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纽约行记:”知味“曼哈顿

1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580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知味”者,寻味而流口水也。。。

 

从8月5日下午抵达扬克斯(Yonkers),到8月9日上午回程俄亥俄,咱在纽约逛了4天——想想这游记不再按日志来写了,“民以食为天”嘛,就从吃写起吧,呵呵,还是在来纽约之前Z就跟D打了招呼,纽约有啥好吃的尽管推荐,俄亥俄的乡下小镇,早已让咱馋的发慌,直流口水了。

 

最正宗的粤菜馆“粥之城”(Congee Village Restaurant & Bar)

因为俄亥俄没有像样的粤菜馆,所以到一纽约,第一件事就是想吃广东菜。当晚酒店安顿后,即搭D的跑车从扬克斯直奔曼哈顿的唐人街,纽约最正宗的粤菜馆,自然非那里莫属了。

哦,对我来说那还是20多年前的记忆,曼哈顿唐人街仿佛就像咱老家台山的街市——1848年3个台山佬乘坐“流浪之鹰”号帆船来到这里,成了最早移民美国的中国人,自此,一说到曼哈顿唐人街就是“台山阿伯”,呵呵,咱那位从没见过的祖父昔日也是“卖猪仔”来到这里的,只可惜始终杳无音信。如今呢?纽约的华人虽然多了,但是不少新移民都不愿挤在唐人街,这里始终是放大了的四邑(台山、新会、开平和恩平),说的话至今依旧带有四邑口音,而江门的那些农副产品,比如荷塘头菜那种土得掉渣的咸菜,这里居然还都有卖。

D将跑车停在一条又黑又窄的小巷,转出小巷就是“粥之城”所在的鲍威利大街(Bowery St.),隔着马路就能看见夜色中亮着的霓虹灯招牌,走近打量,外表装潢得很有点像广州上下九的莲香楼,门牌207号。


走进酒楼,除了门前结账台旁围着一圈小吧台外,里面就像咱岭南的酒楼一样,温馨的感觉似乎一下回到了广州。急不可待,冲壶茶后即让Z赶快点菜,首先自然要一条清蒸鱼啦——呵呵,想不到这里竟有笋壳鱼。

“游水的?”

“游水的!”侍应生答道——18美元一磅,算起来100多人民币1斤,与广州比起来也不贵。

再就是凉瓜排骨煲、炒田鸡、小塘菜等久违了的家常菜,加上两煲招牌的生滚粥,菜还未上,咱就食指大动了。也许俄亥俄没啥像样的中餐馆,加上开了一天车也没吃上一餐正规的“饭”,结果除了两煲生滚粥外,清蒸笋壳鱼一端上桌,又添多了一碗饭,呵呵,美美吃了餐饱。哦,临离纽约前我们又特意来这吃了一餐,因为回俄亥俄后实在是难以再吃到这幺正宗的粤菜了。

 

最大份的牛肉三文治“卡内基熟食店” (Carnegie Delicatessen Restaurant)


翌日午餐,D决定带我们去吃三文治,但一听三文治咱就不太感冒。但Z说你绝对想不到那两片面包中夹着的牛肉有多大份,“试试啦。”

试试就试试吧,咱可是什么都想见识的——“卡内基熟食店”位于正对时代广场的第七街(Seventh Ave),门牌号是854,在横向的54街和55街之间,尽管门面不大,但是一转出45街就能看到——因为门口总是排着等位的长队。

我们去到时虽然已是下午1点多了,但是沿街橱窗的红色遮阳棚下还是有人排着队。“耐心等吧”,Z说。我推开玻璃门探头朝里面望了望,小小的店堂居然挤得满满的,等不及的打包外卖,呵呵,就一个三文治还真有这幺兴旺?如此受追捧?

