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黄石预订优惠

七月的新英格兰

4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110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提到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 大家都知道麻省理工学院, 哈佛大学, 五月花号的登陆地朴茨茅斯, 耶鲁大学等等. 仔细一看, 那些地方都在沿海, 靠着大西洋. 这不奇怪, 那里是所谓新英格兰的发祥地, 故土英格兰的影响也较对美国其他地区为深, 历史的渊源也更长. 正因为如此, 新英格兰的文化教育事业也远较美国其他各州发达. 麻萨诸塞斯州更是全美国文化程度最高的州. 其实, 新英格兰的内陆, 新罕布什尔尔, 佛蒙特, 还有麻萨诸塞斯州的西部, 靠近纽约州一带, 也是人杰地灵的地方. 那里山峦起伏, 田园优美, 文化气息也相当浓厚. 如果说波士顿沿海一带藏龙, 那里就当然是卧虎了.

一. 马克.吐温故居

七月下旬, 孩子们从夏令营回来, 还有暑期的后半段需要消磨. 我们决定驱车北上, 重游新英格兰. 说重游是我们以前多次到过新英格兰, 说北上是指沿91号公路纵贯康乃狄克州, 而不是沿95号公路东进.

既然是纵贯康乃狄克州, 就决定顺路再访问一下文豪马克.吐温的故居.

位于康乃狄克州首府哈特福德西边的马克.吐温故居, 我已经访问过多次. 每次访问, 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一次去, 是因为得知新开辟了一个博物馆. 我估计这博物馆不会给人太多的惊喜, 因为原来的故居就是一个很好的博物馆.

这马克.吐温博物馆就盖在故居的旁边, 一幢新式建筑, 比作家的故居逊色不少, 真是有点儿画蛇添足. 不出我所料, 里面的展品也是乏善可程, 有点儿为博物馆而博物馆的味道. 说它是博物馆不如说它是作家事迹陈列馆, 因为真正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是那故居, 而不是什仄s修的博物馆. 作为一个作家, 马克.吐温的真正价值是无形的, 是精神的, 来这里, 是想亲身感受一下作家的过去和生活, 而不是要看什今}奇东西. 更糟糕的是, 有了这个博物馆, 参观的门票就加了价, 这就令人怀疑这博物馆到底是要宏道还是要创收了.

不过, 玻璃柜下的数扎作家手稿还是令人深思. 你也许可以从作家的字迹里看出他的涵养, 学识和情操. 在电脑键盘流行的今天, 这些遗物就更加可贵. 马克.吐温所在的年代, 打字机已经很流行. 他自己还投资了巨额资金去开发一个所谓的自动打字机. 那东西由钢铁所制, 重达数吨, 完全是个大白象, 至今还放在故居里. 可见巨人也有投资失手的时候. 他另一项投资则高明得多. 马克.吐温先生拥有哈特福德的第一条私人电话线. 当年的电话是那样珍贵, 还要在那旧居里特别造一间电话室. 据称马先生打电话时, 全楼都必须噤声, 因为话筒里的声波是那样的微弱, 一不小心, 就可能遗漏掉出版合同里的一个重要细节. 打字机还好, 对手稿的冲击没有后来的电脑那中j. 因为打字机速度慢, 又比较笨重, 许多作家都是先写好后再请人打印. 不像我们今天这样直接在电脑上边打边改. 尤其是今天的本本电脑, 比一本书还要薄. 里面又装又写, 又可听还可看.

虽然如此, 这马克.吐温博物馆的布置和装饰还是稍微可看, 再加上向导的耐心讲解, 对小孩子们复习?#35838;大有好处. 也许是美国国力雄厚的缘故, 这博物馆不像杭州西湖旁边的苏东坡博物馆那仍H酸. 虽然我窃以为苏大学士的文采风流远远不是这位密西西比河上的见习水手所能望项背的. 那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不是那在船舷边上喊 “水深一码, 水深二码” 的毛头小伙写得出来的. 可惜如今是英文强势世界. 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都在读马克.吐温, 而知道苏学士的美国人恐怕过不了百.

