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美国生活游记(三)

6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710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美国人吃东西实在不讲究,整个一个快餐国家,看我家房东弄饭就是天天开各种罐头,加上面包和饼干,然后用水把蔬菜煮一煮,伴上酱就吃了。而且吃的东西热量实在太多。什么火腿,cheese,署片都是高热量的东西。街上到处都是大胖子,尤其是公共汽车的司机们。coco来美国两个月,已经重了4斤了呀。好可怕的一件事。akai同志来berkeley一个周末,主要的任务就是给coco买了一个体重秤,好替他监督这只小搀猫。

  
这里的人都喝自来水,可能是因为环境比较好。akai在东部搬进新家的时候房东老太太领着他去看水龙头,告诉他这是喝水的地方。然后老太太告诉他还有另外一个喝水的地方,他刚觉得如释重负就发现房东带他去看的是另外一个水龙头。学校大楼的走廊里都有fountain,是一个象洗手池一样的东西。一按开关里面就喷出一股水来,然后就凑上去喝。我到现在还是不太习惯这种东西,一是好象不太雅观,二是怀疑就是自来水。自己一般是去超市买上一大箱水,喝上几个礼拜。反正也不贵,一大箱也就7$。

  
美国人穿衣服很随便。这个随便不是邋遢或者乱穿的意思。事实上美国人奇装异服的人并不多,大家穿得都很自然整洁。一般是休闲装。牛仔裤或短裤,长短袖T-shirt。女孩子好些喜欢穿件小短上衣,露出一截小蛮腰,也挺漂漂的(当然都是那些身材好的美国mm) 。总的说来还没有北京人穿得花哨。所以都说留学生回国是说话洋气,穿着土气,在穿着方面还是中国人讲究。另一方面,中国人讲究的是式样,是否fashion,但是美国的衣服质量要好得多,至少绝不会缩水掉色,料子也比较挺括。当然美国的衣服一乘8就太贵了,不如回国买较好的衣服。

  
这里洗衣服都用自动的投币washer和dryer,很便宜,洗上两周的衣服也只要2$。没有人再用手洗衣服。刚来的时候我还不是很习惯,喜欢用手洗小件衣服(因为总觉得自己洗比较干净放心),老生们告诉我你将来肯定不会这样,因为在美国,你将来每个小时的工作至少也能挣20$,把时间花在洗衣服上不值得。

  
在穿衣上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美国的童装完全是成人服装的缩小版,商店里的童装架上挂着许许多多小小的牛仔裤,小小的夹克,小小的休闲装,式样上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表明这是童装,所以小孩子们看起来都很有趣,一个个打扮得象小大人一样。我想这能从某方面体现美国人从小把孩子当成一个independent的小个体的这样一种culture。美国小孩看着都比同年龄的中国孩子更加有主意,更加老练。有一次房东家来了一位漂亮的年轻少妇,房东介绍说她刚刚有了一个小baby,我问a boy or a girl? 她说a boy,然后很骄傲的补充 a little man。这次对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对中国人来讲,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婴儿就是一个很娇嫩很好玩的小娃娃而已。而美国人则把他当作一个将来的man看待。

  
加州的气候很温和,一年到头差不多都是10-20度左右。夏天中午能穿短衣裤,早晚还是长衣裤较好。冬天也只是上面加一件外套。所以花草四季常青,十分舒适。但是问题是在这种气候下十分容易发胖。如果不进行充足的体育锻炼,那么一年到头都不会有出汗的机会,不胖就奇怪了美国的shopping模式很单一,就是每个周末的时候,开车去超市采购一周需要的物品,然后到了节假日,商店一般都会有sale,这时再去逛逛商店,买些好东西。可以说在清华生活能充分体会到买自行车的重要性,在美国能充分体会到买汽车的重要性,但其实在这里一般的生活也还不需要汽车,因为也象一个小城市一样,天天坐bus上学放学,活动范围不是学校就是家,而最体现汽车的必要性的就是要shopping的时候。大超市和sh

  
opping center都在城市的郊区,而且一次采购一个礼拜的食品用品也只有用汽车才能带回来。上个周末akai过来的时候,我们两个人周六坐bus去城北买菜,周日坐bus去城南逛街,真叫一个惨。尤其是买了菜回来,两个人象负重越野一样扛着大包小包到处找车站。呵呵,有照片留念的说。

