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美国西部游:黄石公园

1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816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1806年,一个名叫约翰·科尔特(John Colter)的探险家成为第一位踏足黄石的白人。

1859年,第一支得到政府授权的探险队进入黄石。

1870年,一位名叫科尼利厄斯·赫奇斯(Judge Cornelius Hedges)的法官第一次提出“这片土地应该属于这个新兴国家全体人民的。”

1872年3月1日,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塞斯·格兰特(Ulysses S.Grant)在提案上签字,正式宣布黄石公园成为美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一早7点,带着昨晚下榻的Billings Hotel所提供的一包早餐便匆匆离开了比令斯,今天的目标是黄石公园。她位于比令斯的西南边,沿着黄石河(Yellowstone River)旁的90号公路西行,在Livingston转89号公路后一路南下,大约两个多小时车程后来到了她的北门,海拔1620米的罗斯福镇。

 

罗斯福拱门


黄石公园一共有东、西、南、北和东北5个入口,其中最具标志意义的,也许就是位于罗斯福镇的北门了——小镇依黄石河两岸而建,得名于第26任的那位老罗斯福总统——据说他是唯一来过黄石公园的美国总统,而在他之后,居然没有一位美国总统来过这里。呵呵,实在有点让人费解,这要在中国岂止是“公费旅游”,就连大小会议都搬到北戴河、庐山上去了。。。

小镇不大,巴士穿过连接小镇两岸的黄石桥后,一座巨大的拱门便呈现在眼前,SDF说,这就是黄石公园标志性的“罗斯福拱门”——它横跨公路,全部用一块块黑褐色的石头砌筑而成,高大粗犷,在一片宽阔的草地上显得十分突兀。拱门两侧的小木门上,分别镌刻着“黄石国家公园”和“1872年3月1日依据美国国会法案设立”,而拱门上方,则镶嵌着当年法案中的一句话:“FOR THE BENEFIT AND ENJOYMENT OF THE PEOPLE”(为人民的利益和快乐)。

穿过拱门,就算进入黄石公园了。

呵呵,还是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黄石公园的一些“基本概念”吧——它位于怀俄明西北面落基山脉北部和中部之间的熔岩高原上,海拔2100-2400多米,面积7988平方公里(另一说为8956平方公里),是一个由64.2万年前一次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地热地质奇观。噢,有科学家考证,那次火山喷发只是黄石公园下的“超级火山”在过去1700万年间的第142次喷发,如果按每60万年喷发一次的周期测算,“最近它正在渐渐苏醒”!!!

因为火山喷发,所以黄石最知名的就是大量的地热奇观,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火山口湖、大峡谷和汹涌的瀑布——3000多个间歇泉、喷气孔和热泉,据说超过了世界其它所有地热喷泉和间歇泉的总和,而公园的名称就出自大峡谷两侧因火山喷发时硫磺凝集所形成的黄色岩石。另外公园内还拥有面积85%以上的森林资源,以及野牛、黑熊、灰狼、大角鹿(麋鹿)、驼鹿(Moose)、叉角羚、等300多种珍稀的北美野生动物。

昔日,一位美国探险家曾这样形容她——“在不同的国家里,无论风光、植被有多么大的差异,但大地母亲总是那样熟悉、亲切、永恒不变。可是在这里大地的变化太大了,就象是一片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地方,……地球仿佛在这里体验着自己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今天人们说,她那由水与火锤炼而成的大地原始景观,是“地球表面上最精彩、最壮观的美景”,已“超乎人类艺术所能达到的极限”。

 

熔岩“梯田”——大猛犸热泉(Mammoth Hot Springs)

呵呵,当我们用自己的眼睛来打量她时,先声夺人的,就是位于公园北面的“大猛犸热泉”——也许早年人们曾在这里挖掘到猛犸化石?

黄石公园内的游览线路,大致呈一个巨大的“8”字形,而“大猛犸热泉”就位于8字的顶部。它就像一道巨大的熔岩瀑布从山上倾斜而下,黄白相间,热气腾腾,带着一股特有的硫磺味。在它的下部是白色的熔岩,就像一道巨大的冰川,一直伸到森林旁的小溪,仿佛伸手就能摸到它晶莹剔透的结晶体。而在它的上部,则大多是黄色的熔岩,夹带着些许朱红色的斑斓,呈现出一个个犹如梯田状(Terraces)的泉池(见我的照片吧)。为了让游客能够贴近熔岩,上面架起了木栈道。沿着栈道可以一直去到梯田上的泉池旁,而冒着热气的泉池下,竟是一朵朵粉红色的岩花,一簇簇就像珊瑚一样。

这种梯田状的熔岩泉池很像四川九寨沟旁的黄龙,以及土耳其棉花堡,但是比较起来,黄龙的气势仍然大许多,不过要说到地热,则这里明显表现的更强烈些——带着硫磺气味的热浪一阵阵扑面而来,站在梯田栈道上的人远远看去犹入仙境。而更有意思的是,熔岩中还“长”着几棵枯木,10年前我来时它们就立在那里了,如今还是那样立着——它们是否还“活”着?居然能在水火的煎熬中“活”到今天?又或早已成了木化石?

