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美国乡村:莫米的“伐木之战”

1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422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不过对“猫咪城”(Maumee)来说,最惨烈的也许就是发生在这里的印第安“伐木之战”了……

 

“伐木之战”(Battle of Fallen Timbers),一个被编进美国历史进程的重大战役,哦,也有将它称为“鹿寨战役”,不知为什么——是否因为这座印第安小城的鹿多(见我上一篇“鹿的家园”)?

对华盛顿来说,“伐木之战”导致了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格尼维尔和约》(The Treaty of Greenville)的签订,北美印第安人被迫割让了从五大湖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广阔土地,年轻的合众国终于得以伸展手脚了。


可是对于北美印第安人来说,对曾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特拉华人(Delaware)、肖尼人(Shawnee)、怀安多特人(Wyandot)、迈阿米人(Miami)、渥太华人(Ottawa),以及我不知该如何翻译的Mingo族、Ojibwa族、Potawatomi族的印第安人来说,它无疑是一场噩梦——“猫咪城”成了印第安人永远的“伤心地”……


噢,出于对美国历史的兴趣,还是对印第安人的“同情”?说不上来,不过走进这座印第安小城,我想还是先聊聊这场“伐木之战”吧——1896 年,一本名为“哈珀”的杂志(Harper’s Magazine )曾列述了这次战役的一些背景,经过以及力量对比、数据等,我尝试着将它整理了一下:

1、背景:1783年美国独立,不甘心失败的大英帝国凭借在加拿大的殖民地继续对年轻的合众国实行军事、经济封锁,同时通过许诺和小恩小惠收买北美土著印第安人,挑起西北边界纠纷——从1790年起连续发生的洛根偷袭(Logan’s Raid)、Harmar战役、巨麓侵袭(Big Bottom)、Dunlap车站、圣克莱尔惨案(St. Clair)——在美国历史上它们被称为“西北印第安战争”(The Northwest Indian War),而一连串的惨案和失败,以及一个得到不列颠北美殖民地(加拿大)所扶持的土著西部联盟,终于让华盛顿坐立不安起来。1792年他找来美国独立战争中有“凶猛的安东尼”(Mad Anthony)之称的韦恩将军(Anthony Wayne),重新组建了一支正规的美国军队,以扭转美国在“西北印第安战争”中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

2、日期:1794年8月20日。

3、地点:现在俄亥俄州的“猫咪城”(Maumee)。

4、交战双方:

合众国(United States)方面——包括第三步兵团(3d Infantry Regiment)、第一步兵团(U.S. 1st Infantry Regiment)、摩西·波特上尉炮兵队(Captain Moses Porter’s Company of Artillery)、第四步兵团(U.S. 4th Infantry Regiment)、肯塔基志愿兵(Kentucky Volunteers)——总兵力3000人,统帅安东尼·韦恩(Anthony Wayne)将军。 

土著印第安西部联盟,又称Blue Jacket联盟(confederacy)——包括土著特拉华人(Delaware)、肖尼人(Shawnee)、Mingo族、怀安多特族(Wyandot)、迈阿米人(Miami)、渥太华人(Ottawa)、Ojibwa人、Potawatomi人、加拿大志愿兵(Canadian volunteers)——总兵力1500人,首领肖尼酋长Blue Jacket和特拉华首领Buckongahelas。


5、战役经过:


1793年,韦恩率领新组建的超过4600人的美军从辛辛那提(Cincinnati)的华盛顿要塞(Fort Washington)跨过俄亥俄河,一边铺设道路一边向北推进,其中包括一些巧克陶族(Choctaw)和契卡索族(Chickasaw)的印第安人,作为其军队中的前导侦察和后勤服务。而土著西部联盟Blue Jacket的军队则沿着猫咪河筑防,他们用被龙卷风或暴风雪卷倒的粗大树木筑起防御工事(fallen timbers因此而来)以阻止美军的推进,而位于迈阿米要塞(Fort Miami)的英军不列颠基地(British outpost)则向他们提供粮食和后勤支持——但是有意思的是,当双方一接触,英军殖民地长官却以没得到授权为由,拒绝提供保护而率先逃避,使得美军骑兵很快便摧毁了印第安人的村庄、家园和农作物,北美西部联盟的防线也因此而崩溃,被韦恩所率领的美军三个军团彻底击溃。


6、战役伤亡:

美军战死33人、100人负伤;土著印第安人伤亡190-240人。

7、结局:

印第安人的失败使年轻的合众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不仅终结了双方较大的敌对行为和战争,而且直接导致了1795年《格尼维尔和约》(The Treaty of Greenville)的签订。

 

“伐木之战”纪念碑(Battle of Fallen Timbers Monument Area)

呵呵,唠叨个没完,还是去昔日的战场看看吧——它位于猫咪城西面大约3、4公里猫咪河北岸的一块高地上,沿着河边Side Cut森林公园茂密的林间小路去到公园的尽头,远远就能看见山岗上立着的“伐木之战”纪念碑了。