  
美国的电器相对都很便宜。我买了一个aiwa的最新型号的20 ’彩电,250$。买计算机一般很好的也只要1000出头就能买下。前两天Dell在网上促销,Pentium III 800, 128M,10G, 19’ Monitor也只要1200$。但是我还是没有买,因为还没有搬家,什么都懒得置办。而且电脑这个东西,不是非常需要就可以再等等,会有更好的。

  
这里买东西的税都非常高,大概10%的税。刚来时很不习惯,买什么东西明明看好了价钱,付帐的时候总又多出一部份来,感觉好象是上当了一样。个人所得税也非常高。年薪10万的话光缴税就能交掉好几万。奖学金拿的是fellowship还算好,如果拿RA或TA还得缴税,实在是很搞笑。但是没办法,挣得是人家的钱,给人家交税似乎也是应该的。

  
一般来讲,到这里一年以上的人都买了车(快的半年就买了) ,绝大多数都是二手车。价钱在3000$-5000$(比较体面好用的车) 。没有车在美国实在很不方便。养车会花一大笔钱,每年要交几百块钱保险费,隔一段时间要去检修,经常要加油,要给车找parking,到处都要花钱。但是毕竟还是值得的。钱不是靠省得是要靠赚的,没有车的生活实在是太困难了,不值得省下来的那些钱。但是买二手车如果买得不好,也会导致破产的危险(对于俺们学生而言) 。听说过一个最惨的人,买车化了4000$,修车花了4000$,最后1000$把它卖掉了……呵呵,特例而已。一般还不至于。买了车了就可以过上很潇洒的生活,可以方便快捷而且安全的到处来去,假期还可以几个人一起长途开车到San Diego和LA去玩,象什么好莱坞,拉斯维加斯大赌城,迪斯尼等等。

  
我想8字班以上的同学应该都能知道Berkeley这个学校。它在EE的排名在前五之内,Stanford,MIT,Caltech估计能比berkeley强,但是也在伯仲之间,而且berkeley的强项IC和CAD应该差不多能算最好的。berkeley是好学校中唯一的公立学校,也就是说最穷的学校。因为私立学校有大量的校友捐款,而公立学校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这就比较有限了。berkeley的校园和standford一比就穷酸很多。首先是面积小,没有清华大吧(但是清华其实只有北边一块是学生的活动区,南边全是宿舍区,这一点上berkeley比较好,整个校园都是教学区) 。面积小就显得不够气派。然后最没面子的是校园里虽然到处都铺着大草坪,但是如果从大钟塔顶上往下一看就能看见主要的大草坪上两三块枯黄色的大补丁(学生活动得多了,就踩黄了,校方也没有那么多钱总是维护) 。akai上周来我们系机房查机子来着,查出来居然是pentium 200,可怜的berkeley遭到了嘲笑。当然穷是穷,如果不和stanford之流比的话,整个校园还是很漂亮的,总的来讲比清华漂亮。到处都是草坪,还有参天大树,和一座座西式的建筑。校园中间是一座1914年建的大钟塔,坐电梯到顶上能看见berkeley全景。akai来的时候在校园里拍了好多照片,如果洗出来照得好的话,可以贴出来给大家看。berkeley是一个美国早期自由思潮的中心。所以校园风气很自由,这一点和东部的学校估计大不一样。学校里有一个sprall plaza,就是一个广场,每天中午12点以后都会聚集大量的学生,各种协会搭起台子搞宣传,发传单,有人弹琴唱歌,有人演讲,非常热闹,各色人等都有。akai来的那天有一个基督教的团体在作演讲宣传,旁边就有一个嘻皮士在反演讲,你说什么我就骂什么,我差不多也就听懂了他在大叫fuck your god。就是这幺一种热闹的场面,不管你做什么说什么都是你的自由,没有人来管你,不过一般也没有人理睬你。那天还有一个学生的摇滚乐队在表演,很酷的说。这个广场我一般也不常去,不知道是不是天天都这幺热闹,反正akai来的那天没有让这个观光客失望。校园里还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抗议活动,我见过一帮人手拉手在大草坪上举着牌子抗议-,还有抗议什么妇女地位和公司垄断的。据说前两年还有集体裸奔活动。可惜我没赶上看热闹。

