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美西旅游:纽约景点

16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806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又称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美国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所戴头冠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五大洋的七道尖芒。

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并揭幕。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00多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现在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雕塑外观

雕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达225吨(合49万磅), 是金属铸造。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由建筑师维雷勃杜克和后来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界的法国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制作。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

女神像体内的螺旋形阶梯使游客能登上它的头部,这相当于攀登一幢12层高的楼房(由于过高,后来从基座开始安装了电梯方便游人上下)。

自由女神置于一座混凝土制高46米的台基上,该底座是由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现在的底座已成为美国移民史博物馆。在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Emma Lazarus)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新巨人》:

“让那些因为渴望呼吸到自由空气,而历经长途跋涉业已疲惫不堪,身无分文的人们,相互依偎着投入我的怀抱吧!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

女神形态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一说罗马古代长袍),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世界七大洲。自由女神像腰宽10.6米,嘴宽91厘米,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长达12.8米,火炬的边沿上可以站12个人。左手捧着一本封面刻有“1776年7月4日”字样的法律典籍,象征着这一天签署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而其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美女,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当夜幕降临,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照得宛如一座淡青色的玉雕。

创作起源

1834年巴托尔迪出生在法国的一个意大利人家庭。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酷爱雕塑艺术,自由女神的形象很早就存在于他的心目中了。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后的一天,一群坚定的共和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工事,暮色苍茫时,一个年轻姑娘手持熊熊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波拿巴分子的枪声响了,姑娘倒在血泊中。巴托尔迪耳闻这一事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为他心中自由的象征。

1865年,巴托尔迪在别人的提议下,决定塑造一座象征自由的塑像,由法国人民捐款,作为法国政府送给美国政府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

创作过程

没过多久,巴托尔迪在一次婚礼上同一位名叫让娜的姑娘邂逅,让娜长得美丽端庄,仪态万方。巴托尔迪认为让她来为“照亮全球的”自由神像做模特是十分相称的,让娜欣然允诺。在雕塑过程中,他们之间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终于结为夫妻。

1869年自由神像的草图设计完成,巴托尔迪便开始全心全意地投入雕塑工作。他曾去过美国旅行,争取美国人对塑像计划的支持,但美国人迟迟没有意识到这一礼品的珍贵。

1874年造像工程开工,1876年巴托尔迪参加在费城举行的庆祝独立100周年博览会时,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便把自由女神执火炬的手在博览会上展出,才引起一场轰动。摆在人们面前的这只手仅食指就长达2.44米,直径1米多,指甲厚25厘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于是这件几天前还鲜为人知的雕塑品顿时身价百倍,成为美国人人渴望欣赏的艺术珍品。不久,美国国会便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总统提出接受女神像的请求,同时确定贝德罗岛为建立女神像的地点。

1884年自由女神完全竣工,前后历时十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宣布赠送给美国。

安装时期

1884年8月5日,神像底座奠基工程开始,基座高约27米,由花岗石混凝土制成。基座下面是打入弗特伍德古堡中心部位6米深处的混凝土巨柱。该古堡是一座军用炮台,呈八角星状,于1808-1811年为加强纽约港的防卫而建,1840年翻新。


1885年6月,自由女神像分装成210箱,由法国的一艘轮船在美军军舰护航下运到纽约港。

1886年10月中旬,75名工人在脚手架上将30万只铆钉和约100块零件,组合一处。

1886年10月28日,纽约港轮船汽笛齐鸣,烟花四起,在21响礼炮声中,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将北美洲或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赠送给了美国人民。

 

纽约时报广场(Times Square)

原名“朗埃克广场”(Longacre Square),又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常误译为“时代广场”。时报广场得名于《纽约时报》早期在此设立的总部大楼,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一块街区,中心位于西42街与百老汇大道交会处,东西向分别至第六大道与第九大道、南北向分别至西39街与西52街 ,构成曼哈顿中城商业区的西部。这是纽约剧院最密集的区域,1920年开始时报广场五光十色的年代,以时报广场大厦为中心,附近聚集了近40家商场和剧院,是繁盛的娱乐及购物中心。

1883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迁移至百老汇与40街口,带动了剧院与餐厅的蓬勃发展,1920年电影艺术的崛起更为此地画上一片彩虹荣景,然于1929年证券市场崩溃后跌入低迷的深渊,直至80年代,百老汇的风华才逐渐恢复,现在,这块三角地区已再度成为纽约娱乐事业的聚光焦点。

