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07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01年的早春,这一切都改变了。 当时有几个朋友萌发了登雷涅尔山的念头并开始了体能训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们带我和涛去登赛山。 赛山在西雅图很出名,很多人在那儿作登山训练。山路在四英里上升3400英尺,朋友告诉我,上雷涅尔山的最低体能要求是背负35英镑在两小时里登上赛山。朋友为了训练,在背包里揣上了厚厚的电话本。而我当时只想着不要掉队。两个半小时候后,我们登上了赛山。那时是二月,冬天还没有结束,最后一个英里的山路全是冻得结结实实的冰。山顶上是一片雪树银花,远处是白雪勾画的山峦,起伏连绵 , 望不到尽头。我虽然很累,却觉得异常的兴奋,也很为自己没有掉队而高兴。而真正让我吃惊的是在此之后的那一个星期。
在第一次上赛山之后的几天里,虽然我全身肌肉剧烈得酸痛,但是我却觉得身体里仿佛有涌出了无穷的精力,情绪也比平常高了很多,连思维也变得清楚了。当下一个周末快来时,我几乎等不及的再去爬山。 果然,这次走得比上一个星期轻松了很多。回到家里,我仿佛觉得全身都被山里轻灵的空气所浸透,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神清意朗。就这样突然之间,隐秘在我深处的一个闸门打开了,在一种不可遏制的欲望驱使下,我在西雅图城外方圆 150 公里内的大小山路上消磨了一个又一个周末。很快,我发现生活变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每到星期一,上一周爬山的肌肉疲劳还没有消去,就开始盘算下一个周末的爬山计划,而一到周末,我就像鱼儿回到水里那样在山里徜徉。我们选择的路径难度越来越高,速度却越来越快。西雅图的初春 , 山路上还布满了积雪,当时我们没有任何登山的装备 , 每次爬完山从头到脚往往都已被冰凉的雪水湿透 。 而我还是满不在乎 , 乐此不疲 。 一向怕冷的我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逐渐我开始在怀疑中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我有天赋的适于爬山的耐力,而我却从未发现过 !
我开始认真的考虑登雷涅尔山的计划。对非专业登山人员来说,由雷涅尔登山向导公司带领是最合理的选择。他们负责后勤,导航,和一切技术问题。作为客户,除了准备自己的装备外 , 需要充分作好体力准备。当我意识到我具备能向顶峰冲击的潜能时 , 登雷涅尔山的念头在不知不觉中主宰了我的生活 , 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和涛计划在次年的夏天一起攀登雷涅尔山。第一次上不去 , 我还会尝试第二次 , 第三次 , 直到成功 。 这是在我活到了二十八岁之后,第一次生活中有了一个纯粹属于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没有任何价格标签,也无法用任何物质或名誉来衡量。达到这个目标,没有什么捷径可求,也无从借助任何帮助。然而在我从小到大所追求过的大大小小的目标中,唯有这个将最为我珍贵。
相关阅读: 西雅图热门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