  
berkeley的EE主要是IC, CAD, device, communication, magnetic, power electronics这幺几个方向,其中IC和CAD相当强,好象device也非常强,其它的就比较一般了。在这里学习的时代感非常强,不管学什么,做的都是最新的科技。device group里去年研制出一种7微米的器件,已经证明直流性能非常好,现在正在着手研究交流性能,如果能够投入使用,据说就能把现在的集成电路面积缩小到1/100的比例。IC group里的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intel等大公司从事芯片设计(也许就是pentium 4的芯片设计) 。所以学生们学习很有动力和目标,因为知道自己做的东西很有意义,而且完全和市场接轨。这儿的power electronics group比较弱,只有一个导师,手下有6个学生,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有电机设计和IC电源设计(为microprocessor设计dc-dc converter)。如果我继续在这个组呆下去的话,就会承担起一个新的converter设计的project。

  
这儿的课都是大课,份量很重,我这学期只选了两门课,随机过程和数字电路设计,就已经有点吃不消了。homework, lab, project, midterms…berkeley一年两个学期,这个学期从9月到12月,我每个月都有两个midterm,真是烦。project据说尤其耗时间。明天数电的第一个project就要出台了,日子马上就要不好过了的说。berkeley已经算是各大牛校中负担比较轻的一个了,但是修课加上research足足可以把人弄得焦头烂额,所以说出国实在是一件很苦的事,申请成功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而已。今后的日子绝对不会比清华好过。我现在最羡慕的就是那些呆了3年以上的,已经把课都修完了,只需要集中精力搞研究就可以了的老生们。sigh….羡慕也没有用,慢慢熬吧。尤其第一年是压力最大的时候。第一年结束的时候要过一个prelim的考试,这个考试过了就好多了。学课的成绩就不是很重要了,关键在于学知识。而且到那时group也找好了,基本上什么都走上正轨了。用老生的话来说就是berkeley再也赶不走你了。hehe…其实对于coco来讲还有一件最好的事情就是akai有希望能够在下一年转过来,那样就最好了。总而言之,同志们努力向前冲吧,这一年过去就好了。

  
berkeley的EE一般要读上5-7年。第一年有一个temporary advisor,第一年结束的时候考prelim,不同的field难度不同,一般通过率是50%。第二年advisor就固定下来了,也就是说,要换方向就必须在第一年中完成,如果有fellowship那么几乎是完全自由的,如果是RA就比较难了,但是拉下脸皮得罪了老板还是可以换的。然后的两年里都是修课,research,第4年以后基本上就是research了,毕业前再过一个qualify的考试,这个phd的学位就算是到手了。这就是我将来5-7年要走的路。也是想要出国的同志们的必经之路。

  
这里也有不少人拿了master就出去挣钱的。因为吸引实在太大了。美国这两年经济一直很好,工作机会多,工资高。master出去起薪7.5万,phd10万。另外还加上公司股票(几万几万的原始股呀),如果干好了就一下子发了。这可比在学校里呆着苦苦读书要美多了。不过也都是各人有各人的选择了,也有不少人拿了master,出去工作几年后再回来念phd的,那样就比较辛苦了,年纪大了,也不是很适应读书的生活了。所以作为我个人来讲,还是比较倾向于一步到位把phd拿下来算了。不过另一方面,先工作一段时间有一个好处就是了解了市场,有了经验,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方向了。这样再去读phd就有目标和选择了。

  
在这里的风气是全民学EE和CS,几乎所有专业的人都往这上面转。能够转EE的一般还愿意读phd,转CS的绝大多数是拿个master出去工作的。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中国人。我感觉在career上美国人是很有理想的,我前两天认识一个美国女孩,她在读berkeley的本科哲学,她的理想是在中学办哲学的program,为中学生们教授哲学,因为美国目前中学里没有哲学课程。然后她问我你的打算是什么,使我十分惭愧,因为说实话我对将来还是一种模糊的感觉,走一步看一步,怎么样好就怎么样走,没有什么很坚定的信念,也许就会为了挣钱而忙碌一生。在这种对于职业的看法上,我想是存在着国情的烙印的,中国人多数还是在为生活而忙碌,而没有到达理想的高度。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和不好,只是客观情况决定的而已。