在热泉梯田旁还突兀地立着一个巨大的石笋,两人多高,就像一根倒立的钟乳石,起码要两三个人才能抱得过来——哈哈,很自然就让人联想到男人的那个东东,还真有几分意思呢。不过比起广东丹霞山的阳元石还是逊色一些,看来还是咱中国男人挺。。。

噢,这里还是公园行政管理总部的所在地,包括访客中心、邮局、度假酒店、餐厅和一座介绍黄石历史故事的博物馆。

 


地球的“喘息”——从“吼叫山”到“汽船间歇泉”

从大猛犸热泉沿着“8”字形西边的游览路线继续往南,我们先后游览了另外两个地热奇观,一是“吼叫山”(Roaring Mountain),一是“汽船间歇泉”(Steamboat Geyser)。

“吼叫山”是一片笼罩在热气腾腾的云雾山谷——远远望去地热喷发的蒸汽就像腾云驾雾。呵呵,如果不是木栈道你还真不敢贸然闯进这“云雾山中”呢。SDF就一再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离开栈道,因为栈道下无论是沙地还是泉池,搞不清它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开锅”,难怪起了“Roaring”这幺一个名字。

哦,这里的泉池面积很大,而色彩也显得斑斓许多,尤其是池边,熔岩沉淀或是温泉里微生物的原因?朦朦胧胧,犹如水中彩虹。而一旦走了进去,就像走进了桑拿浴室,热浪滚滚,一大片“温泉浴池”——哈哈,这要让小日本看见不流口水才怪呢。栈道的尽头是一片沸腾的沙地,两条红绿相间的沉积带,就像一位抽象派大师的作品,让人难以想象大自然会如此富有创意(看我的照片吧,漂亮极了)。

位于诺里斯间歇泉盆地(Norris Geyser Basin)的“汽船间歇喷泉”,顾名思义就是像汽船那样冒着白烟——对现代人来说这似乎有些不明事理,而当年发现时,我想人们的比喻则是多么的形象。一股股带着硫磺气味的白色蒸汽,从一个个山岩的缝隙中间歇喷出,犹如地球的喘息,并不停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

据说黄石公园有300多个间歇泉,有定时喷发的,但大多数则不定时,喷发前总是先冒出大量水蒸气,然后突然夹带水柱喷出地面,低的数米,高的数十米。在中国云南的腾冲我就见过这种间歇泉,而在藏北海拔5030米的达加河畔,还有水柱10多米高的间歇泉呢,记得当时带我去的藏族司机达瓦说,冬天喷涌最高可到60多米——不过全世界所有的间歇泉加在一起,还不如一个黄石。呵呵,眼前的山谷就像一个间歇泉的舞台,你方喷完我方喷,日夜不停“舞蹈”着,一会腾起,一会沉落,仿佛永远不会感到厌倦与疲惫。有人还形象地将它比喻为一个正在用火、水烹饪着的“大自然的厨房”,而间歇泉就是“它高超手艺下冒着的炊烟”。

 

相关链接:间歇泉的形成

据说黄石公园因地形呈一种低凹形,大量的雨雪提供了它丰富的地下水源。当地表水渗入地下,流到温度超过沸点的地底深处后,沸腾而化为蒸汽。而当蒸汽被继续下流的水堵住出路不能逸出时,蒸汽的压力就会不断增大、热度不断加高,最终挟着泉水喷涌而出——这就形成了间歇泉。

典型的间歇泉喷发时先是水从小洞流出,随着流量增加会伴随着从地底深处传来的轰轰雷鸣,预示着蒸汽要突破水的阻碍。接着喷口的水柱被水蒸气突然抛升出来,从数秒到数分钟,并发出隆隆的轰鸣,仿佛是在宣泄着内心的兴奋。一些间歇泉的水柱气势磅礴,喷发时水柱直径可从1.5米到18米不等,高度则从45米至90米。巨大的力量可以使它们在这样的高度持续数分钟,有的甚至可持续近一个小时。