《纽约时报》发行人阿道夫·奥克斯将该报的总部迁到第四十二街,当时称为朗埃克广场上的一座新建大楼里,之前这里是马商、铁匠、马厩的集散地,当然不乏鸡鸣狗盗之辈横行。奥克斯成功游说了时任市长的乔治·麦克莱伦(George B. McClellan, Jr.)在当地设立地铁站,并在1904年4月8日将朗埃克广场正式更名为时报广场。仅仅三星期后,第46街与百老汇交界的一间银行的外墙,就出现了广场上第一张广告。

时报广场的名称是因为美国举足轻重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而命名。20世纪初,在歌舞剧盛行的带动下,百老汇一时冠盖云集。

大萧条

随着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来临,广场气氛出现转变。时报广场充斥着色情表演场所、通宵放映性爱映画的电影院、以及售卖廉价旅游纪念品的商店。传媒人达蒙·鲁尼恩(Damon Runyon)所着的故事集《红男绿女》(Guys and Dolls)反映了这时的转变。以后的数十年内,时报广场被很多人视为危险的地带。时报广场继而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成为纽约市危险与败坏的象征。有很多题材黑暗而具影响力的电影,如《午夜牛郎》和《计程车司机》等,其中不少情节都在时报广场取景。而区内的不良电影院放映低级电影,更是等闲之事。

1904年12月,《纽约时报》选在除夕当天迁入该广场的新大楼,并在午夜施放烟火庆祝,人们第一次在时代广场上举办了新年狂坎活动。缤纷的烟花照亮了纽约的迎新夜,世上最著名的辞旧迎新狂欢就此延生,并年年相袭直至现今。

2004年4月7日,“时报广场”迎来了它的百年华诞。在百年大庆的开幕式上,纽约亿万富翁市长彭博曾自豪地说“当你同国内或世界上任何人谈起什么是纽约的时候,你可以说百老汇和时报广场就是纽约。”

今天的时报广场

百老汇上的剧院、大量耀眼的霓虹光管广告、以及电视式的宣传版,已经深入成为象征纽约的标志,反映曼哈顿强烈的都市特性。时报广场是市内唯一在规划法令内、要求业主必须悬挂亮眼宣传版的地区。时报广场宣传版的密度,与拉斯维加斯可相比拟。 1992年,时报广场联盟(Times Square Alliance,前称时报广场改善营商区,Times Square 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简称BID)成立,旨在透过团结当地企业的力量,改善该区的营商与卫生环境。时报广场现在已经成为游客热点的集中地,包括美国广播公司节目《早安美国》的直播现场、 玩具反斗城和Hershey’s巧克力专门店,中菜“傅”、海鲜专门店Bubba Gump Shrimp Company 、与意大利菜Carmine’s等餐厅,以及数间多院电影院。时报广场也吸引了一些大规模的财金、出版、和媒体企业在该区设立总部。驻守的大批警察改善了当地的治安。获得新生的时报广场无疑更安全更被人接受,然而也有人指该区已经失去原来的光芒,被净化为一个“迪斯尼化”的广场。众多宣传版中,其中一个著名的是位于时报广场四座纳斯达克交易所外的纳斯达克标志与股市行情表荧幕。制作荧幕使用了3700万美元,于2000年1月揭幕启用。荧幕高达36.6米。光是租用这个位置,就花费纳斯达克每年至少200万美元。在广告市场内这其实已经算是一个优惠的价格,因为广告“出现”的次数远超于其他类型的广告所能达到的。2002年,即将离任的市长朱利安尼,在1月1日零时过后,监督接任市长彭博的就职宣誓仪式。这是2001至2002年度新年庆典的一部分。当时有50万人见证了这个时刻。因为9·11事件的缘故,当时有多达7000名纽约市警察驻守广场,是正常新年时警力的两倍。

联合化工大楼

自1913年起,《纽约时报》不再于时报广场上的大楼办公,但其总部仍然在该区内。那座大楼一度被称为联合化工大楼,现在称为时报广场一座,更成为每年最后一天降球仪式的地点。降球仪式始于1907年1月1日,自此以后时报广场更成为纽约市庆祝新年时的主要地点。当晚数以十万计的人群都会聚集观看由Waterford Crystal出品的水晶球从高处降到地面,象征新一年的开始。这取代了之前(1904年到1906年)市政府以安全为由而取缔的大型烟火汇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时灯光管制,仪式被暂时简化为一分钟静默,随即播放教堂钟声的录音。

文化集中地

时报广场快速发展成为聚集剧院、音乐厅、以及特色酒店的文化集中地。

“时报广场迅速成为了纽约的市集,一个人们聚集、等待、和庆祝大事的地方,无论是棒球世界大赛还是总统选举的时候。”——詹姆斯·特劳布(James Traub)在《魔鬼游乐场:时报广场利乐一世纪》( The Devil’s Playground: A Century of Pleasure and Profit in Times Square )中写道。