D说小店始于1937年,最初是几个从东欧逃难躲避希特勒迫害的犹太人开的一家小杂货店,做的三文治原来也就是他们自己吃的。不过有意思的是,小店马路对面就是纽约交响乐团得以成立的卡内基音乐厅——于是小店成了一班艺术家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喝杯咖啡,聊聊音乐,吃个三文治,精明的犹太人老板一下便看到了商机。他将杂货店改建成专门卖三文治的熟食店,并借助艺术家们所在的音乐厅“盗版”打出“卡内基”的招牌——似乎这熟食店也是卡内基捐建的——呵呵,卡内基何许人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与“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齐名的“钢铁大王”,马路对面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就是他捐建的。

不过别以为光有招牌就行了,小店的老板深知人们追捧的还是口味+实实在在的“份量”,于是他卖的三文治两片面包之间的牛肉越夹越多,不是一片两片,而是十几片,几十片,直到厚厚的一大叠,你几乎已无法用手拿得住了——呵呵,D说眼见为实,等下你进去看看就知道啦。

终于等到咱了,小小的店堂门口是一圈吧台,围着打包外卖的顾客,里面则塞满了卡位,进进出出都要挤着打侧才行。

我们被安排在角落的边上——这倒好,点菜之前还可以看看墙上贴着的那些曾经在这里吃过三文治的名人照片,密密麻麻,竟将整幅墙壁贴得满满的——自然大多是咱这土老帽不认识的,但靠近咱座位的照片中还是有一张一眼就认出两位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他的老婆、现在美国大名鼎鼎的国务卿希拉里。


“别看了”,D招呼着。先上的是一碟酸黄瓜,D说这也是它的招牌,然后是两份不同的三文治,一份叫“萨拉米”(Salami),D说是意大利口味;另一份叫“帕斯塔米”(Pastrami),烟熏牛肉,典型的东欧犹太人口味——尽管咱思想已有准备,但是等侍应生端上来时咱还是跌烂眼镜,两片薄薄的面包片中,居然能夹这幺厚的牛肉,实在是大开眼界(看咱相册里的照片吧)。

哈哈,什么三文治啦,其实就是吃熟牛肉,卤的或烟熏的,然后切成薄薄的一片片叠成一堆,而一上一下的两片面包其实就是做做样子。就着酸黄瓜,点着莫名其妙的调味酱,D又要了两杯啤酒——尽管用国人的口味衡量算不上什么美味,但咱还是全部填进了肚子——实在是够味、够分量,尤其是济济一堂的人仿佛都在和你一起共享这一美食,彼此感染吧,那感觉也让人十分过瘾。

 

最“牛”的牛扒馆“彼得-鲁格”(Peter Luger Steak House)

牛扒自然是老外的心头所好,到纽约也不能不吃餐牛扒吧,那最招牌是哪家呢?D说曼哈顿河东有一家,始于1887年,120多年的历史,“牛”得很呢——除了要预先定位外,而且不收卡只要现金——闻所未闻,美国居然还有不刷信用卡的餐厅?

吃牛扒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亚利桑那一家西部牛仔城,那又香又滑又嫩的感觉至今念念不忘,其次则是德州的一家牛扒店,从达拉斯吃到俄亥俄,如今它已成了风靡美国的一家连锁德州牛扒店,孤星的标志让你一看就心动——Z说每次请你吃牛扒你都要拿亚利桑那说事,其实是因为那时你是第一次吃,或是吃的太少,这次让你见识见识啦,怎样的牛扒才是“真正”的牛扒。


无语,这自然轮不到咱这土老帽说三道四,不过心里也就盘算着,别吹牛,咱也就等着看看D这次的牛扒店究竟有多“牛”。

我们是参观完现代艺术博物馆后乘地铁过去的,地铁一钻出地面就是横跨曼哈顿东河(East River)的布鲁克林大桥(Brooklyn Bridge)——D说的彼得鲁格牛扒馆原来位于布鲁克林区,与曼哈顿隔河相望。

过桥的第一个地铁站出,跟着D穿过两个街区,百老汇大街176-178号(Broadway St.),但是站在牛扒馆前竟然有种毫不起眼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飘着小雨,街上冷冷清清几乎看不到几个行人,还是陈旧的门面加上没有排着长队的景象,似乎很难与“牛”联系起来。

“排什么队啦,没预约人家根本就不接待。”Z白了我一眼。

“而且还过时不候”,D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还好,我约的是晚上6点半。”