参观完博物馆后当然要去故居看看. 如果算上这一次, 马克.吐温的故居我来过四次了. 上一次带孩子们来时, 他们还小. 只可以用照片提醒他们. 这一次, 他们到了马克.吐温故居的坡下, 旧地重游似的, 自己就沿着阶梯跑上去了. 还挺自豪地宣称, 这地方我以前来过. 可不来过嘛.

盛夏的访客不多, 大概游人都到海滨湖边去了. 因此, 一位亲切的导游只为我们一家四口讲解, 是以前跟团体导游所享受不到的. 加之孩子们大了, 开始接触美国文学, 对作家也不那五砲? 问题也多了起来.

走进大厅, 看见那些古色古香的陈设, 孩子们一下子想起数年前来这里他们获奖之事. 那一次, 游人众多, 一位导游为了鼓励小游客们的兴致, 要他们记住整座房子中, 一共有多少座壁炉. 儿子记得是十八座, 女儿小一岁, 却说是十九座, 但是她却不肯大声说出. 结果儿子放弃了自己的数目, 大声报出女儿的, 反而得了奖. 当时女儿一点儿不开心也没有, 反而替他哥哥高兴. 如今他们想起了往事, 女儿恨恨地说, 那是我的数目, 她哥哥说: “SO?” 这觉悟来得太迟了.

屋子里有这丹h壁炉并不令人费解, 新英格兰的冬天可是相当寒冷. 想当年, 没有暖气, 作家就靠着这些壁炉在新英格兰的寒冬中写作了十七年, 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由于冬季漫长, 作家就格外热爱植物和鲜花. 大厅的一角, 有一处半圆的暖房, 里面种满了热带植物和各种花草. 这些花草不知是不是当年马克.吐温或夫人手植. 如果真是, 过两千五百年就可能像曲阜孔林中的夫子手植桧那互?#36149;了.

说实在的, 我对坊间流行的马克.吐温作品如 “汤姆.索耶探险记”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不是那仁S别喜爱, 而对他的那些字字珠玑的短篇和那部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则推崇备至. 和中国文学相比, 马克.吐温带给我们的是我们最欠缺的幽默. 这一点连苏大学士都比不上. 我们中国不是没有幽默文化, 而是不为那些道貌岸然的假正经们所接受. 侯宝林先生板着脸说笑话可算是中国幽默的代表, 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穿过马克.吐温故居的后院, 可以看见著名女作家彼切.斯托夫人的故居. 斯托夫人的名字可能没有马克.吐温那?#21709;亮, 但是她的代表作 “汤姆叔叔的小屋”却是哙炙人口. 正是这部作品, 激起了林肯总统对南方奴隶主压迫黑人的义愤, 而最终导致了美国内战. 不过需要证清的是, 那所真正引发斯托夫人创作灵感的小屋是在马里兰州的蒙哥马利县. 这里则是斯托夫人本人的住宅. 斯托夫人的房子是淡黄色, 虽然没有马克.吐温故居那六?#21326;, 但也有十好几个房间, 算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住所. 马克.吐温之所以盖得起那座大房子, 是由于她夫人带来了四万美金的嫁妆. 当年的四万美金, 也许超过今天的四百万. 单靠他的稿酬和讲演, 恐怕不行.

斯托夫人住宅的内部很平常, 不像马克.吐温故居里时有惊喜.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们各人的风格. 这些与他们的作品也很吻合. 真是文如其人. 也真是居如其人. 斯托夫人的生活看起来很普通, 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一个政治嗅觉敏锐, 其作品竟影响了美国政治的女人.