当地下压力解除,水蒸气喷发的力量也逐渐消失,于是水再开始注满喷口,阻塞水蒸气的出路,酝酿着下一次喷发。

 

黄石的代表作——“老忠实”喷泉(Old Faithful)

下午4点多我们来到“老忠实”喷泉,它是黄石公园最具代表性的间歇喷泉。1870年,一支叫“沃什伯恩-兰福德-多恩”的探险队第一次发现它时,便给它起了这幺一个名字——因为它的定时喷发,因为它的“忠诚可靠”——每隔93分钟准时喷发一次,每次喷发4-5分钟,水柱高达55米,并将7500至1.2万加仑的泉水抛向高空。呵呵,它不像其它间歇泉那样“朝三暮四”,一百多年来居然从未变过。哦,据说最初它还一度成为黄石公园的代名词,就是现在仍然是公园的“别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哪里,只要一提到黄石,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它,而一提到老忠实喷泉,也便自然会想到黄石公园……

“老忠实”喷泉位于“8”字形游览路线下面一个圆圈西南边的上间歇泉盆地(Upper Geyser Basin),如果从南门进入黄石,便是游览的第一个景致。呵呵,我们的导游SDF就像按秒表计时一样准确——从中午午餐的峡谷村,沿着东线的黄石河、黄石湖绕了大半个圈,近90公里的弯曲山路一路赶来,仅差2分钟。当我们庆幸地下车时,喷泉旁已围满了游客——也许这时黄石的游客都聚集在这里了吧,一个个眼球都聚焦在中央略高一点的喷口上,耐心等候着它的“准时喷发”。喷口冒着淡淡的蒸汽,而随着时间越来越近,蒸汽也变得越来越浓,哈哈,上千人几乎都同时屏住了呼吸静静等待着,而当“老忠实”巨大的水柱准时喷发的那一瞬间,才几乎同步爆发出一阵欢呼……

呵呵,与大地同呼吸!几分钟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噢,顺便说一句,当年为“老忠实”起名的探险队的兰福德先生(N.P.Langford),后来成了黄石公园成立后的首任“园长”,服务五年,竟分文未取!

 

黄石水量最大的热水湖——中间歇泉盆地(Midway Geyser Basin)

从“老忠实”喷泉所在的上间歇泉盆地往北,大约10多分钟车程便来到中间歇泉盆地,这里有两个黄石公园喷水量最大的热水湖——两条橙黄色的热河,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源源不断地向它们旁边的火洞河(Firehole River)倾斜着大量的泉水,SDF说,平均每天的流量达4050吨!

呵呵,简直不可思议,这将“浪费”多少水源和能源?如果在中国、在日本,不是拦河筑坝用于发电,就是早已建起一座座温泉酒店或浴室了,岂会白白让它就这样流掉呢?天然生态,仅此就可以看出黄石公园与众不同的伟大之处——哦,说到这里插上一句,黄石如此众多的热泉,你就看不到一间温泉酒店或温泉浴室,连“泡温泉”的话题都没有,莫非人家美国人就不懂泡温泉的舒适?这要在中国和日本可能吗?这让我想起我家乡广东江门的那些豪华温泉酒店,几乎将所有的温泉都霸为己有,狠不得“一网打尽”——在那里你几乎看不到一点温泉的自然生态,有的酒店温泉水不够,还用锅炉水来冒充……

跨过横在火洞河上的木桥去到对岸,沿着木栈道前行大约1、200米,就来到这两座热气腾腾的热水湖了。它们被称为“Grand Prismatic Spring”,坐落在一块平坦的沙地上,彼此相连,靠外面的一个估计有半个足球场大小吧,湖面冒着热气,天蓝色的湖水则显得格外清澈,湖底不停地涌着气泡,就像开锅一样,湖水源源不断地向外宣泄着,几乎一刻也没停过。里面一点的热泉湖面积小一点,但是色彩却斑斓许多,就连湖面上空荡漾着的蒸汽,也呈现出淡淡的彩虹。

不过最漂亮的还是湖水溢出后所形成的一条长长的沉积带,浓艳的朱红色,就像火山喷发时流出的熔岩。感觉很棒,拍照片时都似乎无法控制心里的颤抖——呵呵,那个美啊,还是看我的照片吧。

 

“热泉颜料罐”(Fountain Paint Pot)


