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2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我搬家了,从上东区搬去了曼哈顿下城,并且没有免费的房子和午餐可以享用了走过布鲁克林。只想说:谢谢亨利!
虽说上东区是纽约的“上只角”,从“上”到“下”并不意味着我就搬去了下只角,治安状况堪虞。不用担心,下城只是因为这个地区处于狭长曼哈顿的南端而已,而我住的地方离世界贸易中心旧址、华尔街、布鲁克林桥都是几步之遥。从房间窗户望出去,白天可以看见高耸入云端的世贸新楼一号楼,晚上这栋楼被花哨的彩灯点缀,感觉十分香艳。
因为仅有步行距离的缘故,我今天去了世贸新楼。新楼群中的一号楼,又叫自由塔(Freedom Tower),将于今年完工,其余裙楼全部完工将待到2020年。其实我错过了纪念馆,也就是在世贸双塔旧址处建造的两个巨大的水池,水池周围镌刻着在2001年911灾难和1993年世贸中心爆炸中逝去的近3000人的名字。
关于是否要在原地重建世贸中心,在美国引起过很大的争议。反对者觉得这是对逝去生灵的侵犯,而赞成者的意见则是五花八门,有的觉得重建是为了不向恐怖主义低头,有的是为了保持曼哈顿下城金融区以往的运作容量,还有的是出于对双子塔作为纽约地标的怀念,但我估计最后决意重建,很大一部分可能还是经济效益上的考量。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谁又敢轻易地将土地完全辟作纪念园区之用?
接下来是继续步行,穿过布鲁克林桥,去上次没去成的布鲁克林区。不少来自纽约的美国影星都出生在布鲁克林区,这几乎就是在暗示着这个人的出身普通,甚至贫寒。布鲁克林桥正在维修,已经十分狭长的走道还被一分为二,一边供行人行走,另一边供自行车通过。幸好今天不是周末,不然真的可能出现摩肩接踵的窘境。从桥上下来没走出几个街区,你就会觉得身边的人跟桥那边已经全然不同。布鲁克林中心地带的黑人之多,在我到过的美国城市中,能排第一位;其次是芝加哥。而在我们的潜意识中,黑人似乎已经成了危险的代名词。刚开始在众多黑人中穿梭,让我也有点不习惯。布鲁克林Fulton街附近显得破旧脏乱,两边是各色小店,装修和规模就好比国内三线城市。也有黑人在店外叫卖,他的口音我听不太明白。就这幺一直走到一条叫Joralemon街,情况一下子改观。身边的街区平静安详,小楼精致而气派,身边走过的突然都成了白人,遛狗的和遛小孩的。阳光的碎片穿过树丛落满一地,正是我最喜欢的岁月静好的模样。想起朋友告诉我的,布鲁克林沿河一带的有些社区非常之好,房价甚至高过曼哈顿。我猜这个区域大概是其中之一。
纽约也很奇怪,不同的人分居于不同的区域,两个区有时只有一街之隔,面目却大相径庭。比如,上西区就是纽约很不错的社区,而它的北边则是治安状况最糟的黑人聚集区哈林区;可在绝大多数时间,这些人都是各自过各自的日子,互不越界,互不干扰。一边正在享受平和安好的同时,另一边正在巷战也说不准。
因为对布鲁克林的不了解,我在其中心地带并没有掏出手机拍照,直到走到East River河边见天色明朗,身边都是些跑步的闲人,这才拍了几张。经过了朋友推荐的两家餐厅,布鲁克林冰淇凌店因为桑迪飓风的关系还在整修中,另一家叫Grimald’s砖炉烘烤披萨店生意正好,既不允许一片起买,也不收信用卡,牛气冲天。结果我都没进去。
其实今天穿着靴子走了很长的路,可惜NIKE RUNNING拎不清,说我走的线路太松散,只记录了前半个小时的路径,气死我了。但是沿河途中遇见一个画油画的老太太。我试图上前搭讪,可人家专心作画爱理不理,我看了一会儿也只好悻悻离开。老太太面对的是East River和曼哈顿的高楼大厦,按理说这会是写生的重点;可是,她选择的却是河里戳着的木桩子,背景反倒虚化了。我问自己,如果是我,会不会选取这样的角度?木桩子起初在我眼里一点美感都没有,几乎视若无睹;看了老太太的画,忽然觉得倒也挺有味道。可见,我曾经抱怨身边没有可下笔的风景,实在是缺少欣赏风景的眼睛而已。
bloorstreetnara 《走过布鲁克林》
相关阅读: 纽约热门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