二. 画家诺曼.洛克威尔的博物馆

告别马克.吐温故居, 沿91号公路北上麻萨诸塞斯州. 天气晴朗, 万里无云, 正是驾车出游的好时光. 离开了康乃狄克州, 迎来一块麻萨诸塞斯州欢迎你的标语牌. 前面不远, 就是麻萨诸塞斯州中部的重镇斯普林菲尔德了.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 第一次在美国过感恩节. 我乘灰狗汽车北上, 在北师大的室友瑞克.白士季开车从阿姆赫斯特到斯普林菲尔德的汽车站来接我到他家去过节. 当时不辩天南地北, 以为他所在的UMASS(麻萨诸塞斯州立大学)阿姆赫斯特校园离斯普林菲尔德不远, 后来才知道, 沿途的市镇都隔得相当远. 那时候的中国还没有高速公路和大量的车流. 只见夜间美国高速公路上迎面而来的白色耀眼车灯流和前方行驶的红色尾灯流宛如两条巨龙, 不见首尾. 给了我极度的震撼. 我不禁想, 我们中国, 什?#26102;候才能这样啊? 我们有没有可能这样啊? 去年回中国, 我从泰山驱车去北京, 六个钟头就到了. 高速公路和车流都有了.

这斯普林菲尔德位于麻萨诸塞斯90号横贯公路和91号高速公路的交汇处. 原是美国的工业重镇, 纺织工业尤为发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逐渐让位于日本, 台湾, 南朝鲜新兴的纺织产业, 作为一个工业城市, 她没落下去了, 但是她却成它a转型, 成为高科技和高等教育极为发达的地方. 除了前面提到的UMASS, 还有美国顶尖的小型文科大学阿姆赫斯特学院, 美国学院, 赫约克学院等等. 本想弯到阿姆赫斯特镇去故地重游, 但因已定好了西边莱尼克斯的旅馆, 就决定东行的时候再来.

从91号高速公路转上90号横贯公路西行, 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我们的目的地伯克夏郡. 这伯克夏, 当然又是老英国伯克夏的客版. 称之为纽伯克夏或新伯克夏也许恰当些. 找到我们预定的住所, 是一处环境优美的度假疗养院, 由几座古老的石砌建筑和一个十八洞的标准高尔夫球场组成. 碧绿的草地将沉稳的房舍围绕起来, 配上四周高大的松柏树围墙, 幽静隐蔽, 很有隐私性. 看得出来, 来这里度假的人士是不希望有人打搅的. 稍远的山坡上有一座华贵的古堡, 我以为是总统别墅级别的建筑. 到晚上才知道那就是?#21381;, 里面的法国菜十分地道.

第二天一早, 窗外的鸟语把我轻轻地唤醒了. 夏天的草地上, 早就有人在挥杆晨练, 切磋球艺了. 打高尔夫球的人身材一般, 挥杆的姿势却十分优美. 就是不打球, 在那绿草如茵的球场内走走, 也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的计划是去参观美国画家诺曼.洛克威尔的博物馆.

位于伯克夏郡斯托克桥的画家故居, 从外表看, 就像一座普通民居. 事实上, 这里正是画家本人生活和画作的地方. 近代美国画家诺曼.洛克威尔可能没有那些古典大师那冗_撼, 也许不如现代先驱如安迪.俄荷那互y行. 但毫无疑问, 诺曼.洛克威尔是一位真正的人民画家. 他这人民画家不是哪个独裁政府官封的, 如前苏联就最喜欢由政府封一个什?“?#21195;画家” “英雄表演家”之类. 洛克威尔画的就是人民. 他的画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多次被用在杂志封面上, 登在报纸上, 印在广告上, 印在明信片上, 到处流传. 有人认为他的创作过于直接, 也有人批评他的作品稍嫌甜美, 但他善于捕捉生活, 热衷于画他喜爱的东西, 则没有人能说三道四.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不故作深沉, 能在批评与表扬中坚持自我, 坚持真我. 这也是普通美国人的写照, 他们真的不太在乎别人说什? 对还是不对, 我就是这样. 从总统到平民, 就是这样. 作为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 我也和大家一样, 时常对比中美两国. 美国人最大的优点, 在我看来, 是从不怕得罪人, 但并不顶撞人; 最大的缺点呢, 当然是自大与傲慢. 中国人呢, 相对来说, 最大的优点是谦虚, 最大的缺点呢, 也许就是怕得罪人了. 这个谦虚, 美国人看来, 却是中国人的大缺点, 有话你不说, 有了成就说不算什? 得了奖励说不要, 那你到底要什?

