专辑打算重新复出,但谁曾想到,仅一个月就在公寓前被一个名叫查普曼的歌迷所枪杀——据说这位疯狂的歌迷朝他胸前连开五枪,而就在这天早些时候,他还追着列侬为他所购买的列侬专辑签名呢。


莫非就是为了能拥有列侬这“最后一个签名”?


当《时代周刊》以“音乐之死”为封面标题哀悼这位摇滚明星时,他无疑成了世界摇滚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草莓园的步道上,镶嵌着一个由马赛克拼成的黑白相间的星形图案,从这里可以望见列侬遇害的达科塔公寓,上面放着一束花,据说每年12月8日列侬遇害日,世界各地的披头士歌迷都会聚集在这里纪念他——哦,写这篇游记时,Z给我e来列侬的《想象》,边听边写,心底竟涌起一阵想哭的感觉,不写了……





途人    《纽约行(10)——中央公园,曼哈顿的“绿色天窗” 》


相关阅读: 纽约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05-22上传,共计4613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