埃尔文·柏林(Irving Berlin)、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等等都是1910年代和1920年代跟时报广场有密切关系的名字。

疯狂的三角地

“能用一句话说出你对纽约时报广场的印象吗?”朋友问。“财富与艺术牵手疯狂的三角地!”我如是答。其实,这样的问题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不同的回答。“时报广场(Times Square)”,过去在我国媒体报道中,常误译成“时代广场”,直到现在有人还一直在错着。广场原名 “朗埃克(Long Acre)广场”,因《纽约时报》总部迁入该地,到1904年4月8日,由当时的纽约市市长乔治·麦克莱伦签署宣言,正式将“朗埃克广场”更名为“时报广场”。从此一路风骚,至今已有101年的历史了。“时报广场”地处纽约曼哈顿中城北区,其中心位于百老汇大街、第七大道和42街交叉的三角地。那真是一块财富与艺术牵手疯狂的三角地啊!无论白天和黑夜,你都可以被那些巨幅的电子广告牌招引,随着平均每天约七万人次的高密度人流,插足摩肩进入这块三角地,感受那疯狂膨胀到无限的缤纷世界。跻身广场,涌动的是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流;展示的是一个没有舞台的舞台,没有导演但比导演出的还要绚丽的世界时装模特秀。这里又同是百老汇剧院集聚的中心地。无数演员都以能在百老汇剧场一展演技为荣。间或,一种专供游人游玩的三向轮的脚踏车,载着疯狂吆喝着的时尚红男绿女从街头呼啸而过。抬望眼,夹街的高楼,无数巨幅电子广告牌24小时不停息地、以数秒钟的速度变换着艺术精致的广告短片。似乎是华尔街老板们着意借这块三角地在疯狂而又极富艺术地张扬他们的豪富!那半园柱型的NASDAQ 巨幅广告,不停地变幻着黑蓝红的冷热面孔。又似乎在告示着这世界金融中心的股市莫测风云!广告的商业金融气息与高科技艺术手段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统一。它的功能已经超出了诱人掏出腰包的本意,又已成为艺术精品制作大师在这里频频竞秀、一争高下、不断推陈出新的舞台!2004年4月7日“时报广场”迎来她的百年华诞。在百年大庆的开幕式上,纽约亿万富翁市长彭博曾自豪地说“当你同国内或世界上任何人谈起什么是纽约的时候,你可以说百老汇和时报广场就是纽约。”事实上人们早已流传如斯之说:不到纽约算不上到过美国,不到时报广场算不上到过纽约。也许这并没有过分于夸张。但我们不妨站到高处,在扫视这块三角地满怀感叹之后,再回首翘望那正在腾飞的东方之龙,期盼神州大地在不久的将来,有一块比之更为灿烂的三角五角地,向世界彰显着我们祖国更为繁荣富强的雄姿!


百老汇

“百老汇”三个字,几乎是美国歌舞剧的代名词,也就是说,“百老汇”对于歌舞剧,如同“好莱坞”对于美国电影。几十家歌舞剧院、电影院、音乐剧场,彻夜的“莺歌燕舞”。古典与现代并存,音乐与歌舞同台。像《美女与野兽》、《西贡小姐》、《蝴蝶夫人》、《孤星票v》等世界名剧轮番上演,经久不衰。音乐厅里,爵士乐、摇滚乐、流行音乐绚丽多姿,这里是美国文化艺术的汇聚之地。据说,如果在这附近的走走,就很可能与世界级的演艺明星不期而遇,或擦肩而过。当然,在这样的场所消费,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花上100美元的票价,专程来这里欣赏流行于世界的歌舞剧,感受豪华的剧场气氛,观看壮丽排场的歌舞表演。

第五大道


第五大道,也是曼哈顿的中央大道,既有看不完的几十座博物馆,也有出售珠宝、裘皮、服装和化妆品的商店,高档次、高品位的商品,吸引了世界上的巨贾富商常来光顾。道边的高大橱窗内灯光闪烁,据说有的橱窗内的模特是真人。时装模特们睑X各种引人注目的姿势,向人们展示最时髦的、最高贵的服装。仅仅是走马观花的看一看也是饱尝眼福了。

风靡一时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所描写的第五大道、第七大道就在眼前。对于这本书的作者及其所描述的经历,虽然有一些人提出质疑和批评,但是这本书,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的确轰动一时,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产生了也要来这里一试身手的梦想。十几年来,中国人的身影也开始出现在这里,有中国的服装、服饰企业来到这里安营扎寨。海尔电器的巨幅广告,也跻身于此,与索尼、三星同列,闪亮登场于曼哈顿的广告海洋中,但只是刚刚开始,还是凤毛麟角,不成气候,想进一步发展尚待时日。