扯远了, 还是回到诺曼.洛克威尔博物馆来. 我曾经写过, 外行人评画, 不谛痴人说梦. 我后来又想过, 为什?#20250;是那样的呢? 也许, 画作是画家对生活或其他事物的瞬间捕捉, 加上画家的背景升华, 如此精神与物质碰撞而产生的火花, 画家自己也不大说的清楚, 观画人又怎丰i能去说出个什丹W堂呢? 说简单一些, 我还是那个观点, 对一幅画来说, 没有好坏, 只有爱憎. 当然, 喜爱可以有不同的程度, 不同的侧重. 有人喜欢明快, 有人喜好晦涩; 有人钟爱直接, 有人偏好隐匿. 鉴赏一幅美术作品, 端看个人的背景和修养. 诺曼.洛克威尔之所以得到美国很多人的喜欢, 就因为他画的是美国普通人. 他画早孺惆蔽漯慦?#20247;生, 画住家小镇的平和安祥. 他画祖孙三代的日常家居, 也画颇为敏感的时下事件. 他没有代表性的成名之作, 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他的成布O一点一点, 一笔一划地在报刊杂志上画插图, 画广告而来; 他也没有毕加索, 达利那样的浪漫人生, 但他的作品俨如一坛埋藏多年的好酒, 经过岁月的沉淀而自成一格. 如果说马克.吐温用他那一枝幽默的笔记叙了十九世纪的美利坚百态, 那诺曼.洛克威尔则用他感性的画布展示了二十世纪的美国人. 他那普普通通的笔触, 加上美国式的幽默, 终于成就了一代大师.

出了博物馆, 耀眼的阳光眩得我睁不开眼. 白光中一位高大的妇女张开双臂把我们拦住. 她宣称道: “ 我要和你们照张像.” 不待我们回答, 她自己居中站好了位置, 拉我们站在两边, 然后指挥她的先生去照像. 等她先生照好, 又指挥我说: “你去照”. 意思是我当然应当把她那胖大身躯保存于我的数码像机之中. 那怡然自得和不由分说的神态令人忍俊不住. 那情形好像我们是什亢 撏?#28857;的陪照族. 这诺曼.洛克威尔博物馆成了九寨沟了. 可惜的是她白照, 不付费. 现在才小人之心地悟出为什丹o叫我也照! 照完像, 一一与我们吻頬作别, 亲热得好像熟识的朋友. 还问我们喜欢不喜欢. 我至今也没有悟出她到底是问我们喜不喜欢诺曼.洛克威尔的画呢, 还是喜不喜欢和她一起照相. 只记得我们仓促中连说喜欢喜欢, 她才翩翩然而去. 难得的是, 她并不做着, 虽然是心血来潮, 但并不令人觉得唐突. 你彷佛觉得, 在如此美好的天气里, 如此优雅的环境中, 要是没有她来这中@下, 画龙点睛, 还真有点儿什中ㄗ泵慜?

三. 越南人的?#39302;

那天的晚? 是在一家越南人开的?#39302;里用的.

新英格兰的越南人不少, 麻萨诸塞斯州尤多. 都是当初越战之后的难民和他们的后裔. 一九七五年二三十岁的军人, 现在也是五六十岁的人了. 人生如梦, 对这些国破家亡的越南人来说, 真是如此. 冷战造成的四个分裂国家中, 以德国的结局最好, 以越南为最惨. 希望将来中国, 还有朝鲜统一的时候不至于那样. 就是不统一也没什中F不起, 日子还是一样的过. 统一了, 老百姓没有实利, 经济差的一边反而要当二等公民.

