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黄石公园旅游早鸟

旅美有感:在硅谷搭乘公交车

67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208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美国人大都自己开车,很少乘公共汽车。我女儿女婿在美已10年有余,从未坐过。我却很想体验一下,但一直没有机会。

   

去年10月,我女儿在医院剖腹产下一对孪生男孩。女婿虽请了一周假,但因每天早上要送两岁半的外孙女去幼儿园,不得不住在家里,因此由我在医院陪住。白天,女婿来换我,以便我能回家睡一个好觉,吃点家常饭。(这医院条件还是不错的:陪住者有一张很好的折叠沙发床,新生儿夜间由护士统一照看。但为促使母乳早下,每4小时要将婴儿送来喂一次,觉就睡得不踏实。医院也可订餐,但我对西餐历来不适应。)

   

算下来,女婿将老大送到幼儿园,来医院接我并将我送回家,再返回医院,差不多要3个小时。晚上的逆向行程也一样。我觉得太麻烦,太疲劳了,自高奋勇地表示我可坐公共汽车往返。他们有点担心,但女儿看我颇自信,同意一试。为保险起见,女儿先打电话查问了路线和价格。

   

硅谷的公共汽车由VTA(我猜,这是Valley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 的缩写)提供,有几十路。全程一个票价,但学生,65岁以上的老人,全日票,月票各有不同的优惠。如我到该医院可坐的22路,71路和39路的单程票价都一样:成人$1.75(快车$3.5),学生$1.5,老人$0.75;全天价:成人$5.25(快车$10.5),学生$4.5,老人$2.25    。

   

第一天早晨从医院返回时,见医院门口的34路尚无车,而到该转的22路车站仅5分钟车程,女婿便将我送到22路站台。我发现这里的站牌与中国的大不相同,站牌上只有22,522(快车)及终点站的名称,连该站的站名都没有,更别提路线图了。我心里不免一惊,好在这次是到终点,不必担心下错站。我很快就上了车,车上只有一名司机,十几位旅客(这车要穿过硅谷好几个小城的市中心,它的那端是斯坦福(Stanford)大学,所以人算多的)。我认真地将护照(证明我65岁以上)及$ 2.25示给司机,他一指投币箱(根本不看证件,对后来的学生,老人也一样),我将钱币投入,他给了我一张全日票。车上竟备有一些路线图,我像找到了救星似的,赶快取了有关的几份。车到终点,从这里步行回去也只需大约20分钟。但因有全日票,又见经过家门口的71路来了,我就又上了车。刚一站,已到家边,正好有人下车,就跟着下了。虽然用了近2个小时,但相当顺利,这大大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为天黑前能到达医院,下午4时多我就离家了。这次要在22路某站转34路,我一上车就用不流利的英语告诉司机,我要转34路,他犹豫了一下,似乎不太知道该在哪儿转,但随后便说“到时我告诉你”。我已知道路边站牌上没有站名,就拿着路线图与车上的流动电子显示对照。但我发现,显示屏只在大的十字路口标出交叉的两条路名,且并不是每站都停,而是不断显示“requested stop"。这时候,我才注意到有人在下车前拉了一下座位上方的一根绳子。车愈行愈远,我两次问司机,都说到时会告诉我。按时间,我觉得早该到转车的地方了,但不见司机叫我,我不得不再去问他,他竟惊叫“过了!”把我气得要死。我只好下车,过马路,等着往回开的22路。这时,手机响了,已接外孙女回到家的女婿问我身在何处,我说坐过了站。他很担心,要我在原地等他来接。我说不清这个小站名,而且也还不甘心就此结束这次“历险”,所以说没问题。我登上回程车,对司机说明我要转34路,他似乎也不敢确定,但点了头。我不敢再大意,我知道该转车处的路名,就一直看着窗外,居然让我找到了,赶快拉线示意我下一站下车。这时天已黑了,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交叉路口,行人虽少,街灯却很亮。女儿再次来电话,说要让女婿来接,我说仍想试试。我开始寻找34路站牌,往返几次没有找到,也未见有34路车经过。最后一次走出去2,3站,见不到一个行人,直到了一个高速公路的入口处,路灯都没有了,仍未见34路站牌。我不得不放弃,回到那个交叉路口,等女婿来接。到医院已近晚上9点,女儿再查询,才知34路站在一条小路上,1小时才一趟,而且晚上8时就停运了。

   

第二天早晨,我又该回家了。我想,现在是白天,昨天又已走过一趟,不会有问题。女婿依然将我送到22路站台,运气不错,来了一辆522快车,30分钟后就进了一个总站。下车一看,才发现这不是我家附近的总站,只好等下一辆车再坐到终点。因门口有71和39路的公用路牌,而查71路得半小时后才有车,39路马上要开,于是我登上了39路。… …一站的路程怎么走了这幺久?为何路边的建筑如此生疏?我急忙拉绳下车。女儿来电话时,我正在一条陌生的路上往回走,路对面就是找不到39路的回程路牌。原来39路的这一段是单行线!还好,离家不远,我退回到了我熟悉的路上。步行1小时后,我终于回到了家。

   

两次失误,不仅没有省时,省力,反让家人担惊受怕。我却颇为兴奋,因为通过这两次体验,长了不少见识,对美国的公共汽车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三天,我从容而顺利地坐公交车回到了家。第四天我们就出院了,再没有机会去坐过公共汽车。




齐升   《旅美杂感(二)》


 

相关阅读: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点击添加福利官
$200 出行大礼包
post-qrcode
环游新西兰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04-04上传,共计2084字。
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