时代大厦

时代大楼——世界上最大的超大规模的显示屏上FOX(福克斯)电视新闻正在播出,显示屏120×90(英尺)的超大规模,高超的清晰度,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正前方右边的那熟悉的纳斯达克与道琼斯股票信息广告也占据了好几层楼,左右两侧的楼面上是巨幅广告的海洋——SONY(索尼)、Canon(佳能)、 HITACHI(日立)、SHARP(夏普)、Panasonic(松下)、Samsung(三星)……[2]


新年狂欢

让时报广场国际驰名的是除夕夜的新年倒数。1904年12月,人们第一次在时代广场上举办了新年狂欢活动。缤纷的烟花照亮了纽约的迎新夜,作曲家了乔治·科汉一曲“转致我对百老汇的敬意”打动众人心魄。世上最著名的辞旧迎新狂欢就此延生,并年年相袭直至现今。百年来,每至辞旧迎新之时,都有超过50万来自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汇集于此.共度不眠之夜。1999年12月31日有200多万人在此恭迎千禧年的降临。

此后,新年狂欢变成了除夕夜时报广场的传统活动,往后便年年如此,每年的12月31日,在时报广场一座(One Times Square Plaza)的顶楼都会悬挂一颗200磅的彩球,新年来临的那一刹那,彩球打开并飘散出无数的彩带庆贺。为了将千禧年的新年倒数活动推到最高潮,去年时报广场周遭的商店早已大兴土木,希望在那一夜艳冠群伦,为了怕千禧年前夕的狂热导致场面失控,政府还特别要求广场旁的剧院于该夜不得营业,以避免增加更多的人潮。


中国品牌广告

2011年7月26日下午消息,新华社租用了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广告牌,并将于下周开始正式发布广告。

LED广告牌位于纽约时报广场北部的一处建筑物上。该广告牌所在位置过去十年一直被汇丰银行租用。该广告牌上方是保诚,下方则是三星、可口可乐和现代的广告。

据了解,该广告牌的运营方Sherwood Outdoor总裁布莱恩·特纳(Brian Turner)表示,新华社签订了长期租赁合同,“时间超过6年”。

今年1月,中国政府也在纽约时报广场上采用了6块超大屏幕来推广国家形象。1月17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筹拍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17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播出,中国各领域杰出代表和普通百姓在片中逐一亮相,让美国观众了解一个更直观更立体的中国国家新形象。

此前也曾经有中国品牌租用过纽约时报广场的广告牌,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三九药业就曾经在纽约第7大道的建筑上竖起了喷绘广告。[3]


“中国屏”亮起

2011年8月1日凌晨5时53分,纽约迎来新一轮朝阳,时报广场一块大型液晶“中国屏”也随即亮了起来。

这块由新华社全资子公司新华影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租用的大型广告屏,位于时报广场2号楼,是中国公司首次在有“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纽约时报广场长期租用的大型户外液晶显示屏。

这块显示屏高约19米,宽约12米,在韩国三星电子公司、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和韩国现代集团广告屏的正上方。屏幕顶端的“新华通讯社”五个大字格外醒目,屏幕两侧打出“新华影廊”的字样。广告屏滚动播出新华社及其下属的新华网(CEC)、“新华08”金融信息服务平台(CFC)、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中国国际文化影像公司(CIC)等的宣传片,以及上海和成都两个城市的形象片,绚丽多彩的屏幕吸引行人驻足观看。

居住在纽约的自由摄影师斯尔詹·斯托伊利科维奇早上5时15分就在时报广场架起摄像机,希望能捕捉到大屏幕点亮的瞬间。

在反复观看了大屏幕播出的宣传片后,斯托伊利科维奇兴奋地说:“我觉得广告屏内容的设计很现代化,契合时报广场的大环境,宣传片里的内容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中国看一看。”



专门从事户外广告屏咨询工作的温斯顿咨询公司总裁巴里·温斯顿一大早也来到时报广场,想第一时间看到广告屏点亮的效果。他对记者说:“在这样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地点播放宣传片,意味着新华社已在纽约留下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足迹。”




桐言桐语        《美东旅游——自由女神 时报广场》


相关阅读: 纽约热门旅游线路



美国加拿大中国青年友好文化交流协会主席邵晓妹告诉新华社记者:“我们海外华人华侨真为祖国骄傲。时报广场这块广告屏为古老中华民族与世界沟通打开窗口,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学习交流、携手创建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

中国驻纽约领事馆代总领事董晓军也特意来到现场观看大屏幕试运行。他说:“今天的亮屏非常有意义,这块‘中国屏’为美国人民及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这块屏幕展示了中国的方方面面,对促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起到巨大的作用,希望‘中国屏’今后能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2-12-27上传,共计8069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