越南人刚到美国时也是二等公民. 有的地方不让他们去住, 有的地方不让他们工作, 住进去了也有人撵他们走, 有了工作也有人来示威. 他们的商铺, 住宅时遭破坏, 种种社会福利也享受不到. 这一切, 直到多年以后, 有了正式的公民身份, 才稍有改善. 一般说来, 美国的新移民分好几等. 欧洲白人在第二代就被接受了, 黑人和西语裔次之. 东方人最不被接受. 如果经济状况好, 教育程度高, 又容易被接受一些, 但骨子里还是认为你是外人. 上面提到的同学白士季的父亲, 就是一位力倡给予越南人以帮助的人士. 他率先在自己的市镇里提出接纳二十个越南人家庭, 他自己也以此自豪. 我当年没有觉得那是什中F不起的义举, 还认为二十个家庭不值一提. 直到自己成了新移民, 才知道那是一个十分有勇气的行为. 须知这些家庭不是来短暂作客. 他们会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 学校, 医疗, 社保, 加上宗教等等. 这些问题甚至会改变一个社区的面貌. 别的不说, 想一想我们中国人对农民工的态度, 对外地人的排斥, 对所有非本地人, 非本城人, 非本小区人的种种限制与刁难, 我们就会得出结论了. 还都是中国人哪. 中国的城市越大, 对外地人和穷人的包容就越差, 反观美国, 越是大地方如纽约, 华盛顿, 对外人和穷人的包容就越大. 更恶劣的是, 大城市里的人并不完全是排外, 他们对外国人总是笑脸相迎. 他们是排穷, 看不得自己的穷同胞.

越南人对中国人也还算是亲热.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愉快, 但血缘, 历史和文化毕竟要相同些. 饭店的老板娘见了我们十分热情, 说她一直想去中国旅行而未能成行. 我问他会不会说中文, 她说不会了, 但还能看. 去过香港, 喜欢看香港电影, 也听得懂里面的大意.

热情归热情, 吃饭归吃饭. 这家越南人的?#39302;菜价不菲, 味道不怎?#26679;, 但生意却很好. 想是物以稀为贵. 越南?#39302;不多, 大家都去捧场. 中国?#39302;开得到处都是, 反而不吸引人了. 这家越南?#39302;很会做生意. 不但做饮食, 还有一个附设的工艺美术店, 卖许多越南的灯饰, 漆器, 嬷蒫扔? 外面的小花园里还有越南的其他商品. 本来只是去吃饭, 结果变成血拼, 抱回一大堆灯笼, 漆盘, 衣物.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被这越南人扳回西沙之战一城.

四. 蒙特庄园和它的主人

美国的女作家中, 以“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契尔和上面谈到的斯托夫人等较为有名. 但伯克夏郡的莱尼克斯镇, 却住过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女作家.

伊迪丝·华顿的作品在中国不如上诉女作家们那互y行, 因为她的作品面目 “苍白”, 本人又来自上流社会. 事实上, 华顿夫人的作品非常人性, 主人翁多是中下层人民. 其代表作“伊坦·弗洛美”至今是美国高中课目的必读书. 我喜爱她的作品是因为她从不营造什中j团圆结局. 是怎?#26679;就是怎?#26679;, 生活的某种凄美与无奈在她的作品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伊坦·弗洛美”是那样, “天真时代”是那样, 我最喜欢的 “欢乐之家”还是那样. 虽然我以为 “天真时代” 的译名有点儿太直, 也许译成 “无忧年华” 更传神一些, 或者是 “那无忧年华”.

位于莱尼克斯镇一个小坡上的华顿夫人蒙特庄园英文里是“山头”, 所以有人也把她的房子称作“山宅”, 还好不是 “山寨”! 否则她就会成为一个压寨夫人了. 庄园的建筑和花园都相当华贵, 尤其是花园里的石砌花架令人印象深刻. 在移居巴黎之前, 华顿夫人就在这里居住和写作. “欢乐之家”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据说, 华顿夫人的写作习惯是这样的, 她深夜写作, 写完一张纸就随便一丢, 如果在床上写, 写完后就丢在地上, 第二天, 她的秘书或女佣再把零散的章节收拾起来整理打字. 有时侯怕别人影响她睡觉, 她就在夜里先把写好的纸张扔到屋外的走廊上, 让别人天明后在门外收拾, 不进屋来. 她常常为此丢掉了一些段落, 有些纸张没有编号, 打出来的东西前后颠倒, 连她自己也读不懂. 可惜那时候没有本本电脑, 否则我们有可能读到她更多的作品. 但也可能相反, 假设当她写完了时把本本电脑往门外一丢, 硬盘摔坏, 我们就什中]读不到了!