呵呵,真是一个美妙的比喻,它位于下间歇泉盆地(Lower Geyser Basin),诺大的一片山谷中,包括泥浆池、喷气口、间歇泉和一个常年喷发的热泉等,也许是黄石地热种类最丰富的一条地质带了。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个泥浆池,沸腾的泥浆不停地冒着泡泡,就像一锅刚“开锅”的粥——铭牌上这样写道:“Making Mud:This Vat of bubbling mud contains the perfect mix of ingredients to create mud pots:heat、gases、water、volcanic rock、minerals、acid、and even living microorganisms! ”几乎就和我在新西兰罗托鲁阿所看过的火山泥浆池一样。只是那里也搞起了泥浆浴,并作为美容产品大卖广告,而黄石的美国人呢?似乎压根就没想到这点,呵呵。。。

从泥浆池沿栈道下行,是一个下陷的气坑(Fumaroles),坑底呼呼地喘着气,冒着白烟,就像扯风箱一样;而旁边一个被称为“Red spouter”的间歇泉,去时还冒着白烟,回头时又了无声息。

栈道的尽头是几个正在喷发的热泉,近10米高的水柱带着呼啸的蒸汽,发出像狮吼的声音,所以被称为“狮群喷泉”。SDF说它们的吼叫从来就不曾停息过——64万年前的那次火山爆发一直到现在?呵呵,显然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反正从人们发现这个喷泉后,它就一刻没停过……

 

夜宿峡谷村(Canyon Lodge)

Lodge,原意是北美印第安人的帐篷或小屋,以后延伸到森林或猎场看守人住的小木屋——哈哈,今晚我们就下榻在黄石公园峡谷村这样的Lodge里——尽管条件无法跟公园外的星级酒店相比,但是SDF说,“要想住Lodge,起码年初就要落订了……”。

峡谷村位于公园“8”字形上下两个圆圈交汇处中间的那个点——那几乎也是黄石公园的圆点啦,不论你从哪个门进入黄石,也不论走哪条游览路线,来这里下榻显然是最公平的。而所谓村庄,除了一个庞大的停车场外,也就是一排餐厅、旅游品商店、咖啡屋再加上一个小邮局而已,再就是一座座的Lodge了。

小木屋散布在峡谷村周围茂密的树林中,除了没有电话、电视外,其他设施也还齐备,并有暖气——呵呵,我们一住下就下起了小雨,温度骤降,立即感觉到深山中的阵阵寒意,好在房内的暖气,尽管不停地嗡嗡作响。SDF说如果它不工作就踢上一脚……。

放下背囊后去小邮局寄了几张黄石的明信片,原想周围再转转的,但是阴冷的天气,加上森林里晚上那些让人充满想象的野生动物,一吃过晚饭便不得不缩回了小木屋——噢,这里手机没有信号,也无法上网,加上房间又没有电话,所以明天一早的Morning call也只有导游来敲门了——“我敲门是有规律的,不过提醒你们,千万别一听到敲门声就去开门,说不定造访的是大黑熊呢……”。


哈哈,但愿。。。

 

黄石湖、黄石河和黄石大峡谷 

黄石湖、黄石河和黄石大峡谷是黄石公园内另一极具特色的景致——其实当我们从蒙大拿的比灵斯前往黄石公园时,就是一直沿着黄石河上溯的,它由北而南,穿过黄石大峡谷后,便一直来到它的源头黄石湖。

黄石湖位于公园的东南面,是一个由火山爆发所形成的火山口湖,它海拔2357米,最深131米,是美国第二大高原湖泊,面积达340多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广东河源的万绿湖吧。湖中点缀着史蒂文森(Stevenson)、多特(Dot)和弗兰克(Frank)三座小岛,湖光山色,晨光熹微下尤显浩瀚,呵呵,还是看我的照片吧。

在湖的西南面是一个相连着的、被称为“西拇指”的小湖(West Thumb),湖边两个间歇泉(West Thumb Geyser Basin),一个碧绿,一个蔚蓝,就像镶嵌在湖边的两颗晶莹的宝石。而在湖的北面,最有味道的是钓鱼桥了(Fishing Bridge),奔腾而下的湖水,就是从这里泻出,形成了长约97公里的黄石河——它自南而北蜿蜒着,在峡谷村旁突然右转,横断山脉,冲出了黄石公园最壮丽的黄石大峡谷。


翌日清晨,我们首先来到黄石河的上瀑布(Upper Falls)——大峡谷就是从这里开始,揭开它那神奇的面纱。呵呵,观景台就位于瀑布的上方,宽阔的河床在这里突然变窄,水流也陡然变急,直冲而来,就在我们站立的悬崖前飞泻而下,形成了一道落差超过30米的巨大瀑布。也许太贴近瀑布了吧,隆隆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探头俯瞰,汹涌飞溅的水花颇有种让人惊心动魄的感觉。


