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81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每年考完试去旅行是大学里发展的习惯。总是很期待去旅行,我从来都没有舍不得离开上海。但是21号上午背上大包,关上房门的时候,却觉得离不开Charlottesville这个小城。在这里住了整四个半月,却觉得有了家的感觉。
一个冬日的清晨,路上没有什麽行人,路灯还亮着。到这里来后,还没有这麽早出过门。Free Trolley到Amtrak的车站。如果不是别人告诉我那是火车站,我肯定是找不到的。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上海南站的样子。推开Station的门,候车室的大小和一个大些的living room差不多。还听说以前火车这里是不停的,是近两年才停的。我想到我刚来这里的时候找不到公交车站,因爲我认爲车站总该有个亭子,有很多车牌,没有想到就一根柱子上有一块牌子就是车站了。现在想着觉得挺好笑的。
坐着等车,顺便翻翻闲书。人一点一点多起来。说来也巧,居然在候车室里碰见了三个认识的人,其中一个是我第一天到Cville,来接我的人,而且他也是去纽约。火车晚点了。大家站在站台上等,还有很多人,这里平时看不到多少人。
这里的火车没有座位号,随便坐。我们这站人还不多,一路上人越来越多,最后竟挤满了。阳光透过林子洒进车窗,忽明忽暗,看书看着看着就困了。草地上的雪都还没化,有些河面还结着冰。可以看到牛羊。经过DC,Baltimore, Delaware, Philadelphia, New Jersey,到达New York Penn Station是下午三点多。
走出Penn Station,好多人。出去有地铁。知道纽约的地铁很旧,有140年历史,但是没有想到那麽旧。看着人们一路奔着去赶地铁,感觉就是上海。纽约的地铁线路比上海多。上海是从90年代开始建地铁的,所以要新很多。从Penn Station到West 4th只有几站路,凡凡来接。
她跟我讲过屋子很小,我也没想过究竟有多小。走进去的时候还是诧异了一下,真的很小。由此感叹下,在寸土寸金的地方生活真不容易。在国内的时候,不理解爲什麽人们会选择小地方生活。这个时候明白了,小城里安安静静的,生活很简单,不那麽拥挤,也比较舒适。城市里的人生活很快很忙。其实我还是很喜欢我们的小城的,除了偶尔觉得没什麽吃的。
到了这里先要觅食。正好Cindy在NYU,大家就一起吃晚饭。学校附近有很多吃的,也很热闹。周二的晚上都坐得满满的。在一家日式的店里吃Ramen,烤鱿鱼,我在家的时候经常去味千。
填饱肚子后就出去逛。学校附近有书店,挑了本recipe。走在Union Square,有Christmas Market,卖各种装饰和礼物,倒是烤的waft很香,比其它都吸引人。周围都是商店,逛逛买点东西。挑到一双银色的ballet shoes,一直对这种鞋子情有独锺。
回到凡凡的家里,三个人挤在六七平方的屋子里。我之前说我们租的地方也不大,她说不要跟她比小。睡过一夜。我说我们上一次住在一起是小学毕业的夏令营。
凡凡心情很好,早上起来会起炉竈做早饭。我说牛奶加cereal或面包就好了,多省事啊。早上出门,在Washington Square走走,看到很多人在遛狗,这里的人爱养大狗。沿着Broadway一直走,可以shopping,跟淮海路一样。纽约和上海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有历史,建筑是各有风格的,不像上海,楼都太新,看起来千篇一律。
下午我们晃去Manhattan的Chinatown,买菜,爲了晚上的火锅。不过现要解决午饭。都嚷嚷着要吃小笼。去了粥之家,广州人的店。小笼一般,皮蛋瘦肉粥倒做得不错,我一直想着吃这个。还有蛮好吃的牛腩肠粉。
我们在香港超市找火锅料、调料,在德昌找牛肉、羊肉、肉丸等,配齐各种材料。好多好多人挤着。路边缮袹u头,完完全全和国内一个样。倒是有一阵子没看到这样的场景,似乎还有点不习惯了。
提着大包小包回家,还得爬上七楼。洗菜装盆烧水煮汤,Cindy说我们像中年妇女,买滔烧。民以食爲天,没有办法。冬天是吃火锅的季节,在家每周都会吃。纽约是一个大家集中的地方,除了我,凡凡在UIUC的朋友,在San Francisco的朋友都赶来,大家一起热闹,加上她的两个室友,变成复旦校友聚会,各种八卦,笑翻了。很开心。
晚上去了Cindy那里,这样就不用三个人挤了。于是就从Manhattan到了Queens。
羽轩 《在纽约的圣诞节(1)》
相关嬝炕G 纽约热门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