我们去访问的时候, 建筑的一部份正在维修. 如今, 这座房子和附属的土地庄园都由一个叫做伊迪丝·华顿复建信詑会的非赢利组织管理. 由此类非赢利组织管理的古迹名胜大都管理良好. 一般的资金来源于门票, 商业; 同时有相当数目的捐款来自各类企业与个人; 最后, 政府也会有适度的拨款, 或在有需要时进行接济. 这样的方法, 比什仇ˇa政府强.

屋后的阳台上开得有阳台咖啡, 卖一些蛋糕, 三明治之类. 要一杯午后红茶, 坐在帆布阳伞下, 台下花园里的鲜花和树丛, 在微风中礼尚地摇拽, 仿佛在向你碎碎絮语华顿夫人和她的恋爱故事. 别忘了, 你正坐着的地方, 可是当年她接待大作家亨利.詹姆士和铁路大王凡德贝尔特等名人的地方. 亨利.詹姆士是美国英文写作的典范, 也是华顿夫人的偶像. 其代表作 “华盛顿方场”更是经典之中的经典. 至于铁路大王凡德贝尔特嘛, 应该相当于今天的比尔.盖茨.

(华顿夫人的山宅)

五. 探戈木的波士顿交响乐团.

刚到美国的时候, 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特意加入了纽约东六十九街的说英文俱乐部. 我的一对一的老师吉姆, 是一位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经理. 除了志愿来教我英语, 他还参加教会里的业余合唱团等社会活动, 是一位十分乐观, 兴趣广泛, 知道如何享受生活的人. 每年夏天, 他都要和朋友们出去旅行, 参加音乐节等等. 我就是从他那里知道了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夏季营地–探戈木. 探戈木(TANGLEWOOD)其实不是探戈舞(TANGO)和木头, TANGLE 是缠绕的意思. TANGLEWOOD 就是当地的地名, 译为藤缠树, 或绕藤木可能恰当一些. 当年, 吉姆为了和朋友们一道去探戈木聆听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演奏, 早早就做准备, 反复电话联系, 很当一次大事来办. 临行前更是兴奋, 几像一个小孩子, 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美国东北的三大交响乐团, 水平都差不多. 纽约交响乐团得地利之便, 又是名大师指挥, 名头自然响亮. 费城交响乐团以灌唱片着称, 现存的黑色33转塑料交响乐唱片多是他们的出品. 至于波士顿交响乐团是因为除了正规的交响乐团之外, 还有一个附属的波士顿现代交响乐团, 很有特点. 我们要去欣赏的, 就是波士顿现代交响乐团的演出,

四周都是山坡绿地的探戈木, 也坐落在风景如画的莱尼克斯镇上, 离华顿夫人的“山宅”不远. 夕阳西下, 汽车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都是参加音乐会的听众. 车太多, 停车场不够, 就由指挥指点停在草地上. 有的草地一直延伸到半山, 车也就停在半山上, 远远望去, 一幅半坡绿树半坡车的奇景.

进得园门, 到处是大片的碧绿草地, 整个营地就像一个公园. 早到的听众们, 就在绿茵上席地而坐, 铺上台布, 浴毯之类, 享受起了野? 有人踢皮球, 有人玩飞碟, 真是音乐体育两不误. 演奏的大厅是开放型的, 头上有顶, 四周没墙, 厅内厅外用一根绳子隔开. 厅内的坐位是正常票, 前面贵, 后面便宜. 前排正中上百元, 最后面二三十元. 厅外是无坐票, 一律十元, 要自带坐椅. 如果你去得早, 在前排外面放好椅子, 坐位比大后排的好得多. 一般只有本地人才知道这个窍门, 算是探戈木对当地人的一种回馈.因为远来的人来一趟不容易, 多花点钱算不了什? 且大都先定好了票, 以免向隅. 本地人则不同, 可以常来听音乐会, 每天几十百把块的票价就会成为负担了.