接着,我们沿着大峡谷旁边的人行便道,一直去到峡谷深处的观景台,从那里回望黄石河的下瀑布(Lower Falls)和大峡谷,景色显得格外绮丽——远处是飞流直下、落差达94米的下瀑布(比贵州黄果树瀑布还高出20米),谷底是蜿蜒的黄石河,两侧是色彩斑斓、形状奇异的悬崖峭壁,加上清晨的蒙蒙细雨和云雾,就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呵呵,就连观景台也起了一个很“艺术”的名称:“Artist Point”。

不过我想,黄石大峡谷最引人入胜的还不是它的上、下瀑布和黄石河,而是那些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黄石”。它长约30多公里,宽200米,深60多米,陡峭的崖壁上仿佛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火山喷发时所留下的记忆,闪烁着那些似乎永不褪色的油彩,奇异的几乎不可思议——只有来到这里,你才会明白它为什么叫“黄石公园”。

 

黄石真正的主人——Buffalo(北美野牛)

离开黄石大峡谷,我们沿着黄石河一路南下,突然前边的车停了下来,坐在车头的SDF马上意识到,一定是遇到过马路的野牛了。不一会他就大声地招呼着大家望外看,“Buffalo、Buffalo”,哈哈,只见一只只穿过马路的野牛经过我们的旅游巴士下面,正在不紧不慢地磨蹭着,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

黄石公园无疑是北美最大的野生动物庇护所,这里有300多种野生动物,灰熊、美洲狮、灰狼、金鹰、麋鹿、白尾鹿、美洲大角鹿、野牛、羚羊等。而最让人关注的,也许就是这种被美国人称“Buffalo”、印第安人叫“Bison”的北美野牛了。而每每看到它,就让我想起西藏的牦牛,想起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百万只角马的大迁徙——呵呵,据说1541年当西班牙人在美洲登陆进入北美大草原时,这种蔓延整个美洲大陆的野牛也曾让他们感到震惊,“当野牛移动时,大地宛如铺上了一块黑色的地毯,三天三夜,绵延不绝……”——那该是怎样壮观的一幅图画啊。

但是曾几何时,拓展西部的白人们,用大量猎杀野牛来作为他们驱赶印第安人的一个重要手段,直到最后只剩下蒙大拿保护区和黄石公园里的100多头——黄石因此成了北美野牛最后的庇护所。哦,据说如今经过抢救保护,现在已繁衍到3500多头了。

除了野牛,在这里我们还看到大角鹿、白尾鹿和叉角羚,而每每遇到它们过马路时,即便是长长的车队,人们也总是耐心地等着这些家伙过完。呵呵,对于我们这些游客来说,偶尔看到一两只野生动物就会获得莫大的惊喜,而这些受宠惯了的家伙,对我们这些关在车内的人却似乎早已习惯了,除了偶尔回头一瞥之外,简直就是“不屑一顾”,一如SDF所说,它们才是黄石真正的主人!

相关链接:“残酷的美丽”——黄石火山可能再次爆发?

有科学家推测,世界下一次最有可能爆发的超级火山就在黄石——它距地面大约8公里,熔岩长约50公里,宽约25公里,从1923年起已上升了70厘米,而自2004年起,平均每年上升8厘米。近年在黄石公园东南9英里处的地底,就监测到4.4级的地震,而震源离地表仅0.3英里——这种大规模的“膨胀活动”,也许就是黄石火山即将爆发的前兆。

另一个征兆是黄石众多的间歇泉,据说目前有的间歇喷泉已经停止了喷发,这并非表明火山已经“衰老”,而是“一个虚假的安全信号,它是另一场更大风暴来临之前的短暂平静,因为岩浆室中的压力降低到一个临界点,岩浆内的过热水便会形成一股威力巨大的爆发力!”有科学家如此解释说——也许因为这些异常现象,如今黄石公园内部分地区已经关闭,科学家们还在公园内布置了22个测震仪和21个全球定位系统基站,以评估一旦灾难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可怕后果。有专家声称:“如果这场火山喷发真的形成,那么人类将听到75000年以来最响亮的声音!那时它将不仅属于黄石了,而更象是人类境遇的某种写照。”





旅人     《美国西部游(12)——黄石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


相关阅读: 黄石国家公园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05-15上传,共计8167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