  
美国人非常尊重他人的选择。我刚来的时候就很坦白的和我的临时导师谈,我需要一年的时间来决定自己究竟对什么方向最感兴趣,一年之后我也许会转到别的方向去(事实上我是有这个选择的自由的,我拿的是fellowship,对临时导师并没有义务。) ,显然他是很吃惊和失望的,发了一点牢骚说你当时申请的是我们的方向,所以我们才会要你。但是他很诚恳的告诉我说,我们一向很高兴看到学生能够做自己愿意作的事情,所以我尊重你的选择,如果你真的要转,我不会生气的。说这话的时候,他是微笑的看着我的,现在想起来都很感动。所以说换方向这件事情在美国是可行的,但是当然也不能做得过份。如果说拿了导师一年的钱,又干不了什么事情,还要走人,就不太好了。我希望在这一年里我能够好好做一些research,一方面自己得到了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他做一些事情。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感觉清华里的每个人都在一遍一遍的问自己。想出国的要为自己找一个最好的理由(其实有时候也不需要太多理由,年轻人要做一件事就做,至少可以开开眼界) ,还在犹豫的就更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在此作一探讨,个人意见而已。

  
到目前为止,我感觉出国对三种人最好,一种是对于科学有深厚的兴趣,也有志向有能力,希望自己能够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我是很佩服这种人的。如果走出国这条路的话,他们的前景应该是最promising的。首先这边的研究生院教育条件实在非常好,世界级的professor, 优越的研究环境和最前沿的课题。有才之士实在是可以大有作为。而且在美国科学家的概念和中国完全不同。在这里知识就是财富(呵呵,尤其对于EE的同志们来说) ,berkeley EE的professor们一个个都是大富翁,系主任是个亿万富翁,他协助工业界创立了三大CAD公司之一。所以只要有能力有毅力,科学这条道路能够给人带来一切,当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第二种是有能力(不一定是在科研方面),想挣大钱的人。美国之所以容易成功,是因为这里的机会实在太多了,只要有能力能够抓住机会,就能成功。师姐教导coco说一辈子

  
拿死工资(年薪10万$之类) 是发不了财的,要发财就是一刹那的事情。而且就算是拿死工资,我想和国内相比而言,也可以算是不错了。第三种是那种生性活跃的人,喜欢新奇的事物,不愿安于一种routine的现状,觉得发现世界是一种快乐。那么出国的道路能够带领一个人通向更高一级的活动领域,可以活

  
动的范围能够拓展到整个世界,他可以为自己创造条件到达每一个他想去的国家和地区,不用说这对他来讲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另一方面这三种人必须具备同一种特征,就是有很强的意志力,愿意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吃上许多许多的苦头,愿意让自己成天过一种非常非常忙碌的生活。 sigh….我说这些不是在鼓动清华的人才们都出国去。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我很困惑。在对祖国的责任和对个人前途的追逐之间是有一个取舍问题吗,中国的教育意味着前者,美国的观念(可能也是这个时代比较modern的观念) 意味着后者,我想这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取舍,没有必要取的一方和舍的一方各持立场互掷厥词。也许年纪大一些会能够看得更清楚。但至少我们都应该尊重个人的选择,并且记住我们还有这幺一份责任,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把握方向。我不敢说我以后就会怎么样,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但是我始终会记住我有这份责任在身上。

  
如前所说,我认为出国这条路对于这三种人会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从个人的角度来讲) 。这是因为如下面一部分所说(ft…越写越长了) ,身在美国并不是一件完全快乐的事情,必须有一些牺牲,问题是看你觉得什么更重要,是你在美国努力奋斗所获得的快乐更重要,还是你在这个鬼地方所失去的快乐更重要。如果你更在乎后者,那么在国内你会更加快乐。

  
其实说白了,人生就是在追逐自己最在乎的快乐。如果你任性为之,活得潇洒,这是你的快乐;如果你为了肩上的某种责任或承诺而活得辛苦,只要你是愿意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那么其实你是获得了另外一种因为遵守了承诺或履行了责任而得到的快乐,并且你认为它比任性的快乐更重要;但是如果你失去了自己天性的快乐,而又不得不做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最悲惨的结局了。所以说,如果出国并不能带给你你想要的东西,那么这幺漫长的艰难的过程简直是一种最痛苦的折磨。

  
说得这幺多,最后一句话还是,说回来,其实也没必要考虑这幺多,不管怎么样,先出来看看是可行的,自己体会体会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再作选择不迟。以上所说不过是我的个人看法而已,未必适用于别人。


相关阅读: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05-16上传,共计7106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