(探戈木音乐营地)

那天的演奏是三位女小提琴家与交响乐团的协奏. 第一位黑发美女曾是“大河之舞”的领奏, 擅长美国乡村音乐. 因为美国乡村音乐深受爱尔兰, 苏格兰乡村音乐的影响. 第二位黑肤美女专攻古典曲目, 技巧高, 音色美, 我最喜欢. 第三位金发美女特色不多, 姿势却十分夸张. 美国音乐家的特点是与听众交流得很好. 他们会自己介绍自己的曲目, 谈谈演奏心得, 讲一些得体的笑话, 把场子搞活搞轻松, 非常自然. 不知道是不是要节约开支, 美国许多演出团体都没有专职报幕员. 在这里, 指挥就是报幕. 他先上来向大家问好, 介绍乐团的首席音乐家—第一小提琴手, 然后像多年熟人似的向大家介绍今天的节目和演奏家. 演奏家也是如此, 第一位演奏家先上来奏一曲, 然后停下来接受听众的掌声, 感谢大家, 再说我刚才演奏的是什丹惜l, 有什仁S点. 我原来奏不出味道, 后得名师指点, 才奏出味道来了. 一边说一边拉琴示范, 把那技巧告诉大家. 还说我下面一曲也有类似的处理, 你们听听看有没有味道. 她态度非常平常, 给了听众很好的音乐教育而没有一点儿说教的意思, 颇得听众共鸣.

第二位黑美女技巧极高, 琴的音色也极美, 尤其是那一曲无伴奏, 来不得一点儿蒙混. 她说话的音色也十分圆润. 也许应该是学声乐的材料. 她说, 她从小小提琴拉的不错, 所以决定以此为生. 但她妈妈要她去加入交响乐团搞合奏, 认为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单比较保险. 她自己呢却不想来抢首席音乐家的位子, 决定按照自己的理想去搞独奏, 到今天还算没有饿肚子. 说得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第三位演奏家拉得也不错. 她告诉大家, 今天指挥的太太刚刚给他生了一个小宝宝. 于是三位美女共同拉了一曲“快乐的生日”给宝宝庆生, 圆满地结束了音乐会.

开车回旅馆的路上, 我想, 难怪 “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六. 阿姆赫斯特镇和UMASS

下一站是麻萨诸塞斯州中部的阿姆赫斯特镇

因为有哈佛, 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私立高校, 麻萨诸塞斯州的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简称UMASS, 就不那丹钗W. 其实, UMASS的波士顿校区和阿姆赫斯特校区都是不错的学校. 尤其是阿姆赫斯特校区, 常常排名在美国百大名校之内, 对一个要开放招收本州贫困学生的公立大学来说, 应该是很可以的了. 早在一九八零年, 中美刚刚建交, UMASS阿姆赫斯特校区就率先来到中国, 与我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结为姐妹校, 并为北京师范大学带来了第一批美国各大学合组的留学生团. 我也结识了我的室友白士季.

白士季的父亲是犹太人, 母亲是波兰人. 因此他不算是犹太人. 但因为他父亲的关系, 他十分推崇犹太人. 说老实话, 犹太人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推崇. 他们聪明能干, 团结互助, 也肯帮助弱小群体. 许多中国留学生, 包括笔者, 都得到学校里犹太师生的帮助. 至于有人做生意吃了犹太人的亏, 买东西上了犹太人的当, 则是商业行为. 世界上每个商人都想赚你的钱, 不单单是犹太人. 跟犹太人打交道, 要像跟日本人打交道一样, 你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行.

阿姆赫斯特是一个典型的新英格兰小镇, 景色十分优美. 美国的大学城一般都环境优美. 阿姆赫斯特更是如此. 小城很小, 几乎没有商业街道. 走到大学门口, 孩子们认出那是家里一张照片上二十多年前我和白士季留影的地方. 他们欢呼雀跃, 也要在我们照相的地方留影. 还居然摆出当年我们照相的姿势, 好像他们就长了一辈似的, 得意得很.

旧地重游, 当然感慨良多. 如今, 白士季一家已不知去向, 我也没有特意去寻找他们. 就是找到了, 有些话也不知道如何说起. 许多美好, 年轻, 有意思的东西, 还是埋藏在记忆里比教好, 朦胧, 似有似无, 让你愿意去回味, 去臆想. 真要把那记忆的门打开, 我可还真没勇气走进去.