推门而进,门口接待的侍应生居然坐在椅子上,盯着我们连招呼也不打,加上昏暗的灯光,就像走进黑社会一样。

D主动自报家门,侍应生翻着手上登记的名录,OK,立马换了一副尊荣,乐呵呵地带我们入座——陈旧古老的吊灯加上原木装饰的餐厅里,摆着一张张原木做的餐台,不铺餐台布,古朴粗犷而显得古色古香。十几张餐台都已是高朋满座了,看上去大都是合家或朋友聚餐,彼此友善地打着招呼,似乎都是常客的样子——显然它不像那些专做游客生意的餐厅,难怪不刷卡呢。

D熟门熟路,不看菜牌就和侍应生念叨着点啥样的牛扒,有意思的是这里不像其他西餐厅各自点自己的,而是一式的“大牛扒”,所不同的就是几人份或几成熟——我们四人点了一个三人份的,Z说足够了,可能还吃不完呢。咱不信,咽着口水说“吃不掉我包。”

点过菜后就等吧,“现点现烤”,D说。可咱是越等越馋,尤其是看到邻桌端上的一盘盘牛扒,实在是香味诱人,口水难挡啊。


哦,前菜就是简单的西红柿色拉,不过那西红柿真的够大,即使切成片也一块块的,吃起来自然很爽——久没见过这幺大个的西红柿了,看看邻座,也几乎都是吃这种西红柿色拉的,显然它也是这家牛扒馆的招牌。

终于等到我们的牛扒啦,三人份的一大块牛扒放在一个烤盘里端上来,冒着吱吱地热气放在餐台中央,只是黑漆嘛乌的,就像烤焦了一样。

侍应生乐呵呵地拿起餐刀帮我们切开厚厚的牛扒,哈哈,外焦内嫩,还带点血汁,扑鼻的香味实在诱人,那感觉咱现在回味起来都不知该怎么写了——侍应生帮我们一人切了一块放在各自的碟子里,又和D天南海北地说着咱听不懂的鸟语,我可是刀叉齐上,大快朵颐,早已按耐不住啦。

侍应生笑眯眯地看着我,信心满满地朝我伸出大拇指,“OK?”

“Very good”,这咱还是会说的——自然我又要了杯啤酒。

尽管最后还是没吃完——主要是W啦,一看到不那么熟就皱眉头,但咱可是十分尽兴,“原汁原味,这才正宗”,D说,他又跟我说了一通这牛肉的选择和制作前的处理,俨然就像一个美食家。不过我看这家伙多少有点吹牛,没准就是刚才和侍应生聊了一通,现炒现卖。

结账付款,177美元,现金结算,D搭地铁前专门去提款机提了现金,加上小费共付了220美元。

呵呵,认真不便宜,怎么说也就是一份牛扒而已。。。

 

最合心水的广东早茶“南华茶室”(Nom wah Tea Parlor)

逛曼哈顿,不能不饮广东早茶,那可是唐人街交织着对四邑故土最为享受的一种眷恋啊——吃了两顿“牛”餐后咱就念叨起饮茶来,Z说这我知道,唐人街有家“南华茶室”,比起达拉斯李察逊 (RICHARDSON)的“麒麟角”、密歇根安阿伯(Ann Arbor)的“金翠湖”、西雅图的“珍宝”(Jumbo)都要好——呵呵,那已是我在美国饮过茶感觉不错的餐厅了。

哦,“南华”位于唐人街一条毫不起眼的弯曲小巷宰也街(Doyers St.),门牌13号,正好在转角处,站在巷口就能看见。它创办于1920年,如今已经传至三代,门面简单,甚至有点简陋,也就是临街一排玻璃窗,外面看并不抢眼,但是透过橱窗往里一瞄,便能看见里面饮茶的那种热闹景象了——呵呵,广东人饮茶可不像老外吃西餐那么讲究斯文、礼节,更在意的还是那种热闹温馨、无拘无束、悠闲自得的气氛。原以为会没位的,但是带座的小妹带着我们转了一圈,居然还找到一张刚好买单的卡位。

立马清理,摆上碗筷,干脆利落,就像咱广州的酒楼一样。泡上一壶茶后便对照菜单圈起自己心仪的点心:叉烧包、虾饺、蒸排骨、牛肉肠、烧卖,想不到还有咱四邑乡下的萝卜糕、煎堆和芝麻卷,再加上一碟蚝油菜心,呵呵,几乎就是咱乡下饮茶的“传统美味”啦。