纪念碑耸立在一片开阔的草坪中央,坐北朝南,面向猫咪河,后面是一条连接24号公路的林荫大道。花岗岩的基座上,雕塑着一座三人并立的等身青铜像——位于中间的也许就是当年美军的统帅安东尼·韦恩了吧,他身披战袍,头戴船形帽,腰挎指挥刀,威严肃穆;在他左侧是一位头戴牛仔帽、手握来复枪的肯塔基民兵,右侧则是一位裸露着结实肌肉,手上横着一支长矛的印第安人。基座上镶嵌着描绘当年战斗的铜蚀壁画,旁边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一句话:“走向和平,致俄亥俄和大西北的先驱们”(ONWARD IN PEACE,TO THE PIONEERS OF OHIO AND THE GREAT NORTHWEST)——纪念碑立于1935年。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在纪念碑旁还立着另一方碑石,上面则镌刻着这样一段话:

“纪念所有在这里付出生命的美洲印第安人,他们包括以下部落成员:CHIPPEWA、OTTAWA、DELAWARE、POTAWATAMI、MIAMI、SHAWNEE、MINGO、WYANDOT。”

碑是1994年8月20日“伐木之战”二百周年纪念日那天所立的,碑前地上还放着一块黑色的大石头——它被称为“火鸡脚石”(Turkey Foot Rock),曾是“伐木之战”时印第安人的酋长召集部落勇士的地方,后来其中一位渥太华酋长(OTTAWA)就是在石头上被杀的。自此,“火鸡脚石”便成了部落里用以祭祀的圣物,“以抚慰伟大的灵魂”。

这让我不免想起美国感恩节的来历,当1620年11月一艘“五月花号”轮船在风雨飘摇中终于抵达美洲大陆这片荒芜之地时,饥寒交迫的新移民们正是从这些土著的印第安人那里得到了火鸡……

纪念碑后的草坪上长着两棵老橡树,沿着林荫大道往北,一座锈迹斑斑的铁桥跨过24号公路,公路对面就是昔日“伐木之战”的战场遗址(Fallen Timbers Battlefield)了,它位于24号公路和I-475号州际公路之间,如今大片的绿地已被辟为国家历史遗址(National Historic Site Under Development)。

 

迈阿米要塞(Fort Miami)

噢,在猫咪城东面大约3、4公里的河边还保存着另一处“伐木之战”的战争遗址“迈阿米要塞”——它曾是印第安迈阿米人的家园,早期英国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与印第安人的贸易站,由于位置险要,既可以控制陆路,也可以控制猫咪河谷下的水路,后来逐渐演变成英军的兵营,以及资助印第安人骚扰合众国新移民的庇护所。但是在“伐木之战”中,英国人却借口没得到授权而拒绝庇护印第安人,最终导致了土著西部联盟防线的崩溃。

印第安战争结束后,根据《格尼维尔和约》,英国人不得不于1796年将迈阿米要塞交给了合众国,在1812年英美第二次战争的伊利湖战役中曾一度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呵呵,如今的迈阿米要塞只剩下河边高地上一片诺大的绿色草坪,除了可以俯瞰河谷下宽阔的猫咪河,已再难寻昔日要塞的遗址痕迹了,唯一的标志就是路口立着的一块俄亥俄历史纪念遗址的标志牌,上面印着安东尼·韦恩将军的头像,写着“Anthony Wayne Parkway”。标志牌的两面分别简介了1790年至1795年的印第安战争(THE INDIAN WARS),以及当年英国人所修建的这座要塞。距遗址不远还有座学校,校名就叫“迈阿米要塞小学”(Fort Miami Elementary School),它建于1867年,是猫咪城移民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学校,校门旁还摆放着一口纪念钟。

难道再没有一点印第安人的痕迹了吗?沿着公路继续前行,终于在快接近75号州际公路的路边看见一个挂着印第安人部落旗帜的院落,一条简陋的沙石小径一直通到密林深处,一座红色的小屋上爬满了绿色的长青藤。虽然小屋门口的树上吊着一张睡床,但是显然小屋已久没人居住了——不知道这里住的是否就是昔日的迈阿米人?

 

猫咪城的“第一公民”

猫咪城(Maumee)的建城时间被定格在1835年,那年份就印在小城那面印第安人头像的旗帜上,而作为小城的“第一公民”詹姆斯·沃尔科特(James Wolcott),却是一位来自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的商人——呵呵,让人有点无法想象。不过据说他1827 年来到这里后,娶了印第安大名鼎鼎的迈阿米酋长利特尔(Little Turtle)的孙女玛丽·韦尔斯(Mary Wells)做老婆,而正是凭着这一特殊的地位和他的生意头脑,很快便成了当地的乡村“领袖”和富豪,1835年建城时,更是顺理成章地成了这座印第安小城的“第一公民”,以及第一任“市长”(Mayor)。

如今小城仍保存着沃尔科特当年所修建的公馆,欧陆风格的白色豪宅,上下两层14间房间,就算在今天也不失为一座豪华建筑。如今它已被辟为博物馆,成为解读这座印第安小城的一把钥匙。

在它附近,还建有许多小城早期的建筑,如建于1850年的小木屋(Log House)、建于1880年的英式火车站(Cloverleaf Railroad Depot)、建于1901年的哥德式乡村教堂(Country Church)、建于1840年的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村屋和一座建于1836年的商贸大楼——实际上猫咪城早就成了一座新移民的小城了。





旅人     《走进美国乡村小镇(5)——“伐木之战”,印第安人永远的痛   》


相关阅读: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05-20上传,共计4228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