前面提到白士季父亲帮助越南人的事. 事实上, 他父亲本人也是一个很坚毅的人. 他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到欧洲与德国人作战. 快三十岁才回美国重读大学, 近四十岁才拿到博士学位. 其间还生育了三个男孩, 养家糊口, 殊不容易. 他亲口对我这样的外国后辈说这些, 目的只有一个—鼓励. 因为我当年从北大荒返城, 又考大学读书, 碾转来到美国, 英文不太好, 所学更不用说致用. 自认为我们这一代人, 被耽误了太多, 看不出前途有多光明. 他认为, 每个时代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幸碰上了, 当然不好. 如果光说它不好, 它还是不好. 要想办法把它变好, 如果变不好, 就改变自己, 比如你到美国来, 就是一种改变. 你永远无法改变已经过去的事, 你只能改变将来, 起码能改变自己的将来. 怎之?#21464;将来呢? 很简单, 你现在做的事就正在改变你的将来.

我后来才悟出, 如果每个人都能改变自己的将来, 也就等于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将来. 拿教育来说, 如果每个人多努力一点, 只有条件读小学的要想尽办法读中学, 只能念初中的争取读高中, 只打算读高中的力争上大学, 上了大学的可以考虑研究生. 这样, 整个社会的教育程度就会相应提高. 当然, 事情没有这?#31616;单. 许多国人每天都还在为生计温饱发愁. 我们也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改变什? 但我懂得白士季父亲的意思是不能放弃, 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 更不能给自己找借口放弃. 这些思想, 中外一样, 我们的先贤说得更为透彻. 只是我们这一代没机会读圣贤书, 自己把自己的文化搞丢了, 还要外国人来提醒. 上面说的无法改变已经过去的事不就是孔子说的, “成事不说, 遂事不谏, 既往不咎”吗? 看不出前途有多光明, 有点儿怨天尤人, 难道不是 “为不足者, 中道而废, 今女画”, 自己给自己划下不上进的界限吗? 求上进, 提高个人, 社会, 国家民族的水平, 难道不正应当像孔子所说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吗?

白士季本人的故事, 我曾在另一篇短文中写过. 如今站在阿姆赫斯特镇上的十字路口, 想起他一九八一年新年之夜到国际俱乐部喝酒, 大醉. 由一好心人士送回北师大宿舍. 他对我说他手上的袜子没有了, 公共汽车不要他了, 睡在树林里, 被一好中国人救了. 其实他自己丢掉了手套, 上错了公共汽车, 醉倒在长安街上的万年青丛中. 如果没有那 “一好中国人”救了他, 他到国际俱乐部喝酒恐怕要变成向国际主义献身了. 那“一好中国人”吗, 当然是 “一个好中国人”. 从 “A GOOD CHINESE” 硬译而来. 当年, 那些可怜的美国留学生被汉语的四声音阶和数量词整得发狂. 说当初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时候根本就不应该要什予陉l赔款, 逼着满大人取消四声才是真正的胜利, 起码也该要求取消数量词.

七. 小妇人作者的故居

再沿91号公路东进, 在到达波士顿之前, 我们拜访了赫赫有名的康科德镇. “小妇人”的作者, 十九世纪的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就出生和生活在这个镇上. 说起康科德镇, 那可是美国早期的文化大本营. 这里曾经生活过爱默生、霍桑、梭罗等一班大文豪. 路易莎自己的父亲, 布朗逊·奥尔科特本人也是一位哲学家和理想家. 只不过他不善谋生, 家庭负担便落在太太和几个女儿身上. 在艰难困苦中成长起来的奥尔科特姐妹都十分优秀. 她们不但靠自己的力量改善了家境, 更留下了许多貌似平常而内涵丰富的作品, 影响了好几代的美国人和美国家庭, 也因此影响了这个世界的相当一部分地方.

奥尔科特家的房子平常, 就叫作果园房子. 院子还不错, 大概当年种植了不少果树. 房子坐落在镇子的边缘, 无法与镇子中心爱默生、霍桑等人的住宅比美. 相传那时候布郎

正文完
全球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1-03-14上传,共计11109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