茶没喝上一杯,就催着小妹快上点心,她明知没这幺快,但还是一副善解人意的表情连着跑了两趟厨房,“就来,就来”,不一会便端上一碟刚出笼的蒸排骨和一份虾饺,呵呵,一揭笼盖,那个香啊。。。


哦,在南华饮茶贵不贵呢?咱留了一张菜单,那价钱就在上面写着:

叉烧包$1.25、      小笼包$3.5、       葱油饼$3.5、 

凤爪$3.5、            虾饺$3.5、          汤饺$4.95、

牛肉丸$3.5、        蒸排骨$3.5、       牛肉肠$3.5、 

虾肠$3.5、           排骨肠$4.5、        烧卖$3.5、

春卷$3.5、           锅贴$3.5、           芝麻卷$3.5、

杏仁饼$1.5、        煎堆$3.5、           腊味糯米饭$4.95、

萝卜糕$3.5、        炸蟹钳$3.5、        海鲜菠萝炒饭$9.95、

椒盐骨$7.95、      京都骨$7.95、      蚝油菜心$7.95……


不过不知为什么,除了叉烧包外居然没有豆沙包、莲蓉包和生肉包。

有意思的是,饮完茶出来才发现这条小巷开了不少理发铺,如果不是这家南华茶餐厅,简直就是一条发廊街了,只是这些发廊大多还是昔日传统的理发铺,仿佛依旧保存着过去国人来到纽约后艰辛创业的记忆,不像咱中国的发廊街,一成行成市,就成了红灯区的代名词。

 

最招牌的龙虾大餐“乔丹龙虾海鲜档”(Jordan Lobster Farms)

我不知道曼哈顿那些餐厅的龙虾是否都出自“乔丹龙虾海鲜档”,但是知道这家海鲜档就是专门为纽约的那些高档海鲜餐厅批发龙虾的——它位于曼哈顿东面长岛(Long Island)上的拿骚(Nassau),我们从大西洋旁的琼斯海滩(Jones Beach State Park)回来时,D带我们专门来到这里,“这里的龙虾非常出名。”而当我们一进小镇,就看见停车场停着两辆画着龙虾标志的冷藏车。

走进小镇,穿过两个街口,只见路旁立着一个画着一只大红龙虾的标志牌,上面写着“Jordan Lobster Farms”,旁边就是一座两层的龙虾档。档口前排着长长的队,莫非又要等位?

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外卖的——原来不少人来这里“打包”买龙虾,自然都是煮熟的,且搭配着薯条、汉堡之类的东西,就像外卖汉堡包一样。龙虾居然还有这样吃法?

餐厅很小,其实就是“附”在海鲜档上面的一层小阁楼,楼下外卖,楼上餐厅,不过其中一半还被辟为礼品店。各种龙虾造型的公仔,以及印着龙虾档LOGO的T恤、杯子、钥匙扣之类的小礼品——呵呵,美国大凡有自己品牌的东东都会设礼品店,就连一个批发龙虾的海鲜档也不例外,强烈的品牌意识由此也可略见一斑。


隔开的另一半便是餐厅了,不过只有6、7张餐台,我们去到时也不过就两桌人,显然专门来这里吃龙虾的人并不多,龙虾档的主要业务还是批发龙虾和海鲜。

乘D点菜的机会,我去到下面的档口转了一圈,呵呵,里面还真热闹呢,一萝萝龙虾正在加工煮熟,然后再按大小清点分类装箱——哦,不像咱中国的海鲜档提供给餐厅的龙虾都是活的,这里一运来便要煮熟,分类后立即送进冷库,然后用冷藏车送往订货的餐厅。工人忙得不亦乐乎,而两个靓女则专门挑选一些个头较大、外观好看一点的外卖,或是供餐厅食用。

D点了3只大龙虾,一打生蚝和两只软壳蟹,我自然又加了一扎当地自酿的生啤,龙虾$21.95美元一磅,比广州便宜,不过美国龙虾大多是大西洋那种红龙虾,比起咱湛江硇洲岛的青龙虾,口味似乎差点。

餐后结账,$130美元,认真不贵。





途人    《纽约行(4)——“知味”曼哈顿 》


相关阅读: 纽约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05-21上传,共计5806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